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庄严论经》,翻到一处,读道:“画中故事出于天竺角城:昔有一王,名曰尸毗,精勤苦行,求正等正觉之法。一日有大鹰追逐一鸽,鸽飞入尸毗王腋下,举身战怖。大鹰求王见还,说道:‘国王救鸽,鹰却不免饿死。’王自念救一害一,于理不然,于是即取利刀,自割股肉与鹰。那鹰又道:‘国王所割之肉,须与鸽身等重。’尸毗王命取天平,鸽与股肉各置一盘,但股肉割尽,鸽身犹低。王续割胸、背、臂、胁俱尽,仍不及鸽身之重,王举身而上天平。于是大地震动,诸天作乐,天女散花,芳香满路。天龙、夜叉等俱在空中叹道:‘善哉善哉,如此大勇,得未曾有。’”


尸毗王割肉救鸽(转载)
今天要抄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成佛的故事,我虽然感动,但对于那些割肉的人,我不知道佛祖是否能看到,感动到,并及时普渡他的困苦,还他原形!我不想盲目成佛,也不想我身边的人这样成佛,想帮人,首先要正己,爱己,如果一心成佛救人,就不该把自己先害死了。嗡、嘛、呢、叭、咪、吽……
帝释天主感到自己年迈体衰,即将堕天命终,忧愁不乐。他的大臣毗首天子问:“天帝尊贵的仪容为何常带愁色?”
帝释天主:“我将堕天逝世了,但一想到人世间佛法已无,诸大菩萨又没有现世,心中忧虑,不知归宿哪里?”
毗首天子:“现在人世间有一位尸毗国王,心怀慈善,仁义平和,爱怜人民就如爱怜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志坚意固,精心进取,乐求佛道。只有投奔归宿到他那里,就一定能躲避这场灾难。”
帝释天主听过之后,对毗首天子说:“你变成一只鸽子,我变作一只恶鹰。恶鹰追扑鸽子。鸽子逃到尸毗王面前,哀求尸毗王庇护相救,这样就可以考验出尸毗王信佛的诚心。”
“我心本无存恶意,犹如用火试真金,用此方法验菩萨,看他佛性真不真”
毗首天子立即变作一只野鸽(以下简称“鸽”)。帝释天主变作一只恶鹰(以下简称“鹰”)。
鸽在前面拼命地飞逃,鹰在后面紧紧地追扑。鸽惊慌恐怖,无处躲藏,便飞到尸毗王(以下简称“王”)腋下,哀求王:“请大王救救我,让我在你身下躲避一会儿吧!”
鹰飞到王前说:“你身边的这只野鸽是我扑获的食物。现在我已经饥饿难忍,请大王把它还给我。”
王:“我曾立过誓普度一切众生,这只野鸽逃来要我救护它,我怎能把它交给你呢?”
鹰:“大王既然爱怜普度一切众生,现在大王如果断绝了我口中的食物,那么我的生命不是也难保住吗?”
王:“如果我给你其他的肉,你不是一样可以吃吗?”
鹰:“只有新鲜的血肉,我才能吃。”
王心中细细思量,决心一下,立即取来利刀,让使从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血肉,交给鹰换取鸽的生命。
鹰说:“大王是救命的施主,现在既然要用自己的血肉对换鸽子的身体,那么就用秤称得一样多。”
王立即下令,取来一台天平秤,鸽子和人肉各放一头。王一块一块地割肉往托盘里放,可一直是鸽子的那头重,人肉的那头轻。两条大腿的肉割完了,还是鸽的那头重。直到把胸臂、两肋、全身的肉都割尽了,还是鸽重肉轻。
最后,王自己起身,想全身坐在秤盘上。但是由于疼痛体弱,力不从心,站立不稳,跌倒在地,失去知觉,昏迷不醒了。过了好久才慢慢苏醒过来,责备自己道心不诚:“我在过去无数次生死轮回中,有过无数的生命,都是循环六趣,历经千辛万苦,未曾为求佛道和为众生而献身。今日正是献身求道之时,为何又意志不坚,懈怠无力?”王想到此处,鼓起最大的勇气,站立起来,举身坐在秤盘上。
此时,王感到心里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轻松高兴。顷刻,天地六种震动,诸天界宫殿全都倾斜动摇。色界诸天王天神,从天宫看到一菩萨求道苦行,个个悲感落泪,泪如大雨。过后,又降下各种天花,纷纷如雨用来供养菩萨。
帝释天主、毗首天子显化原形,站在尸毗王前面。启问尸毗王:“大王求道苦行,功德无量,为的是得到转轮圣王、帝释天主、梵王的王位吗?还是在三界中有其他乞求?”
