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史探秘 |
文/侯坤
同年的八月,乘得胜之威,阿骨打率领他的精锐之师再次发动了对辽国的进攻。
正在外面捺钵行猎天祚帝听到消息传来:达鲁古战役彻底失败了,阿骨打正带着主力军越过黄龙府向辽的内地进军。
耶律延禧此时将汉人张琳启用了。
张琳,辽国沈州人。此人年幼时便胸怀大志,想在治国上发挥作用。可惜战争和治国是不同的。
张琳临危受命,同时也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启用汉军二十万分兵进攻金国,那样一定能够马到成功!
他知道,汉人在辽国毕竟不是养尊处优的。
耶律延禧答应了他的请求。得到皇上的支持后,张琳下达了一个命令,要求全国家产在三百贯以上的汉人家庭,每家至少出一人当兵,并且必须自带兵器、盔甲和弓箭,限二十日内报到,否则军法从事。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命令下达后二十日内,前来报到的达到十万人。加上朝廷调集的部队,二十万有了。
在涞流河畔,张琳的汉家军遇到了阿骨打的女真兵,见到奇形怪状呼喊乱叫凶恶剽悍的女真军,十万汉军还没交战便一哄而散,落荒而逃,张琳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回朝请罪。无奈之下的耶律延禧只好重新起用了被罢免的国舅萧奉先。
这是耶律延禧的第二次御驾亲征,前一次御驾亲征还没有亲自上战场就败了。这次耶律延禧决心亲自动手和阿骨打一决高下。
耶律延禧这次是下了血本,动用的军队人数总共号称骑步兵共七十万人。
耶律延禧亲率主力部队带着三个月的军粮向驼门进发。另有契丹骁将率领骑兵五万、步兵四十万从南边夹击。
这次耶律延禧的目的就是要在三个月内彻底消灭阿骨打和他的金国,永绝后患!
当年辽国鼎盛时期,萧燕燕(著名的萧太后)御驾亲征北宋国,也不过动用了二十万大军。而耶律延禧这次为了对付一个东北地区原始部落的酋长居然动用了七十万军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啊。
耶律延禧对于这个作战计划是胸有成竹,无论从人数上还是武器装备上,辽国都占据绝对的优势。
耶律延禧动用七十万军队征讨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阿骨打的耳朵里。阿骨打陷入了沉思之中,他也没预料到腐朽不堪的辽国经过前面几次大败居然还能同时征调七十万大军来对付他,看来他也有些轻敌了。
阿骨打虽然没有被这七十万大军吓倒,但他还是采取了计谋。首先,阿骨打派遣使者到辽国要求讲和,讲和的条件仍然是将阿疏归还金国,我们就退兵。
有七十万部队做后盾,耶律延禧就不理会阿骨打了,他目前唯一的念头就是率领这七十万雄狮彻底消灭阿骨打和他所建立的金国,为辽国一血国耻,也绝了辽国的后患。
此时,阿骨打仍然是采取集会动员的方式,对大家讲了面临的严重形势,最后说,“如果大家怕死的话,还有一个办法,请将我阿骨打的家族成员绑起来交给耶律延禧,你们的性命就都会保住的”。
而这话刚一落地,在场的金国将士无不情绪激昂,都纷纷表示誓死效忠阿骨打,同辽国对抗到底。
天庆五年十一月,耶律延禧亲率的七十万大军经过近三个月的艰苦行军,终于到了离黄龙府不到五十里的驼门。其实从辽国上京临潢到黄龙府的实际路程也不过400多公里,而耶律延禧却用了三个月时间才走完。这样一支七十多万人的军队,每天那么多人的吃喝拉撒都是件头疼的事情,连日行十里都做不到,经过三个月的行军,耶律延禧和他的七十万“契丹勇士”们已经精疲力竭了。
由于耶律延禧大军由于还未集结完毕,尽管人数占优,还是不敢对金国贸然发动攻击,再加上“女真满万不可敌”的传言,使的辽国将士们也没有多大的信心发动进攻。
此时,我可以用一个形象的譬喻,金军犹如一个攥紧的拳头,面对着的伸着无数臂膀的庞大巨人。
两军处于对峙状态。
是阿骨打运气好,还是多年积累的矛盾所致,真的猜不出来。总之,就在阿骨打准备破釜沉舟,准备牺牲生命以殉女真的建国大业的时候。辽军内部发生叛乱了!
