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信:那些石门坎的志愿者们

(2014-01-11 09:16:29)

 

 

 

 

 

 

 

阿信:那些石门坎的志愿者们

 

2013年度的志愿者培训班

 


阿信:那些石门坎的志愿者们

 

志愿者刘博宇 

 

 

 

石门坎的志愿者们

 

 

作者  阿信

 

 

    陈浩武老师委托我写一写石门坎的志愿者们。虽然他们做了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离开繁华、生活舒适的大城市,长时间的呆在那里。但去石门坎亲自和他们交流以后,我发觉这都是一些很普通的年轻人。他们因着自己的兴趣、喜好,还有信仰选择了去石门坎度过一段他们必将难忘的青春岁月。

    写作此文,我没有征求过他们的意见,不能确定他们是不是真愿意我写他们。因此这篇文字是专门写给石门坎后援团亲爱的各位朋友看的。我写这篇文字,各位看这篇文字,是我们这个团队的专利和福分,最好不要外传。

    石门坎的生活无疑是很艰辛的,在我看来。

    2013年11月24日,立人图书馆的阿飞和阿良两位朋友和我一起从成都经昭通到石门。阿飞是湖南衡阳人,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可是后来阿飞终于没有给陈浩武老师所在的学校留面子,退学北大而加入了立人团队。算是小小地“羞辱”了一下北大。2014年,年仅20多岁的阿飞承继李英强成为立人的总干事。阿良是江西萍乡人,也是一位大学毕业没有两年的年轻人。可是在立人他做了一件事:分别为王康、余世存、赵越胜、毛喻原四位大家编写了一套《立人文集》。

      英雄自古出少年。

      25号下午两点许我们到石门坎。阳光灿烂、天蓝气清。在这里你根本不用担心PM2.5。沿路山野青翠,野苹果开的漫山遍野。我11月份过来,本做好准备感受天寒地冻,没想到秋高气爽、温馨可人。

     下车时,在学校院子里碰到汪惠,在厨房边水池边洗菜。一件过膝的粉红色绒衣,长发垂肩。她看到我可高兴了:“石门坎已经有半个月没有看到太阳了,每天阴得很。今天出太阳,大家就说要来客人。果然你就来了!”

     汪惠我去年7月份在贵阳培训时见过一面,她是安徽人。汪惠旁边站着一位小巧美丽的女孩,名叫小桂,也是安徽人。她们俩是好朋友,为了来石门坎把在安徽学校和幼儿园的工作辞了。

     我问:“你们来几个月还适应吧?”

     汪惠说:“适应适应,这里什么都不缺。”

     我和冮老师聊天,知道他现在名义上是石门学校的校长,但实际上是来到这里的年轻人的勤务员。每个星期开着石门坎后援团赠送给学校的汽车,来回4个小时去昭通,给他们买东西,志愿者从淘宝上买的日用品,也由韵达寄往昭通,打电话冮老师去领。

     这辆车对改善教师生活居功至伟,帮了学校大忙。

     晚上汪惠和小桂做饭给大家吃。吃晚饭也就6点多。突然雾气四合,你能看到蒙蒙雾气在空中快速游动,有如千军万马。10分钟之内天全黑了。我想起《三国演义》上的一句话:“是夜,江中大雾,伸手不见五指。”建筑物全部消失不见,我能隐约看见学校操场的水泥地面和近处的一个篮球架,远处的山,近处的树,全消失在漆黑的夜雾之中。一种寂寞的感觉袭上心头,我清楚地明白我们其实处在荒山野岭之中。

    来自广东汕头的周晓丹天生白净丰润,她把我们让进她的小屋。晓丹几年前就想投身教育,在寻觅的过程认识广西南宁青年梁俊,梁俊也有献身教育的梦想。这两个有着基督教共同信仰的年轻人一拍即合,结婚后立马来到石门坎新中小学。看到这对夫妻,我想起最早和柏格理一起来石门服务的英国牧师张道惠。他的未婚妻安妮从英国来到中国,在石门坎成为他的新娘。他们结婚的那天晚上门外站着几十只野狼。100多年过去,寒冷依旧,寂寞依旧,但是生存环境毕竟有所改善。

