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北京的社会调查》Peking, a social survey

标签:
北京的社会调查西德尼·戴维西文古籍文化 |
分类: 1912-1949(等)西文藏书 |
Author: 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
Title: Peking, a social survey
书名:《北京的社会调查》1921年
著者: |
Sidney David Gamble(美)西德尼·戴维·甘博; John Stewart Burgess; Princeton University Center in China.;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s. Peking. |
出版商: |
New York, George H. Doran Co. [©1921] |
版本/文字: |
英语 |
描述: |
xxiii p., 1 l., 25-538 p. front., illus. (plans) plates, diagrs. 23 cm. |
|
Peking, a social survey conduct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Princeton University Center in China and the Peking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
内容简介:美国学者甘博于20世纪初对中国城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用照片、电影胶片和第一手实地调查数据真实记录了当时迅速变化中的中国。《北京的社会调查》附有甘博自拍的近50幅珍贵黑白照片及38张地图和图表,内容涉及政府、人口、教育、商业、贫穷、慈善业、娱乐、宗教、警察和社会弊病等各个社会层面,当时被誉为“首次对一座东方城市的社会调查”,“世界上唯一的一本关于中国一个大都市的实况调查”。读者可以通过这份既准确又极为有趣的调查报告,了解民国初北京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全貌,伴随北京从古老走进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变迁。
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美国社会学家,终生致力于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甘博曾四次旅居中国,先后担任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的研究干事,主持了对北京和北方乡村的社会经济调查,协助开展了北京的社会服务工作,引进了西方社会学教育,创办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甘博在旅居中国期间,用摄影机建立了一部由5000幅黑白照片、彩色幻灯片和数小时16毫米电影胶片组成的有关20世纪初期中国的珍贵图像档案,记录了处在重大历史变革时代的中国。
内容:中译本前言. 中译本引言.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
第一章导言和结论. 第二章 历史. 第三章
地理. 第四章 政府. 第五章 人口. 第六章健康. 第七章 教育.
照片: 龙节穿虎衣,戴虎帽.
得救的奴婢. 哪个姑娘可以娶之为妻. 职业乞丐. 全家搬迁. 每天至少可以得到一碗热粥. 乞丐之家. 人力车夫的棚屋. 育婴堂. 工业培训. 工业培训和作坊实习. 教养局宿舍. 五族教养院. 由贫民教养院照顾,不在忧愁. 老式牢房. 北京模范监狱,39座监狱中的第一名. 糊火柴盒,模范监狱的工作室. 五位先师:耶稣、老子、孔子、约翰·霍华德等. 屠宰场的招牌——猪膀胱. 弓箭街. 送牲畜. 美国公理会灯市口教堂.
黄教喇嘛. 寺庙的庭院. 路边教堂. 学校的两个小女孩. 北京基督教青年会. 地图和图表.
中文译本:陈愉秉等译《北京的社会调查》2010年中国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