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群像的“素描”——场面例谈
(2019-11-10 12:52:11)
标签:
场面描写莫泊桑 |
分类: 文艺与教育 |
人物群像的“素描”——场面
摘要:教学生写作很有难度,本文旨在探索一条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从课本教材中寻找范例,探秘运笔的条理,探求剪裁的方法,探索语言个性表达之精要。从生活中吮吸营养,引学生以实战探究掌握写人作文的法度。
关键词:人物群像
本文将以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为范例,略谈一下“场面描写”的要诀,其中人物群像的“素描”是要探究的重点。
一、运笔兴文,讲究条理
执笔者要严把文章的起行收,文脉要有序可循,有迹可追。意欲动笔,必先把脉,脉成而意随。《福》文行文严谨有序: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来写。“那时......”,好似一出舞台剧的剧首旁白。“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这预示着剧幕即将拉开。“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先写屠格涅夫。“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再写都德。“接着来的是左拉。”,再写左拉。“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下边重点写福楼拜。“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陆续走了。”这刚好是这出精彩舞台剧的尾声,意即剧幕即将落下。《福》文摘取了在福楼拜家的一次“文学沙龙”的经典场面来描绘,文中以福楼拜为核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个登场,络绎不绝。作者莫泊桑能对场面人物作如此生动逼真的刻画,而游刃有余,纹丝不乱;有赖于扎实的文学语言功底,有赖于对日常生活深刻入微的观察体悟,若再细究一下,他对行文顺序的准确把脉,也是其笔墨自然,表达成功的主因之一。
运笔兴文讲究条理,犹如缝衣做饭时的程序井然。对写作文的人讲,有无写作动机是其一;有无写作基调是其一;有无写作材料是其一;有无写作技巧是其一......诸一具备,若胸中脉象紊乱,也不宜轻易动笔,宜慎思,待文脉“雏成”,再从容落笔未迟!
二、材料剪裁,宜求得体
《福》描摹的是一次热闹非凡的聚会场面,场面人物众多,若要写,则人人可写;真这么笼统处理,恐人物芜杂,表达起来杂乱无序,牵强臃肿。纵览《福》文,作者自始至终仅选了四个对象进行描写刻画,其在材料上的剪裁功夫已可见一斑:
1.人物裁剪,选代表,重典型
与会的人物云集,更不乏精英。作者在选材时没有人人具写,仅以福楼拜为核心人物,挑选了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四位作家来写。其中,福楼拜是屋子主人,聚会一直在他家举行,是当然人选;其余三人同是最先来到的朋友,同属文坛重量级人物,且他们的性格各具代表性。在有限的篇幅中,精选了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展示聚会场面,以点带面凸现要表现的主题,使文章中心明朗化。
2.多角度多侧面,量“性”裁剪
四位作家性格迥异,在作人物群像描写时,为充分客观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对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并未均衡施笔,而是各有侧重地予以描写。在诸位作家身上彰显的最突出特点,就是着墨要浓重的地方——对四个作家都进行了肖像描写,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左拉,其次是都德。在语言描写方面,对四位作家的具体谈话内容都未展开细写,仅由作者对所谈内容作了概述。但对他们的声色仪表,作了细微描绘;对他们的口才也有些评论。在动作描写上,详略适宜:福楼拜是活动的中心人物,在行文中,对他的动作的描写,自然详细些;左拉的坐相比较特殊,也有较多着墨;对屠格涅夫的动作描写,只有一句。洵然,对人物(四位作家)的肖像,行动和语言,作者实施了定性裁剪,笔墨的多少,轻重,缓急,一切服从于人物(他们)的性格呈现。
三、锤炼语言,个性表达
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导师,他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导师的话语对莫泊桑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福》一文中就有不少运用得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我们不妨撷取一二,推敲一下,或能窥见莫泊桑在语言锤炼上下的功夫。
例如,“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这句中“迸发”一词运用得准确而生动。一方面体现出福楼拜博学睿智的思想,另一方面能突显这束思想火花的力量。
又如,“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勾画”与“轮廓”,搭配得好。简洁的语言准确勾画出都德健谈的个性特征,他的谈吐风格溢于言表。
由于翻译的关系,莫泊桑运用语言的高明之处在译文中可能已丧失不少,但观照以上两例,我们至少能鉴知莫泊桑运用语言是极注重个性表达的。
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一篇很典型的写作例文,仔细品读,我们还可从中获得更多作文上的启发:结构上的巧妙安排;场面中人物的配置;表达上抒情议论的合理插入等等,这里也就不再一一赘述。
作文有法,写人(人物群像)的作文更不可失其法度:在你尝试场面描写时,做到了行文有序,那么你笔墨所到之处,就会行迹清晰,思路自然;在材料上能做到剪裁得体,你笔墨所到之处,就会均衡有形,隐显得当;你若在语言表达上也下足工夫,那你笔墨所到之处就能见形出神了!
一、学生兰莎《考试》片断
只见李思琴神色紧张,时不时用左手捏着下唇思考,过一会儿又飞速地拿笔记下。坐在她前面的付志豪同学可就不同了,他一会儿拿粘胶粘,一会儿又用右手托着下巴,一会儿又摇摇板凳,好像忙也忙不完。在我旁边的圣全同学更不一样了,他总是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弄着他的一撮头发,又用右手托着右下脸。其中,表现最认真的就属叶卓娜了,她双眉紧锁,嘴有点嘟,双眼始终不离开试卷,时不时又用左手托着头,右手旋着笔认真思考,不一会儿又拿笔写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想她一定是因为做出了某道题而感到高兴吧!
最后我将视线又转移到李思琴身上,她的头不大也不小,乌黑色的秀发十分飘逸,缠成一个轻松的马尾辫。她的眼睛也是又黑又亮,仿佛在对我们微笑,配在两条浓密的眉毛之下,更是美得不得了。
简评:1.能锁定一个观察点,以人观察时,视线的不断转移为序。
二、学生周唯《元旦晚会》片断
我们先将班主任请来。班主任的头不大,有点方形,在他的头发的顶端有一个螺儿。他的眼睛有点近视,配上眼镜似乎显得有些博识,还挺着一个啤酒肚,好像里面装的不是“啤酒”而是墨汁。他一进门就坐在角落里,显然他不喜欢喧闹。
简评:1.从上至下的观察顺序。
2019.11.10下午整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