    屋外是漆黑的夜幕,屋内我们几个人:周晓丹、梁俊、汪惠、小桂、岑桢在一个电灯光下,围着梁老师刚搭起的一个煤炉子,看着墙上的幻灯学习幼儿教育心理知识。

     石门新中小学在石门小学考试中一直处于领先,这些新来的志愿者有巨大的雄心和责任感。

    刚开始学习不久,晚上7点多,来自上海的志愿者刘博宇推门进来。我抬头看看屋外,那时城市里根本看不到的纯净的漆黑。一阵冷风刮进来,大家都打了一个寒颤。刘博宇昨天为一个男孩补习功课到6点多,结果家长找到学校来了。今天下课,刘博宇亲自送这个学生去下面寨子里的家中,跟他家里人解释。他就打着电筒,踏着漆黑的山间夜雨下的小路回来。

    学习结束。我被安排在学校的库房暂住。晚饭前我去看房间时,窗户没有窗帘,窗外就是青青的草地。我再回来时,看窗外漆黑一片。躺在床上,特别的冷。我全身缩成一团。想起下午还想着这次来碰上石门的春天,晚上就是如此光景。石门欢迎客人的方式真是变化太快!夜半时分,我内急起身,一按开关,电灯闪了一下,再按,再闪。再按,灯怎么也按不亮了!摸黑起床,我听到屋外风声凄厉。出门左转,根本看不到脚下的路。好不容易摸到操场边的小道上。我下午观察过地形,知道前面几米外就是几十米长的陡坡,一跤跌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我知道厕所就在小道左转远处几十米外的草地中央,我马上遇到的会是十几个不平的台阶。白天还可以,但现在脚踩上去竟有些滑滑的。不好!起冰了。我摸着黑,小心翼翼地扶着左手边的墙往前挪。这时隐约看见右手边斜坡上有棵树,离我就几步。我挪过去,抓住树枝,手心滑湿冰凉。

     我只好在树底下解决战斗!

     回来躺在床上,我想石门坎真是个好地方。石门坎后援团的朋友们长期处在城市,连真正的黑暗都难得见到,到石门坎也感受一下,绝对会对人生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我早早6:30起床,一则冷的睡不着,二则我听说学生六点半就到校。我起来,还是漆黑一片,6点40左右,我看见几束光柱在夜幕中闪烁、移动。学生已经走到操场里面,光束才传过来,但看不见人。

教室里没有灯光(因为安全的原因,没有安装电灯),早到学生三三两两,就坐在冰冷的黑乎乎的教室里的凳子上,静静地等着天亮。

……

     第二天晚上,我们又聚在周晓丹和梁俊夫妇的小屋子里。晓丹给我们读他们班学生的作文。其中一篇的题目叫“狗”:

 

    邻居家有一只母狗,母狗生了三只小狗。三只小狗惹人喜欢,它们饿了就会发出“哧哧”的声音。要是有人倒东西到狗盘里,它们就一拥而上,东西马上就被吃光了。它们中最大的小狗约五斤,最小的也有三斤。小狗的舌头有几百只蝗虫那么重。

有一天晚上,一辆车把两只小狗给压死了。有一只当场就死了,还有两只在动。有一只不吃不喝就饿死了。然后我和禄哲把它埋掉了。小狗死后的样子,像公园的石狮子。母狗把死了的小狗叼到我家门口的右边,小狗己经发出臭味,我们就把小狗埋了。

小狗真可怜,才活了一个月。如果一个人要是被车给撞死了,他就小狗一样。所以人不要酒后驾车或不要超速。

 

     还有一篇叫“农民”:

 