一个最重要的将领和女真军队交过手的副先锋不玩了,十一月初的一个凌晨,他带着自己的一千多亲信离开了大营,快马加鞭向上京方向驰去,他不想再为耶律延禧卖命,想进京拥立在辽皇族中比较有威信的人做新的皇帝。
耶律延禧听完萧奉先的汇报后大骂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臣,最终认为“应大局为重”,命令是全体大军撤离战场,返回上京。
严密注视着辽军动静的阿骨打第二天便得知了耶律章奴造反及辽军撤退的消息。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此时,他确实觉得上天都在眷顾着自己。
耶律延禧的大军经过三天的撤军,来到了驼门以西约三百公里的护步答岗。撤退的步伐总是很快的。
阿骨打紧随其后,率领两万精锐之师也在同一时间赶到了护步答岗。阿骨打率领的两万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耶律延禧的中军大营,而耶律延禧所率领的七十万大军本来就是军心涣散、无心打仗,再加上受到金兵的突然袭击后,更是惊慌失措,四处逃命。
护步答岗终将成为辽国人永远的梦魇,这次大战使辽国损失了七十万大军,死了三四万,其余的全部散伙了。所有的军粮物资全部落入了阿骨打之手。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大战,辽国元气大伤,耶律延禧再也无法发动对金国的大规模进攻了。
而金国的军队开始进攻辽国的内地,要彻底灭亡辽国。
这时,辽国的派使者求和,宋朝也派使者前来签订共同灭亡辽国的协约。
尽管中间还有曲折,阿骨打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辽国的求和,尽管阿疏也愿意交还,此时,对于索要阿疏这个借口,阿骨打已经甩开了。
辽国实行五京之制,分别为上京、南京(今北京)、中京(今内蒙宁城)、东京(今辽阳)、西京(今大同)。而以上京为根本。
在起兵后的第六年、建国后的第五年,金天辅四年(1120)三月,阿骨打准备攻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波罗城)。四月,阿骨打亲自率军,携带宋使赵良嗣、辽使习泥烈等出发,五月至浑河西岸。在攻城之前,金太祖对辽国的谈判使者习泥烈和宋朝派来的使者赵良嗣(原名马植)说:“你们可以观看我的用兵,以决定去留。”
说完,驰马奔向城下最前沿,亲自督促将士诸军鼓噪而进。从早晨到下午薄暮时分,攻城不止,进攻的呼声不止。大将阇母率领麾下首先登城,奋力攻克了外城,随后,大批女真勇士爬升到城头,呼声震天。辽大将、留守挞不野坚持不住了,宣布全城投降。“赵良嗣等奉觞为寿,皆称万岁。”就是说,宋使等外国使节向金太祖敬酒,并称其为万岁。对金军的勇猛和金太祖的指挥有方,彻底服气。
辽上京的攻破等于摧毁了辽的中枢,也摧毁了辽国的心理防线。
宋使赵良嗣随阿骨打入上京曾写诗说:
“建国旧碑明月暗,兴王故地野风乾。
回头笑向王公子,骑马随京上五銮。”
诗中的“五銮“是指当时上京有开皇、安德、五銮三大殿。内供有辽景宗及宣献皇后(著名的萧太后肖燕燕)等石像。上京临潢府是辽统治者墓坟、宫室、庙宇之所在,是根本之地,它被金兵攻占,基本上就是灭亡了辽国。
当然,人们还关心五京之中的最大的京城——南京,也就是今天的首都北京时如何打下来的。因为,宋朝按照宋金之间的“海上之盟”,燕京是归宋朝打的。可是,宋军前后两次出动了约50万军队,而且有岳飞韩世忠这种骁勇的骁将参加,但是,却大败而归。
而此时的金军攻打燕京,可以说叙述起来有些平淡无奇。当然,也有一个谜案,就是辽军派兵去守居庸关,山石竟然迸裂,砸死砸伤了许多辽军——后来,辽国最后一个萧太后逃跑,燕京的辽国大臣们集体开城投降了金军。
这样,辽国就全部被阿骨打攻陷了。
阿骨打最后的归宿是在大房山下,金陵区的最为显要之处,看过地宫后,这又神游了一遍。人死后,应该是没有什么故事了。即便是有故事也是别人的故事。阿骨打本人作为一个历史符号,已经镌刻在历史上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