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台)梭利 日常生活教育 蒙氏日常生活教育
(2010-06-26 22:47:35)
标签:
蒙氏教育蒙台特梭利衣饰框日常生活教育绣工切工刺工缝工剪工折工 |
分类: 蒙氏教育 |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辑编:cspmind 阅读数:586次
第一部分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理论
一、日常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l
l
l
日常生活教育与其它四大领域教育的关系
二、日常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l
l
3.照顾环境:是指以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物、无生命的物体为对象,让孩子学习美化、打扫、整理环境的方法,并掌握照顾、饲养、管理动植物的相关技巧。
(1)清理、整理工作:工作用的地毯的准备及清理、摆放鞋子、衣服、书包、教具、
(2)擦洗:桌子、椅子、窗户、托盘、教具、杯子,以及洒水时用抹布擦等。
(3)庭院工作:捡拾落叶、垃圾、拔草、松土、剪枝等。
(4)照顾动植物:浇花、晒太阳、施肥、喂金鱼、给金鱼换水等。
(5)用餐:清洗餐具、水果削皮等
4.社交礼仪:社交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 社交礼仪主要分为:
三、日常生活教育的意义
l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l
l
l
三、
(一)教具操作原则:
–
–
–
–
–
6. 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进行。
7. 避免镜面教学,教师要坐在惯用手的右边。
8. 时刻观察孩子的动作与反应,观察孩子的兴趣点。
10.不能打断孩子的操作。
11.在操作之前,教师应确保教具准备的完整。
12.努力排除让孩子走神的因素。
13.操作教具时不应超出工作毯的范围,确保工作毯的防水性,颜色不能太花哨,尽量用纯色的。
14.鼓励孩子重复进行操作,说:“你做得很好,再来一次吧。”
15.随时做好操作记录。
16.不应指责孩子的错误,可以说:“小朋友,老师再来操作一次好吗?”
(二)教具应用理念
l
一、蒙台梭利教具的特点
(一)蒙台梭利教具的特色:
1.孤立性:是指每一套教具只强调事物的某一属性,例如感官教具中尽量将各种感觉点孤立,只强调大小或者颜色等等。如:粉红塔的颜色都是粉色的,只强调大小的变化。
2.错误控制:每一套蒙台梭利教具都有错误控制的特性,有利于让儿童自己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这与蒙台梭利博士追求的自我教育不谋而合。如带插座的圆柱体。
(四)美观大方:教具外观大方、富有美感。
(五)秩序性:教具本身含有秩序性,另外操作方法、操作步骤上也体现了明显的秩序性。
(六)间接预备性:儿童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手眼、肌肉的协调性和感官的敏感度,而且能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基础。
(七)适用范围广:教具的扩展与延伸操作,以及各种教具的组合操作,变化多样,增加了趣味性。
(八)独立操作:儿童可以独立操作教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二、蒙台梭利教具与玩具的区别
(一)目的不同:蒙台梭利教具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有特定的使用规则,具有严肃的教育意义,即帮助儿童生命成长,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实现系统的感官训练,促进身体各功能的协调发展。而玩具则以迎合儿童喜好为目的,不具备教育意义,儿童可以随心所欲的把玩,因此玩具不具备培养儿童注意力、纪律性、独立性等工作,对儿童心智的发展不会产生启发性作用。
(二)形式不同:蒙台梭利教具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常用物体,无论材质还是造型都给孩子真实感与亲切感。而玩具则以模仿现实为主,材质与大小都与现实物体相去甚远。