    在一座座山里住着一群人,他们是农民。他们的地方风景优美,有花草,树林,住着用茅草做成的房子,他们有孩子。

每天早上起来,他们就去干活了到了正午便回家吃饭。然后又去干活。他们每天都做一样的事情。他们要去赶街,必须要翻过高山,踏过草地,爬上高山己经筋疲力尽了,都还要走。回家时要走快一点,才能赶到家。不然只能走夜路了。

他们那里土不好,只适应种土豆,春天他们就种土豆,秋天就收土豆,他们个个笑逐颜开。

 

    晓丹读她的学生作文,读的很动情,很有成就感。她告诉我们,她在班上给学生上阅读课时,读民国作文给他们。让学生们写习作。我听得很感动。这些作文采用白描手法,叙事是白描,写情感也是白描。但这白描里有真实、有淡淡的忧伤,有真情实感。绝不是城里习惯形容词堆砌的小朋友写得出来的。

我想起了一个苗族作家沈从文,想起他的《边城》。他的文字就是这么写的!

 

    亲爱的石门坎后援团的朋友们,如果你能适应这里的生活,而我估计这不见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和我同来,长期在四川巴中立人图书馆工作的阿飞第二天早上就感到身体不适应,一直睡到中午。他说这里的环境比立人的任何一个分馆都恶劣。那么,你下一个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内心的寂寞。城里没有的漆黑的暗夜会让你心中兴起一种别样的寂寞的感觉。夜雾上来,我的感觉好像在一个孤岛上,没有人会来看你,你也不要想着去会亲访友。更没有茶馆给你坐。除了睡觉,就是读书。

     这会让你回到你也许常常向往的多么难忘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的平静岁月。

     石门坎一定是回忆和留恋过去的好地方。

     来自上海的志愿者岑桢个头高高的,话不多,人很干练。2013年秋天来到石门。昨天我来的时候,刚好碰到放学他和学生在操场上扔篮球。晓丹读完学生的作文,他开始给我们读他写于石门的诗:

 

《天净沙·夜盼》

2013.9.5 夜

石门的天,石门的雾,石门的山,石门的水,石门的路,石门的瓦,石门的人,石门的孩子。适才于石门一周,此处的种种都与去年短期4天的停留差之甚远,尤其是孩子的天真中带着一丝苗民族的自卑感,他们对于学习实在甚不重视,我们来做教育,到底是他们的出路吗?

故作此曲,以表心之迷茫,盼望在何方?

依雨青烟树下,

群山细水人家,

小道西风残瓦。

童声啷啷,

少年心之何往?

 

 

 

《伫立石门黄昏至夜》

2013.9.13 暮

周五放学,第一次感到如此安谧,伫立学校后山至夜,上弦月挂天空,日月可鉴己心没有丝毫的后悔。此地的人走遍了此处的山,可出路到底在何方?唯独月旁孤傲的天狼星犹在,却道是可以问谁呢?故作此诗。

日落西岭紫霞飞,

上弦清影照无悔。

踏遍群山何处去?

遥指孤星君问谁。

 

 

 

《漫行白刀岭》

2013.9.21 白刀岭

周六好天气,吾等四人向之进发。素问乌蒙气候异常,登上白刀岭方才见识昭通天晴乌蒙细雨,山顶两边的野花碧树催促着我们前行的脚步。翻过一座山岭,忽见一户村落宛如世外桃源。适逢赶集日,柴门里狗见外人来村叫个不停,却没有村中人回应它们。走到村尽头回望山的影子,映照这破旧的茅草屋正是以前心中所描绘的桃花源之景象。故作此诗。

东边日出西边雨,

芳草碧树忙催促。

柴门犬吠无人应,

回望山影旧识屋。

 

 

 

 

《新营夜归》

2013.9.27 夜

放学家访新营,归来独自走在青灰的石阶上,思想第一次走进苗族人家庭后的希望,自觉上帝给这个被人摧残已久的民族依然留有余数,恰巧看见底下寨子依稀两三灯火。转身抬头望见今日晚上的银河橑满了夜空,便思这些两三点灯火若能像我一样回转仰望,便定能变成这满天的繁星。读毕《士师记》,作此诗。

