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iddle/669f7f54ta78c5daa2e58&690
传教士伯格理
http://s15/middle/669f7f54ta78c5cf3b56e&690
伯格理和家人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为伯格理所牵魂。
伯格理何许人也?
伯格理是一名基督教传教士,1864年出生于英国,22岁来到中国,作为中华基督教循教会西南教区牧师,在中国西南地区传教近30年。
伯格理是一位具有伟大献身精神和英雄气质的传教士。
他于1887年来中国后,一直在贫瘠的滇,黔地区传教,办学,建医院。1905年,他从云南的昭通到达贵州的石门,在这个中国最边远,最穷困的山区,为改变当地花苗族人民的贫穷命运,艰苦奋斗了10年,最后,为了抢救那些得了伤寒病的苗族学生,他把极为珍贵的药品用在学生身上,自己以身殉职,溘然长逝在石门坎,年仅51岁。
伯格理在石门期间,认真学习苗族语言,并且和精通英文的汉,苗知识分子一起,创造了花苗文,被英语世界称之为“坡拉字母”。花苗文不仅得到苗族人民的广泛认同,也获得了传播知识的途径。石门坎苗文传遍乌蒙山区,使三分之二的苗族民众得以扫盲,极大的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1905年,伯格理带领汉族老师到石门坎办起了第一所苗民小学,并且实行双语教学。到1912年,这所学校已经有高级,初级男女两部,起名“光华小学”。几十年后,“光华学校”的分部已经有100多所,遍布滇,黔,川苗,彝山区。到四十年代,荒瘠的石门坎,已经建起了教堂,小学,中学,孤儿院,药房,麻风病院,游泳池,运动场,礼堂等等,成为基督教循道公会在西南地区的大本营,成为一个文化圣地。
我是在深圳的一次饭局上偶然听到这个深深令人感动的故事。回到北京后,找到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读。如张坦的《窄门前的石门坎》,王大卫的《寻找那些灵魂》,沈红的《炼狱还是圣地?》.读了这些作品,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去石门坎看看。要去寻访伯格理。
这些天,我一直在为去石门坎做准备,主要是为石门乡民族学校提供一些书籍和学生用的衣物。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我在期待石门之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