尸毗王回答:“我并不希望得到人间的富贵和天界的尊荣,我只想用菩修善行求得佛法正道。”
帝释天主说:“如今大王鲜血淋漓,疼彻骨髓,难道一点儿不悔恨吗?”
尸毗王说:“我一点儿也不悔恨。”
帝释天主说:“你受了这样大的痛苦折磨,而你自己说一点儿也不悔恨,用什么可以表明验证呢?”
尸毗王发誓地说:“我的整个心灵,从开始到现在,没有像头发那样微细的一丝儿悔恨。我一生所希求的是得到佛道。如果我的心愿是真诚的,不是虚假的,那么我的心愿一定会实现,天帝也会使我割尽血肉的身体恢复原状。”
此故事画绘于莫高窟第9、61、55、85、156、138、236、454、456、459窟《尸毗王救鸽图》。第254窟此故事画是依据《贤愚经》绘制,单幅组合图,构图完整,全部情节组合在一图中,以尸毗王割肉为中心,恶鹰追鸽,王妃阻拦,群君哀怨,尸毗王自持无畏,全部用人物表情显示故事情节,是莫高窟早期壁画中艺术性很高的一幅。
新疆克孜尔石窟中,此故事画考证清楚的是:第7、17、38、114、178、198窟,共6幅。其中114窟主室券顶左侧一幅保存完好。其构图形式与莫高窟第254窟相似。
酒泉市文殊山石窟万佛洞有此故事单幅画。



壁画见敦煌北凉275窟、北魏254窟
@@@@@@@@@@@@@@@@@@@@@@@@@@@@@@@@@@@@@@@@@@@@
右印度大国阎浮提的国王名叫尸毗,是个心地善良、治国有方的贤德君主。一无,他理完朝政,坐在凉亭休息。突然,飞来一只雪白的鸽子惊慌失措地大叫:“救命呀!救命呀!’’一只凶狠的老鹰在后面紧紧追赶。
尸毗王忙将飞来的白鸽放进怀中,眨眼工夫,老鹰也飞到了眼前,瞪着血红的双眼说:“快把鸽子交出来,我现在饥饿难忍!”
“那不行。”尸毗王说,“我曾发过誓愿,要普度一切生灵。鸽子求救于我,岂能让你活活吃掉?“说得好听!”老鹰恶狠狠他说:“你既爱惜一切生灵,为啥只救鸽子不管我的死活?要知道不杀它,我就得饿死!”
“这好办。”尸毗王对待者说:“快去端一盘上好的生肉来,让老鹰饱餐一顿。”
“且慢,大王。我只吃刚杀的、带血的新鲜肉。”
这下尸毗王左右为难,救了白鸽,老鹰饿死,这不是救了一命又害一命吗?怎么办呢?一拍大腿,有了主意,自己腿上是鲜肉,割下来既救了白鸽,也救了老鹰,不是两全其芙吗?便下令让侍从拿刀端盘,立即割肉。
“还有一件。”老鹰阴险他说,“既然大王愿代鸽子割肉,请拿秤来称吧。割下的肉必须和鸽子一样重。
“好,我答应你的要求。”尸毗王令仆人拿来一杆天平秤,将白鸽放在秤盘内。但奇怪的是国王割尽了腿上的肉,不够鸽子重,割尽了身上所有的肉,还不够鸽子重。怎么办呢?为了救鸽喂鹰,履行诺言,他忍着巨痛站了起来,想坐于盘中,献出全身。但体力难支,昏了过去。
王后和大臣们的哭声惊醒了尸毗王,他挣扎着站起身,强忍疼痛,坐进称盘,刚好和白鸽一样重。
这时,奇迹出现了——大地震动,宫殿摇摆,飞天洒下五彩缤纷的鲜花,老鹰和白鸽眨眼都不见了。尸毗王割下的肉全部长在身上了,完好如初,不觉疼痛。
原来,白鸽是帝释天变的,老鹰是毗首翔摩变的。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尸毗王对佛、对普度众生的坚定至诚。
这个本生故事画最早见于北凉275窟北壁中层,只画了割肉和过秤两个情节,属莫高窟最早的连环故事画之一。最精彩的当属北魏第254窟北壁前部的“尸毗王本生”。此画增加了鹰追鸽、鸽向尸毗王求救、眷属痛哭等情节,增大了内容和时空跨度。正中的尸毗王形体高大,把画面一分为二。被割肉的小腿抬起,尸毗王目视血淋淋的伤口,使割肉主题一目了然。由此可见,这幅画的构图表现出高超的结构才能,把不同时空范围内发生的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到一个画面上,使画面中心突出,容量增大,有条不紊。
这是莫高窟最完美的组合式本生故事画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