独步灰石阶,

灯火两三点。

回转抬头望,

银河撩满天。

 

 

 

《石门破晓·雨雾》

2013.10.2 晨

国庆假期,独自一人看守学校,清晨早早醒来,门外的世界笼罩在一片雾雨之中。只见平日看守学校的小黑狗仍然在窝里安睡,寨子里的公鸡早早地就相继报晓。天色渐渐变亮,只觉树上的绿色被迟到的秋风邀请地消失不见了,十里外的黄莺独自鸣啼,却无人问津……一个人坐在家门前,倏地飞来一只秋燕,顺着她的方向望去,雾蒙蒙之中忽然出现一点灯光——原来这才是石门的破晓。故作此诗。

朝露滴滴雾蒙蒙,晨雨淅淅水涔涔。

迅疾黑影仍安睡,自鸣红冠早发生。

晚来秋风邀绿杳,十里莺啼问谁闻?

只身独坐门前燕,远方忽见一点灯。

 

 

     白刀岭又名薄刀岭,是石门最高峰。石门新中小学的水源地就在薄刀岭上。我们离开的时候,仰望薄刀岺,茫茫白雪覆盖。石门真是好客。用灿烂的阳光欢迎客人,用寒冷和冰雪磨练自己。

    来石门新中小学做志愿者的并不都是基督徒。来自广西的覃宏富2012年夏天来石门。他从大学毕业,在广告公司工作几年后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想到山中做志愿者。金钱和繁华并不适合所有的人。从网上看到卞老师的招聘,带着他的赛车就来了。2012年夏天,我在贵阳,他在我那里住过两天。这次去石门我又见到了他,很安静地在这里教书。我问他,还骑车吗?他笑着说,天气好的时候就骑车出去走走。

    还有学前班的朱艳梅老师,她是当地人,就是从石门新中小学毕业的,现在来石门学校做学前班老师。早晨,我在教室里听她和孩子们一起读绘本、儿歌。虽然天气很冷,教室里光线阴暗,但孩子们读的很开心。

    我看得出来,孩子们真的开心。特别是他们还能吃上后援团支助他们的免费午餐。石门其他学校学前班的孩子们没有这个待遇。

    还有一位老师杨菊,来自贵州六盘水,离这里100多公里。丈夫是公务员,到石门锻炼,她跟随丈夫来到这里,在新中学校教书。她是专门师范毕业的学生,教书很认真,值得尊敬。

   我在石门的两天,开朗、活泼的汪惠姊妹身边总有一个男孩在帮她干活和聊天,这就是来自上海的刘博宇弟兄。我盼望上帝能用眼地祝福他们。

    来自广州汕头的美丽女孩晓丹到了石门已变成新娘。他和梁俊都很喜欢石门,对这个地方和这里的孩子有感情。和我聊天时都说他们想至少呆3-4年。为此,夫妻俩计划5年之后再要孩子。但生在南方的晓丹显然很不适应这里的寒冷。她买了电暖气每天开着。我去的时候,冮老师刚因为学校用电超出预算被教育部门电话提醒。他也担心用电过量会导致电线超过负荷,燃烧产生火灾。为此,冮老师对晓丹还有点意见。

    为了写这篇文字,就在今晚8点左右,我给晓丹夫妇去了电话。我问梁俊,你们在干嘛呢?他说在床上呢!我说怎么这么早就上床了?梁俊说石门天气冷得很,而且停电已经有一个礼拜了!

    在电话中,我对梁俊说:“你晚上把晓丹抱紧点,别让她冷着!”

    梁俊大笑:“是她要把我抱紧!”

   谨以此文祝福石门坎新中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新年快乐!

