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慧能和神秀  南北禅宗之争  之四

(2010-11-10 12:22:14)
标签:

杂谈

 

 

 

 

 





让我们再回到本题。

 

    南北禅宗对立真正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63),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两京沦陷。经过八年战乱,虽然中央政府镇压了起义部队,但唐王朝国力耗尽,从此一蹶不振。

   “安史之乱”暴发以后,朝廷为了平叛,急需筹备军饷。公元764年,郭子仪收复两京之后,建议朝廷在各大府设戒坛度僧,收“香火钱”以助军资。等于是在卖僧人的度牒筹军资,相当于今天卖文凭。郭子仪特别推荐神会来主持此事。据说由于神会的努力,“所获财帛,顿支军费,会之济用,颇有力焉”。平乱之后,朝廷鉴于神会的功勋,唐肃宗将神会召入宫中奉养。神会借此机会,大力弘扬南宗。皇帝下旨将慧能衣钵迎入宫中,正式定慧能为六祖,以正法统。神会死后,在贞元十二年(796)唐肃宗责成皇太子“集诸禅师,偕定禅门宗首,遂立神会禅师为第七祖”。算是以皇权力量,为南北之争划上了一个句号。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时隔千年之后,南北禅宗之争又掀起了波澜。这次争论,源于一次重要的文物发现。

    公元一九00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当人们在清理第十六窟的流沙时,意外的发现里面还有一个耳洞,即今天称为第十七窟的。打开一看,耳洞内竟然藏有五万余件稀世文物,包括佛教经卷,绢本绘画,法器,史籍等等,时间跨度为公元四世纪到十一世纪。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为近代学者研究佛教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但是一九00年的清廷,已被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搞得摇摇欲坠,自顾不暇。慈禧和光绪逃离京城,惶惶不可终日。清政府本来就腐败无能,加之敦煌地处偏远,无法对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进行有效保护,至使这些文化瑰宝先后被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法国汉学家纳希,以及日、俄文物贩子偷窃和掠夺,今天这些文物大都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http://s4/bmiddle/669f7f54t94ab655d02d3&690 南北禅宗之争  之四" TITLE="慧能和神秀  南北禅宗之争  之四" />

 

 

                                     【敦煌莫高窟】

 

    一九二六年,中国著名学者胡适,利用其参加中英庚款委员会的便利,在纳希的帮助下,到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和英国大英博物馆查阅馆藏敦煌写卷,他发现了神会的《显宗记》以及《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等重要经传,并根据这些珍贵的资料,编写成了《菏泽大师神会遗集》,并撰写《菏泽大师神会传》,于一九三0年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成为中国禅宗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也重新燃起了南北禅宗之争的烽火。

    胡适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他认为神会才是《坛经》的真正作者。

    胡适写道,民国十三年,我试作《中国禅学史》稿,写到了惠能,我已经很怀疑了;写到神会,我不能不搁笔了。我在《唐高僧传》里发现了神会和北宗奋斗的记载,又在宗密的书里发现了敕立神会为第七祖的记载,便决心要收集神会的史料。他说:“一千多年中,几乎没有人知道神会在禅宗史上的地位,历史上最不公平的事,莫过于此事的。”他认为,“南宗的急先锋,北宗的毁灭者,新禅学的建立者,《坛经》的作者—就是我们的神会!”

    胡适的研究,犹如在中国禅宗研究领域抛下一颗重磅炸弹。他的观点,马上遭到许多学者的反对,其代表人物是日本的铃木大拙和中国的佛学者印顺。铃木认为,禅宗作为宗教,重体悟心证,不重文字。他从“禅不可言说”出发,认为对禅只能信仰,只能体证,而不能用现代科学定义来描述,分析。铃木认为,禅是非逻辑的,非理性的,对禅的考察是体悟,而不是历史分析。从方法论上根本否定了胡适的研究。

    佛教界站出来反对胡适的是印顺。有人甚至认为,印顺写《中国禅宗史》,就是为批评胡适而作。

    我最近在读南怀瑾,他老人家讲了一段话,他说:事实上,在初唐到盛唐之际,影响中原与长江以北的禅宗,还是得力于以前四祖,五祖旁支所传的师弟们,与六祖师兄神秀的力量居多。到了晚唐与五代至南北宋,所有的佛学与禅宗的影响力,才是六祖一系禅宗五派的天下。若有人把六祖一系禅宗兴盛的一笔糊涂账,算在六祖最小的弟子神会身上,那是偏见,不足为训。

这段话显然有所指,也表明了老先生对此事的立场。

    现在看来,胡适当年发表的研究成果,未免有些耸人听闻,言过其实。因为他的辨伪的实证,还是一种演绎,并没有多少有力的证据。因此他的研究成果遭到许多学者的反驳是情理之中的。但是客观的讲,胡适把禅宗放到“历史背景”之中去研究,用一种理性的,怀疑的态度去研究,认为禅宗既是“思想的”,也是“历史的”,这种方法还是有值得肯定之处。特别是他突出强调神会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中的作用,这点,在中国禅宗史学界,还是达成了共识。是胡适的贡献。

                                

                                                              【全文完】

 

 

http://s16/small/669f7f54t94ab64b6b46f&690 南北禅宗之争  之四" TITLE="慧能和神秀  南北禅宗之争  之四"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