(三)特征不同:蒙台梭利博士根据儿童不同的敏感期,设计出的教具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不由自主的实现潜能开发,获得循序渐进的发展,同类教具间也有明显的过渡,系统性很强。玩具本身缺乏系统性,操作方法简单、随意,不可能给予孩子系统的训练,不可能使孩子获得智能的发展。
(四)效果不同:蒙台梭利教具具有错误控制的功能,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够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玩具则没有科学的操作步骤可以遵循,儿童可以随心所欲的玩耍,随便使用或者抛弃,从而不利于培养儿童的责任感。
(五)意义不同:蒙台梭利教具能够培养孩子内在外在的秩序性,玩具则不具有此功能,对于玩具,儿童往往随地乱扔,不利于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自制教具原则
l
l
l
l
l
l
7.实用性。
8.真实性。
9.操作顺序合理。
10.是否可以循环使用。
11.考虑礼仪。
12.是否易于清洗或者整理。
四、日常生活教具设计注意事项
1.必须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2.目的明确:发展孩子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
3.能够使儿童得到发展。
4.男孩、女孩都能接受。
5.从时间、空间、经济上都能达到要求。
五、展示页构成要素
l
l
l
l
l
l
l
l
l
l
l
日常生活教具操作与演练
一、基本动作
l
l
l
l
l
l
穿鞋时:
1.伸出右脚,脚跟踩到地板上。
2.脚尖着地。
3.以自然的步态踏出。
4.姿势要端正,两脚交互前进。
5.速度要缓慢,沉着稳定地前进。
6.手和脚进行相反方向摆动。
不穿鞋时:
1.与穿鞋时动作不同,脚尖先踏到地板上,然后放下脚跟。
2.其它与前述相同。
兴趣点:右脚和左手、左脚和右手交互运动。
错误控制:
1.姿势不佳。
2.步伐混乱不够稳定。
直接目的:
1.学习基本的走路方法。
2.手脚运动的协调性。
间接目的:培养独立性和专注力。
注意事项:走线练习与此目的不同。
延伸活动:在教室内走、在人群中走、拿着东西走、后退走等。
坐(椅子在桌子下时)
基本操作:
1.站在椅子后,从两侧握住椅背,将椅子轻轻提起,从桌子下面拉出来。
2.桌椅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以身体可以进入为宜。
3.站到桌椅之间。
4.在椅子前面,身体稍微前倾,把裙子等可能被勾住的衣物用手压住,轻轻弯腰坐下。
5.背挺直,腰部微微贴住椅背坐好。
6.膝盖合拢,两手放在大腿上。
7.双手轻握椅子面两侧,身体略微抬起,将椅子提起来轻轻前移。
l
从桌子下移出椅子到一定的距离,椅子和身体一起抬高,调整距离坐下。
错误控制:
1.发出声音。
2.桌椅之间没有足够容纳身体的空间。
起立
l
1.手握椅面的两侧,抬起身体的同时提起椅子。
2.轻轻地将椅子向后移动并放下。
3.身体微微弯曲,出来并站到椅子旁边。
4.走到椅子后,双手提起椅背,把椅子轻轻放回桌下。
兴趣点:从后方轻轻移动椅子。
错误控制:起身时发出声响,或者拖动椅子发出杂音,动作不够利落。
直接目的:
1.学习坐椅子及起立的正确方法。
2.调整肌肉运动的方向。
间接目的:
独立性、专注力的培养。
延伸活动:坐条状椅子、凳子等。
拿(持)、搬(运)、放(置)
提示方法:团体提示或小组提示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儿童用的椅子、桌子、地毯、水桶(盛水)、盘子(装水的茶杯)、水壶(盛水)。
准备工作:
1.预备儿童用的椅子。
2.小朋友围成半圆形坐下,椅子放在前方让每个人都能看清楚。
基本操作:
1.一只手握椅背,另一手握椅子前端的中央部分。
2.从地板上轻轻提起椅子。
3.拿着椅子并看清周围的人与物,将椅子搬向目的地。
4.到达目的地之后,轻轻地将椅子的前脚左右分别放下着地,再同时放下后面两脚。
兴趣点:不发出声音。
错误控制:
1.发出声音。
2.椅子的拿法不正确。
3.碰到人或东西。
直接目的:
1.学习安全搬运椅子的方法。
2.提高调整运动方向的能力。
间接目的:
1.学习照顾环境。
2.增强独立性、专注力。
注意事项:
拿着椅子,以小组或者团体活动进行绕室内一周的练习。
延伸活动:
1.可以用凳子进行练习。
2.让孩子拿教师用的椅子或者其它形状的椅子进行搬运练习。
搬桌子
准备工作:大小、重量适合小朋友搬运的桌子。
基本操作:
一个人搬
1.将手放在桌两侧边缘的中间部分。
2.拿起桌子,不要发出声音。
3.不能碰到人或东西,将桌子搬到指定的地方。
4.把前方桌脚轻轻放下,再把靠近身体的桌脚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