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教学简案
(2013-11-13 17:32:09)
标签:
情感极致父爱眼泪车站 |
分类: 原创教育理论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梳理本文文脉,理出行文线索,使本文细节沿线索清晰呈现。
2.紧扣本文主题,理解关键语句,体会其蕴含的特殊感情。
3.学习本文作者紧抓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并选在特定的环境下的形象进行细致描写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净化自身,感染灵魂。
重点难点
重点
透过文章对人物的细致描写,品味文章所表现的深沉父子情。
难点
品味人物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所包含的无限深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预习好本文生字词,初步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并能借助手头资料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课时
(只要求完成1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基本过程
(先进行课前的组织教学)
一、新课导入
1.先板书本文作者,点学生介绍作者,也好检查预习情况。
2.与学生倾谈,从本文独特的描写角度说起,引出“背影”,并板书好课题。
3.让我们走进朱自清这篇纪实散文,寻觅他父亲的背影。
二、进入第一板块的学习——梳理脉络
1.用补充短语法,先明确本文记事内容。(补充或方位或地名)
(
(
(
2.教师点拨讲解,明确文章的两条线,了解文章细节。
3.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件什么事?表现了父子间怎样的感情?
三、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内容初探
1.“背影”是主线,本文以“背影”命题,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你能分析一下每一次写“背影”的作用吗?
2.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是那一次“背影”?你能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的吗?
a.首先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特定情境中的特写镜头。
(为儿子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
b.找出选段中准确使用的动词,用换词法引导学生探究辨析所用动词的巧妙。从中你能读出什么?
(攀——抓
c.这段特写镜头还采用了多角度描写以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情感。
(衣着
3.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章在开篇点题后,接下来并未着急直写父亲的背影,而花两段(第二、三段)篇幅专门交代了朱自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些叙述是否属多余笔墨?
4.这一板块的学习,还可进一步深化探讨:根据文章主题,如何构思、组材、安排详略?
四、继续第三板块的学习——把握情感
1.父亲的背影,是否让作者有所触动?表现在哪里?
(流泪)
2.作者在文中流了四次眼泪,你能分析一下每一次所表达的感情吗?
(悲喜交集
3.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细节及重点片段的诵读中体会情感。
五、完成第四板块的学习——语言品析
文中父亲所说的话不多也很简洁,但句句饱含深情。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5.“进去吧,里边没人。”
六、教学板书
脉络
徐州见父
回家奔丧
车站送行
北平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