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34.《德累斯顿瓷器:迈森瓷研究导论》Dresden china

(2016-06-21 10:22:34)
标签:

西文古籍

分类: 1912-1949(等)西文藏书
1934.《德累斯顿瓷器:迈森瓷研究导论》Dresden <wbr>china

Author: W B Honey(1889-1956);  

Title: Dresden china,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Meissen porcelain  

书名:《德累斯顿瓷器:迈森瓷研究导论》1934年

 

著者:

Honey, W.B. (William Bowyer)(英)威廉·鲍耶·哈尼;

出版商:

London, A. & C. Black, 1934.

版本/文字:

英文;国图未见著录;

描述:

xv, 223 pages frontispiece, LX plates on 30 leaves 24 cm

其他题名:

Meissen porcelain,迈森瓷器

注:

by W.B. Honey, with sixty-one plates illustrating 175 pieces.

主题:

Meissen porcelain.

标准号码:

(OCoLC)594192665;OCLC号码:3080096;

      William Bowyer Honey (1889-1956) was Keeper of the Department of Ceramics at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from 1938 to 1950. He wrote many books and monographs about ceramic art, as well as publishing verse anthologies. He was appointed CBE in 1951.

      欧洲第一个精密瓷器工厂1708年1月15日,在德累斯顿的迈森由奥古斯特督促建立。

瓷器在18世纪欧洲启蒙时代象征了皇室贵族的财富与地位,在奥古斯都二世的统治下,在德累斯顿和麦森小城,解开了当时被称为“白色金子”的中国瓷器的秘密,开启了欧洲瓷器时代。而德国麦森瓷器自1708年建立了欧洲第一家陶瓷制作工厂起,近300年来,以其高雅设计、皇家气质、纯手工的严谨制作名闻遐迩,一直贵为欧洲第一名瓷。

      麦森瓷器的商标是弧度优美的两把交叉的蓝剑交错,暗喻着至高无上的品位。据说是源自萨克森公爵的族徽,象征着其贵族血统。

      麦森早期瓷器的装饰图案大都带有明显的中国色彩,后来经不断地改良,1731年起,麦森进入全盛时期,1739年设计出具巴洛克风格的釉下红珑纹和蓝洋葱图案,并成为塑形的素材及以欧洲名模为对象的装饰品,并影响1756年前欧洲瓷器的风格,产品与艺术风格直到今天仍广为世界瓷器界所推崇,在国际瓷器工艺上有崇高的地位。

      麦森瓷器的每一件瓷品,甚至瓷品上每一个饰物,都是工人手工制成的。它们的造型都有着上百年,甚至是二三百年的历史。此外,它原料就采自麦森附近的地区,瓷器上的颜色严格按照‘秘方’研制,实验室里有着上万种颜色的配方,而且只有他们自己培训的工人,才有资格参与麦森瓷器的生产制作。这些就是麦森瓷器的“价值”所在。任何一件麦森瓷品,无论大小、形状如何,都价格不菲。一直以来,麦森瓷器都是当年欧洲王公贵族、也是今天瓷器收藏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珍品。

1934.《德累斯顿瓷器:迈森瓷研究导论》Dresden <wbr>china

1934.《德累斯顿瓷器:迈森瓷研究导论》Dresden <wbr>china

1934.《德累斯顿瓷器:迈森瓷研究导论》Dresden <wbr>china

1934.《德累斯顿瓷器:迈森瓷研究导论》Dresden <wbr>china

1934.《德累斯顿瓷器:迈森瓷研究导论》Dresden <wbr>china

1934.《德累斯顿瓷器:迈森瓷研究导论》Dresden <wbr>china

1934.《德累斯顿瓷器:迈森瓷研究导论》Dresden <wbr>china

1934.《德累斯顿瓷器:迈森瓷研究导论》Dresden <wbr>china

1934.《德累斯顿瓷器:迈森瓷研究导论》Dresden <wbr>china

1934.《德累斯顿瓷器:迈森瓷研究导论》Dresden <wbr>chin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