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露!鸿雁来,玄鸟归,
二十四节气|白露
秋露
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天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西汉儒家经典《礼记》所谓“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白露”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仲秋时节的开始,这正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正如魏晋诗人左思所云“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白露”一词由何而来?
白露中的“露”字,从字面意思上正是露水之意。白露时节,已近九月中旬,由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加大,所以空气中的水分很容易在夜间遇冷凝结成水滴,清晨阳光下,花草树木上的露水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根据元代文人吴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露”即是“水土湿气,凝而为露。古人认为,四季阴阳轮回,从夏至开始,阳气开始减弱,到了白露节气,草木上已经有“露”水。

在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露被解释为“润泽也”。至于“白”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所以,白露节气中的“白”,不单纯指颜色白,还隐含着四季中的秋、四方中的西、五行中的金等含义。
既然白露代表着季节间的重要转换,在大自然中其实也会有很多呼应。正如先秦西汉时期的《逸周书·时训解》所云“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这就是白露节气所包含的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一候鸿雁来:
家鹅竟源于鸿雁?
鸿雁,其实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种鸟类,除了在节气中常有它们的描述外,“鸿雁传书”、“鸿鹄之志”、“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所说的都是鸿雁。
在科学上,鸿雁其实是鸟纲雁形目雁属的代表性物种,作为大型雁类,鸿雁颈部修长,远看颇有几分天鹅的意境,所以它们的英文名则为Swan Goose,直译就是天鹅雁。而鸿雁的学名Anser cygnoides,其中的种加词cygnoides 本意也是天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