   祝福我的老师陈浩武和石门坎后援团的所有朋友们、兄弟姊妹们新年快乐!如果你们能花时间去石门住两天,您的所得一定回超过你的所思所想。不满意我愿意赔偿您的损失,我愿意和您打赌!

    诚愿上帝祝福我们石门坎后援团这个团队!

 

 

                                         阿信,2014年1月1日夜。

 

 

 

 

附录:志愿者在石门坎的诗文

 

 

 

 

《望·生》

 

听说历年石门的腊月都是银装素裹,但是今年却是难得的暖冬。中午饭后儿童清朗的声音胜过此间一切的曼妙语嫣。放眼望去,即使秋天的橼叶已经断然落尽,冬天田野里依旧种瓜遍地。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故作此诗,盼望,重生。

素闻银装腊月天,

小儿清声赛语嫣。

深秋纵然橼落尽,

严冬依旧瓜满田。

2013.11.26 午

 

 

《乌蒙词·一眼瞬间》

 

夜,一天工作结束,回归安谧。如常,一间一间锁上教室的门,锁完最后一间五年级,转身突然看见远处彝良火树银花,映照着天上的繁星好不美丽。视线移向眼前,俯瞰石门中寨弱弱的暗光,在此刻却显得特别明亮。不知怎的,一股愁绪忽上心头,你要问是何愁萦绕占据了我的情愫?只怕是不及回答,眼泪早已湿满了衣襟……

一眼瞬间说不清道不尽,眼泪诠释了此刻的一切,故作此诗。

远眺彝良烟火星,

近俯石门暗灯明。

若问何愁绕情愫,

只是早已泪满襟。

2013.12.2 夜

 

 

 

《后山书·冬日午后》

 

难得,暖冬。清闲,无忧。周末的阳光分外灿烂,孩子们上午找我补完课,便和小鸡老师一起带着他们,一行八人在后山找了一块宝地,野炊烧烤。冬天的日头温暖了乌蒙群山,徐徐南风吹绿了林中松柏。孩子烧的柴火在我们身前熊熊燃烧,他们用这种传统方式烤他们主食——洋芋。小鸡老师拿来他的吉它为我们伴奏歌唱,悠扬琴声充满我们心里的每一处小角落。饭后孩子们愉快的你追我赶,天真烂漫、喜笑颜开;玩累了,安然躺卧在芳草地上、松柏林间,映衬天空白云朵朵,归回安谧、纯净。

尾声留白,可供读者诸君想象这幅清朗冬日午后的安详,故作此诗。

后山自立在,小儿相伴来。

冬日暖群青,南风绿松柏。

柴火身前旺,琴声内里满。

欢逐笑颜开,安卧映空白。

2013.12.7 午后


 

 

《乌蒙词·晨曦》

 

 

 

连绵阴雨半旬,周日清晨早起,竟有云海在山间躺卧,久不露脸的太阳害羞地躲在云层后面欲发光芒。晨风轻轻吹拂柳枝舞动,晨光隐逸照暖湿雾大地。难得享受如此良辰,情丝随着这美丽的被造物不知飘向何处,反衬肉体凡身独自立于石阶台前。此海此天交相辉映,深感自己完全融入了上帝这一切曼妙的创造,无有自己。

故作此诗,赞美大能奇妙的创造。

云海卧山间,冬日躲云翳。

轻风拂柳枝,晨光暖雾地。

情丝何处飘,台前兀自立。

海天交相映,神人共合一。

2013.12.8 晨

 

 

《乌蒙词·殇》

 

 

又是一个雾蒙蒙的下午,课后下班,当日做饭的我常有烟雾相伴近身,升腾眼前笼罩了寒冰枝条,放眼望去,这雾烟雾亦笼罩了寒霜。还看乌蒙群山被这白茫景致化上淡妆,若隐若现。离家四月有余,其中离人放学之后竟不知该去何处?只好在山家门前拿起吉它独自一人歌唱,这乐曲却似断肠之殇……

