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詞題和詞序的使用

(2010-07-02 17:37:30)
标签:

杂谈

分类: 闲话诗赋

               詞題和詞序的使用

詞題的使用

    唐宋詞家作詞,多只標出詞牌,不用詞題。不過,有時爲了說明作詞的因緣及背景,或在詞牌下加一詞題。唐韓翃作《章台柳》,即加詞題《寄柳氏》於後。宋代蘇軾、辛棄疾,作詞既多,亦喜用詞題。詞題的作用,是點明由詞中難以看出的創作背景或吟詠物件。下面以辛棄疾詞爲例,看看詞題的作用與特點。《青玉案·元夕》,詞中沒有出現元夕字樣,加上詞題,吟詠物件便明確了,開篇“東風夜放花千樹”幾句所指爲何,遂不難把握,有助於體會作者描寫元夕景象的巧妙。《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題交代引起懷古思緒的地點,詞中所用史事與北固亭頗相關涉。《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詞題說明乃寄陳亮之詞,“壯詞”二字,直揭詞旨。聯繫辛棄疾與陳亮的經歷懷抱來讀這首詞,會意處應該不少。《水調歌頭·盟鷗》,詞題已預示本詞主旨爲何。

    綜上幾例,可見詞題的特點,一是簡練,二是可與正文相互補充,三是可啓發讀者産生聯想。現在作詞,用詞題與否,怎樣定詞題,應遵循兩個基本原則:第一,力求詞題具有前述三個特點;第二,如果詞題所包孕的內容從正文中可以很容易看出,應去掉詞題。另外,前人多喜作詠物詞,今人亦可多作,以錘煉狀物寄情的技巧。如用詞題,詞的正文務必隱去所詠事物之名,以收蘊藉宛轉之效。

二、詞序的使用

    有的詞家在詞牌後以較長篇幅交代作詞背景或相關問題,是爲詞序。詞序與詞題的區別並不很明顯,詞家也不會在詞牌後既加詞題,又加詞序,所以有的學者甚至把二者統稱爲詞題。一般,我們把對相關背景和問題略加論述的,視爲詞序。宋代詞家中,蘇軾、姜夔較喜爲詞序。蘇軾的詞序,往往交代作詞的背景。如《永遇樂》的詞序:“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于景疏樓上。既而與余會於潤州,至楚州,乃別。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與太守會于景疏樓上,作此詞以寄巨源。”三度月闕月圓,作者與孫巨源兩次聚別,此時正好又與他人會於三個月前與孫巨源坐別之處,懷友濃情,由此而生。讀此序,頗有助於瞭解作者的創作心態。姜夔精於音律,善自度曲,所作詞序,除交代作詞背景者外,有的以較長篇幅討論音律問題。如作《滿江紅》,認爲舊調用仄聲韻,多不協律,遂用平聲韻爲之,並作長達二百餘字的詞序加以說明。作《淒涼犯》,亦以詞序說明“凡曲言犯者,謂以宮犯商、商犯宮之類”的道理。

    現在作詞,能通過詞題簡要點題的,不必用詞序;必須用詞序的,務求簡明。詞序與詞的正文互爲補充,詞中已有內容,不要再在詞序中重復。清人周濟在《宋四家詞選序論》中評價姜夔的詞序說:“白石小序甚可觀,苦與詞複。若序其緣起,不犯詞境,斯爲兩美矣。”這是我們作詞序时特別要注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习水丹霞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