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黄浦江》
(2010-08-25 14:26:06)
标签:
杂谈 |
本链接来自手机TXT小说下载网www.sjtxt.com,网址:http://www.sjtxt.com/soft/1/2010/2010082521930.html
《血色黄浦江》(正文&1番外)作者:牧云岚卿
民国十六年,六月四日晨,奉系军阀首领搭乘专列前往由北京返回奉天,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汇处桥洞时,专列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这位乱世枭雄身受重伤,当日死亡,时年53岁。死时,其子尚在邯郸北临洛关车站指挥奉军第三、四方面军作战。
六月十八日,其子秘密返回奉天,随即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六月二十九日,少帅不顾日本的反对,毅然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任命其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从此,中国结束了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史称“东北易帜”。
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傍晚,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以此挑起冲突,史称“九一八事变”。
中央政府电令东北军,不得轻举妄动。
数十天之内,二十几万东北军撤离东北,退入山海关。自此,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民国二十四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河北、察哈尔等数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华北沦丧。
日军罪恶的铁蹄悄悄伸向了远东明珠、东方巴黎——上海。
第一章
民国二十五年元月,上海。
稀薄的雾气笼罩了黄浦江,江面上浪涛汹涌,微凉的风里隐约混杂着海水的腥气,来自美国的一艘轮船在浪头上颠簸着,偌大的轮船不知为何摇摇晃晃的,就如同眼前阴暗的天气一样,好像随时都会坍塌下来。
轮船突然响起了刺耳的汽笛,一声接着一声,刚从大洋彼岸远航归来的轮船缓慢的靠近着港口,就像一个离家多年想要迫不及待回到母亲怀抱的游子。江风扑在人面上,是刺骨的冷,又裹着一层浓重的油烟气,气息异常的难闻,却刺激着被塞得如咸鱼干似的人们的神经。
到了,到了!
拥挤不堪的人群中有人兴奋的大叫着。
随着靠岸的汽笛声,一切都骚动起来。
离岸还有一段距离,乘客们已经纷纷涌上甲板,他们用兴奋地目光打量着这个弥漫着繁华和冷峻气息的城市。码头边停靠着大大的轮船,小船在期间来回穿梭,岸边耸立着巍峨的西式建筑,上面悬挂着印有英文字母和金发美女的巨大广告牌,街道上是如蚁般攒动着的人群,黄包车工人站在场外眼巴巴的等待着即将下船的旅客。
甲板栏杆僻静处立着一个身穿深蓝色呢子大衣的年轻男子,他弯下腰倚在栏杆边,白色的围巾随意的挂在肩上,懒散的垂着。他打量着越来越近的港口,嘴角微微上翘,清秀的脸上显出几分高兴的神色。
轮船靠岸了,乘客们拿起自己的行李,涌向下船的舷梯。
男子在人流中缓步走着,目光在人潮里不断的游移,像是在等着什么。愈靠近出口,人流愈多,几乎把他冲撞的脚步不稳。他不由得向边上走去,刚想要抓住扶手,但铁质扶手上的一片片斑斑锈迹让他作罢了,扛着巨大行李箱的人从他身边挤了过去,衣服被蹭上的污渍让他的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
但是不愉快马上就消失了,因为他已经踏上了坚实的地面。踏上了他久违的故土。
六年在外的留学生涯,使他越来越思念故乡。
他现在在中国的土地上,他回家了。
“振皓,振皓!方振皓!”
人群里有人在大声的叫他的名字,他抬起了头,朝声音的来源看去,人群里正有人朝他用力挥舞着手臂。
“大哥。”
方振皓点了点头,用力的分开人群,走了过去。
来接他的是大哥方振德和大嫂邵宜卿,方家长子方振德现年将近四十岁、身材略有发福,穿着中式长衫,拿着文明手杖,一脸生意场上的精明和干练,又添了几分读书人的儒雅。他打量着久未见面的弟弟,笑着拍拍他的背,“你小子一走就是六七年,总算是回来了。”
方太太邵宜卿穿着精致的浅绿色丝绒旗袍,搭一条白狐披肩,像时下所有持着身份的夫人一样,身上多的是温和的儒气和稳重,却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几分泼辣。她一边转身叫下人接过行李箱,一边打量着方振皓,笑着说:“振皓可比在家的时候真真瘦多了,我就说,洋鬼子那饭尝尝新鲜可以,真要吃哪能比的上家里的饭菜。”
“嫂子,您说的是,我真是想念荣妈做的黄蘑鸡汤。”方振皓笑了笑,长嫂如母,幼年丧母的他对这位大嫂他是打心眼里敬重。他又转头看看自家大哥,“大哥,您不是在老家那里做生意吗,怎么会到了上海?”
本链接来自手机TXT小说下载网www.sjtxt.com,网址:http://www.sjtxt.com/soft/1/2010/201008252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