故作此诗,离殇。

烟笼寒枝雾笼霜,

还眼乌蒙淡梳妆。

离人散学不知处,

门前独唱曲断肠。

2013.12.9 夕

 

 

《乌蒙词·晨雾》

 

 

名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出自贾岛《寻隐者不遇》。

是日清晨,不才对此句又有重新的定义。清晨天还未亮,一打开门便见满天繁星照亮乌蒙大地。斗转星移,只一低头的功夫,浓浓大雾扑面而来,吾只能拨雾前行,什么都看不见了,孰与星宿。却道是又一个只在此乌蒙山中,只身云间根本不知其到底有多深,故你能看透造物主的全部吗?

此乃真隐者是也,故作此诗。

开门见星宿,

拨雾咸无赌。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013.12.10 晨

 

 


《后山书·水窖观午》

 

饭后第一次有如此雅兴,一人散步至后山水窖。自山上纵览新中的中午,阳光拨开云层吹散雾气,水窖涓涓流水伴奏声,学生嬉戏欢笑声,左右各自不同,却遥相呼应好似一曲交响乐。到点急促的铃声催促的还学童早早进教室午自习,顿时教室里传来啷啷读书声在后山环绕,除此之外,别无它音。故作此诗。

云开雾散水咙吟,

左右各自遥相应。

急铃忙催归室早,

啷啷环声空无音。

2013.12.12 午

 

《乌蒙词·白雪歌》

 

 

十年来最好的一个石门冬季,终于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早晨北风呼啸梦还未清醒,迷迷糊糊走出房门便知道这冬月的飞雪给整个世界穿上了清洁素装。雪燕迎风邀寒柳跃动舞蹈,雾气朦胧移动银霜忽淡忽明。

一整日,都在石门中心校加班工作,竟全然顾不了自己女友的生日。夜里忙完回到学校,得知她也正在千里之外的家乡与家人庆祝寿辰,吾等离人也就只能安静地望着遥远的东方明珠,日以继夜孤独思念心上佳人,好在有兄弟围炉夜话,把酒畅饮,即使醉了,却始终清醒……

如此情真意切当存永久,只知道寒风中、暖炉旁的冰人思念无尽。作此诗,献给诞辰日远东的佳人。

北风呼啸回梦莹,冬月飞雪衣素清。

燕舞寒柳动如跃,雾笼银霜淡忽明。

遥望远东继思君,把酒围炉醉自醒。

情真意切当隽永,惟知冰人影无尽。

2013.12.14 整日

 

《真醉诗》

 

 

昨日佳偶诞辰日,夜中思之尤甚。莫名寂落,温酒过度,首次饮醉;醉至今日,独卧空房,难以叙愁……只听见远处依稀传来孩童玩雪的嬉戏声,放眼窗外,白雪皑皑,雪上看不见人行过后的脚印留下,甚也不见。

不知是雪大隐没了人印和路辙,还是自己真的醉了愁。故作此诗,名曰“真醉”。

昨夜温酒思佳偶,

醉卧空房难叙愁。

但闻窗外依稀声,

不见雪上人印留。

2013.12.15 午,醉


 

《乌蒙词·晨雪》

 

 

一夜风雪停,晴朗无际。早晨云遮挡久不露脸的太阳,穿过云层射出万丈光芒。大地银装素裹,雪树和银山好似敞开的锦衣,精致华美、清纯素洁。早早就有学生来到学校把炉子生起,袅袅炉烟催促着老师和学童按时进入每日晨读。向外望去,只见迟到的孩子快速奔跑,艳丽的服饰,遥相对映没课的老师零星安立在白雪的中央。故作此诗。

云遮日出万丈光,雪树银山锦衣敞。

炉烟生腾催人来,百花相对立中央。

2013.12.16 晨

 

 

《化雪思苗》

 

 

