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印《闵齐伋六色套印西厢记版画》

标签:
西厢记文化 |
分类: 1912-1949(等)西文藏书 |
(德)Dittrich Edith编著,1977年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彩色珂罗版,1函1册21帧,特制纸。
1. The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 Min Qiji's Album in
Cologne,《Orientation》, June 1983.
2.《明代版画の精华;ケルン市立东亚美术馆所藏崇祯十三年(1640)刊闵齐伋本西厢记版画にっぃて》,小林宏光撰,《古美术》85,1988,pp.32-50
3.《套印本和闵刻本及其<会真图>》,范景中撰,《新美术》2005年04期。
4.《明代闵凌刻套印本图录》,p268-294,广陵书社,2006。
THE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 HSI-HSIANG CHI CHINESE COLOUR
WOODCUTS BY MIN CHI-CHI 1640
Published by the Museum für Ostasiatische Kunst in 1977
1 album and 21 leaves
25×32.3 cm
@@@@@@@@@@@@@@@@@@@@@@@@@@@@@@@
参见:http://auction.artxun.com/paimai-83329-416643038.shtml
另有1968年版,见以下链接:
http://book.kongfz.com/10795/175988886/
@@@@@@@@@@@@@@@@@@@@@@@@@@@@@@@@@@@@@
《
http://wenku.baidu.com/view/907b63573c1ec5da50e27077
德藏本《西厢记》版画及其刊刻者
http://www.doc88.com/p-975854575785.html
@@@@@@@@@@@@@@@@@@@@@@@@@@@@@@@@@@@@@@@@
《西厢记诸宫调》又名《弦索西厢》,作者是董解元,金章宗(公元1190——1208)时作。是现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取材于唐代元稹(zhen 四声)《莺莺传》,但改变了其始乱终弃的根本情节,而以崔莺莺大胆冲破封建礼教,携张生出走,获得团圆为结束,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还成功塑造了富有智慧、敢于为正义而斗争的红娘的形象。《董西厢》以吟唱的韵文为主,间以说白交代或复述情节,使故事脉络清楚,发挥了说唱文学的特长。所用语言融诗词和方言、俗曲为一体,丰富多彩。文字清新流畅、生动活泼,具有民间文学特有的质朴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音乐丰富,结构宏大,共用了十四个宫调,一百五十多个基本曲调。所用曲牌的乐谱约有三分之一都保存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
“诸宫调”,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北宋神宗(公元1068——1085)时汴京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其歌唱部分由多种不同的曲牌所构成,有单个曲牌的只曲;有一个曲牌的双叠或多叠加上尾声而构成的短套曲;以及用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接而成的套曲。这几种曲式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说唱长篇故事。《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诸宫调中最完整的作品。
下面的图片藏于德国科隆,非常精美,其极富特色的是这组图片中所呈现的构图方式,对于美术,我所知之甚少。但是把图片放在“镯子”中,“灯”中,“圆盘”中,在中国古代的而绘画中还是少见的。
0.卷首
莺莺像图绘一纨扇女子,左有篆书题跋“嘉禾盛懋写”。钤印二方,一为白文“盛懋之印”,一为朱文“子昭”。图四周布以杂花纹样边框。
1.投禅
写张生初往普救寺投宿之情景。借中国传统绘画手卷形式加以表现。右侧起首处有篆书“如玄第一图”,左侧起首处有“寓五笔授”款及“寓”、“五”两方朱文印。
2.遇艳
写张生偶遇莺莺之后,向红娘打听情由。全图绘于一雕花钵形器壁,旁置一红色托架。造型灵巧,纹样细致。
3.赓句
写张生与莺莺隔墙酬韵。此图精绘彩蝶两只,以馒版技艺出之。并以不同书体钞二人诗句于树叶之上,取“红叶漂诗”之典。张生诗下钤朱文印“张珙”、白文印“字君瑞”,莺莺诗下钤白文印“莺莺”、朱文印“双文”。
4.附斋
写张生于禅堂再见莺莺。图绘于一六壬式盘表面,盘边刻有算皇历、运程等使用的十二次、十二辰及十二分野等内容。四周衬以五彩祥云。
5.解围
写杜确、惠明追击叛将孙飞虎。借民间工艺走马灯的形式加以展现。此灯纹饰繁复、流苏华丽。将故事中三骑飞驰追逐的场面置于其中,既紧扣文意,又饶有情趣。
6.邀谢
写红娘奉命请张生赴宴。将人物绘于青铜器物“觯”壁。“觯”为宴饮之酒杯,暗合邀宴之意。此觯盖、颈、足三处分别绘以夔龙、饕餮、窃曲纹样,内壁有金文:“其眉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此图或来源于博古图类版画。
7.负盟
写崔夫人于酒宴间赖婚。图中桌面、地毯均采前小后大之透视法,为中国古代绘画常用之透视样式。
8.听琴
写莺莺夜听张生抚琴。边框饰以花草,与卷首莺莺像相似。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画中二石鼓凳,取上圆下方透视法,与传顾恺之《列女仁智图》中器物手法类似,亦为中国传统绘画之常见透视样式。
9.传书
写张生请红娘传书莺莺。画面右方展开一卷,上书张生之信,钤印二方“张珙”(朱文)、“字君瑞”(白文)。左方绘鱼、雁各一,合“鱼雁传书”之意。
10.省简
写莺莺展读张生书信。图绘屏风一面,隔开莺莺、德藏本“西厢记”版画’第1图红娘,莺莺形象出现于梳妆镜中。
11.逾垣
写张生跳墙与莺莺相会。张生形象以池中倒影及身后投影出之。图中庭院深深,曲径通幽,小桥流水,荷塘映月,古柳怪石,花团锦簇,景物繁复而不显杂乱。边框设计为蟠龙屏风样式。
12.定约
写张生因相思成疾,莺莺着红娘递简。此图借相扣之玉环构图,既同时表现了两个场景,又暗寓鸳盟已成。
13.就欢
写莺莺赴约,与张生欢会。图中屏风曲展,碧纱低垂,牙床上惟露锦被一端,红娘、琴童则于屏外含笑静听,意境雅致,引人遐思。
14.拷红
写老夫人看破内情拷问红娘。绘宫灯一盏,正面绘老夫人与红娘,左右两侧绘张生与崔莺莺。三个画面之间以灯架相隔,使不在同一空间的人物得以同时出现。
15.伤别
写莺莺于十里长亭送别张生。全图绘于扇面,以白描法写郊外秋景。画面上方有“庚辰秋日”题款及“寓五”朱文印。
16.入梦
写张生于草桥店中梦莺莺私奔而来又遭贼兵掳去。图绘大海惊涛,烘托主人公的优惧惆怅。巨大的海蚌或别有象征。梦中情形以“云烟”状加以表现,则是其时版画习见手法。
17.报第
写张生高中,琴童传报。全图绘于一张屏风之上,屏风外侧刻《赤壁赋》。屏风之内,复有一屏,形成中国画传统中的“重屏”格式。
18.酬笺
写莺莺回书张生。此图以立轴形式表现。朱帘低垂处,可见莺莺握笔凝想,似有万种情思寄与张生。
20.完婚
写张生及第封官,往普救寺迎娶莺莺。画中央绘官船一艘,张生安坐船头,志得意满,仆从众多。船之四周,环绕五彩祥云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灵(惟方位有所颠倒),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祥和喜庆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