雪过天晴,烈日当头。山尖银装渐渐褪去,换上本色青衣。路中雪亦渐渐间隔化开,半阴半阳、半融半离。

此情此景,老师与学生共同嬉戏,却无法掩盖学生偷懒未做作业的事实,不禁慨叹:苗人学生的出路道是在何方?家长与孩子对教育的轻视,以及苗民族偷懒成性顽疾的反复,都不知吾等在此种苗何以才能桃李满园,盼望到底是多远?此时唯有树上冰霜顽固不愿掉落,檐上雪水却意欲迅疾滴下。故作此诗。

银装褪去换青衣,烈日照雪间化离。

此处种苗何以壮?树霜顽落檐欲滴。

2013.12.16 午后

 

 

《冬月十四石门观夕》

 

 

望月十四圆,寒霜和人暖。今日第三首诗,偶立校侧,忆《伫立石门黄昏至夜》,见东方月圆于电日之暮分外明亮,映照环山彩霞。寒霜想要离开柳条却仍旧不舍依恋枝桠。人声犬吠交错相应,赏月之人与顾傲之犬各自迎风站立,赏毕,转身要归家,向来的情丝忽上心头——好一阵思家情。故作此诗。

月满山头映彩霞,寒霜若离恋枝桠。

人犬相闻迎风立,回身夙萦归思家。

2013.12.16 暮

 

 

《石门·冬雪》

小桂

此诗为小桂老师与鄙人共同观赏当夜晚霞后而作,收录于不才的诗集。

山头明月寒,冬雪松林染。

柳尖银装裹,晚霞欲还羞。

2013.12.16 暮


 

 

《石门破晓·晴雪》

 

 

同样的破晓,这是石门真正的破晓。东方朦胧彩虹的朝霞,环绕整个乌蒙山岗,西方星月还没落山,映照冰雪依恋寒山,诉说着冬季的冷暖。旭日渐渐东升晕红了白霜,早出的车灯忽隐忽现,走着山路、拐着急弯。太阳露出全脸,温暖晨光照耀学校,融化的冰水从屋檐掉落,好似一幅莫大的珠帘,遮挡着陈年已久的青石砖。穿过珠帘还看这帘中的世界,早早来校的学童与这幅石门破晓的盛景,叫早起的人们不知疲倦,看到希望和生机。不过想到乌蒙的雾和孩子的迷茫,正如这帘中的世界一般扑朔迷离,怎一个望眼欲穿了得!故作此诗。

弥霞七彩披星月,伴雪依山话冷暖。

渐升旭日晕霜红,隐没玉点路急弯。

晨光照耀冰水落,顺入珠帘青石砖。

此中望影不知倦,却是叫人眼欲穿。

2013.12.17 晨

 

 

《既望复观》

 

 

冬月既望日,路过前日赏月之处,再次驻足,复观此景,别样风情。雪已化了一半,白色的世界也已慢慢变回青色的众山岩。天色渐暗,常言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既望明月悬空照耀大地进入不眠之夜;繁星似灯点亮夜路却刚刚好困乏了欲寐双眼。雪女羞涩遮盖只剩半件的素衣,这乌蒙——已经不像天山之峻,还似青岩之险。

美之静夜,故作此诗。

明月悬空照无眠,

繁星点灯适乏眼。

雪女羞遮半身衣,

不若天山似青岩。

2013.12.18 暮至夜

 

 

《后山书·小儿戏雪》

 

葭月十九,石门飘雪,松青似梨花,给群山穿上清洁的衣服。吾等五人,如草原村,原意为扑朔而去,却徒劳而归,学生与吾等同行返校,之后山戏雪,竟带着一口旧锅作为滑雪器具,来来去去,滑过的痕迹交错乱印。视之,全世界寒光素映冰晶,花、砖之类红晕,泛起我心涤荡。

此情此景,故作此诗。

弥天雪飘零,梨花衣山清。

欲为寻扑朔,穿林随意行。

坐滑一口锅,过痕交错印。

寒光素冰晶,红晕泛我心。

2013.12.21 午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