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对日本产品设计理念的认识

(2010-04-01 14:17:58)
标签:

设计理念

杂谈

分类: 设计
信息时代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状态,设计已成为连接技术和人文艺术的桥梁。受高科技发展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影响,设计在过去一直处于渐进的变革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设计风貌, 由统一逻辑向多元共存发展,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多元化,在设计中以视觉符号映射人类意识和文化的根源,表现无形的概念性的文化理念。
由于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其在造型、产品等设计美学上与其它国家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反映人性的美学观——瑕疵美学
    瑕疵的美学观,是认为完美是不切实际的意念, 转为欣赏残缺的事物,这种美学观强调的是“不完整的状态”也就是在事物不完整或不足的情况下,借由“缺”“拙”来表现美,因为有瑕疵,缺憾或不完美才有余韵的空间来体会感受不足之处,进而延伸、体悟物象传递的观念或涵义,通过观者与物象的互动将这种“不完全”的空白空间加以“完全”。瑕疵因为不完美才更具有人性化,正如禅学所主张的不完全的形式与有瑕疵的状态更能表达精神特性,因为完美的形式容易使人仅仅注意形式本身,而忽略内在的精神。“没有终极”的理念代表着未完成的状态,也因此预留了极大的空间予观者来演绎这个未完成的空间。同时因为不足衍生出无限增进的可能性,带给观者更大的想像空间。
    这种“未完成”的设计观念,传达出“设计的开放性”,在这种设计理念中一直存在着正向和反向的思维, 设计者面对正反的设计思辨扮演着诠释的角色,注重平衡完成与未完成的状态, 并利用不同的正反假设来评估最终完成的形态。在我们长期接受的知识与训练追求完美无暇之际,接受这种从日本文化涵构所衍生的瑕疵美学,使我们能从不同角度及观点去欣赏、学习不同文化所衍生的美学及 美学背后的人文思想,进而创造出更体贴人性的设计哲学。
    2、极少主义
    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论述:“一个物体用尽可能少的结构把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秩序的整体,我们说这个物体是简化的。”特征是事物的结构特质,结构特征因总体式样而确定,局部成分的特征越少,其总体结构的特征的数目反而会越多,换言之,局部越简单,整体反而越复杂。 这就是 “极少主义(Minimalism)”的美学宗旨。即“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
    西方这种简单的、功能性的美学精神,与当代日本的设计理念相对照,二者殊途同归。
    在这种近乎禅宗的设计理念影响下,日本的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及平面设计产生了独特的美学观。在建筑设计方面,房子的规模一般适中与周围环境共融共生甚至建筑延伸至环境中去。建筑的外观形式也最大限度地与环境相融,体现了“所有事物的和谐价值,都是以自然为基础并顺应自然、与自然共存的和谐之美。”的美学思想。
    由于日本环境空间的狭小, 同时受禅宗的影响,日本的室内设计表达出对简朴信念的尊崇。简朴的精神体验是清除多余物质回归本质。因而日本室内空间中的视觉符号很精炼,由于被减至最基本元素,因此设计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就变成设计中的关键,极少主义在室内设计细节上的处理上十分低调,以似 无设计中体现出设计感, 无声的阐述抽象、无形的难以言传的美学精神。这种方式体现出极少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极少主义用简洁的方式回到了设计的起点, 在设计形式的表达上由于去掉了多余的元素,因此无论立体和平面空间的都显现得异常纯净。 如同美国建筑师莱特所言:“琐碎的排除“。  当物体的所有组成部分,所有细节以及所有连接都被减少或压缩至精华时,它就会拥有这种特性。这就是去掉非本质元素的结果。这种减退的状态促成精炼的形式,将内在特征隐藏在表象的特征上,以最少的元素表现丰盈的内涵意义。其形式表征即呼应了“极少主义”美学观,也体现了日本讲究和谐论与折衷论的形式原则。设计语言能够达到精炼的状态,无疑是艺术层次中的最高表现——恰到好处,任何增减都会破坏它的纯粹之美。精炼的美学不仅是外观表征上的简约,在内在层面的思维中亦传达出一种精炼的思想层次。 日本当代的平面设计正是以这种样式在多元化的世界平面设计中独树一帜,一般来说设计者很少以开门见山的明喻方式呈现符号的意义。常借用造型、色彩等设计元素,以暗喻的手法运用符号的观念让观者自行去转译。 使得观者借由符号的点状暗示,进而连成线,并由线构成面,最后纵观整个设计的全貌。在设计中出现的诸多隐而不显的设计传达,除了表现传统文化的智能外,更展现了设计师匠心独具的巧思。
    3、阴阳美学
    日本的阴阳思想来自于中国的宇宙论,其论点就是宇宙间的所有现象以阴阳二元论来加以说明,因为各类事物,现象都具有阴阳两极,且彼此对立,但到达另一极的顶点时即相互转化达到统一的状态,亦宇宙的和谐状态。 此极具哲学意念的宇宙观,日本将之运用在设计美学、设计思维上,就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主张。即所谓的均衡与和谐的日本设计美学。 阴阳美学是相对两极的和谐论, 从理性与感性的角度来解释:理性着重“逻辑、技术与功能”的运作,感性则着重“意象、精神”的塑造,因此可将“理性/感性”的表征延伸为“功能/美学”的对照,并进一步地对应“形随机能而走的设计主张。 由于必须兼顾功能与美学上的协调,前者着重“外在的秩序”,后者着重“内在的混沌”,因此 阴阳美学亦可称为“折衷美学”。依照阴阳美学的诠释以及形态学的意涵,属于阴性的图案设计,形态以圆形或曲线为设计表征,属于阳性的图案设计,则以直线或以直线所构成的尖锐形态为主,使得日本在处理图案的构成设计与西方有所不同,同样装饰一个以直线构成的表面,西方会倾向水平或垂直的平行分割,以达到平衡的状态。而日本设计家在设计中更倾向于在画面上采用对角线不对称的分割,以留白空间造成对比的丰富性。这种模糊的边界既避免了直接的分界,又使得图案具有视觉动感。
    日本的阴阳美学观主张 利用对立的两个元素取得和谐的理想状态, 极力避免对立的状态的产生。纵贯日本设计中利用表面肌理的光滑与粗糙、造型的曲线与直线、主体与局部的形态呼应,图形与画面留白的配置,都是通过阴阳元素的调和传达出感官之美,使对立状态相互和解。正如日本传统的各类容器、橱柜大多以直线构成,诉求秩序性的理性表征,呈现阳性美学的表征。而这些传统器物的表面由漆器工艺表现,上面缀以细致、精巧的以流畅性曲线构成的图案,呈现高雅、阴柔的阴性美学意象。
  日本的便当是有名的,而日本的便当就是这些美学特质的缩影。从日本的便当中,我们能体会到日本设计美学的特质。如今,日本设计师江他们从便当中体会到的美学特质运用到他们的美学设计中,并且,这些特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化为现代化·高科技和大批量人工制造等。透过产品案例的研究探寻其发展轨迹,勾勒出当代环境影响下的日本产品设计潮流现状,现代消费者们对日本产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日本产品的识别性不断加强,独创性强,反映了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随着其颇具创意的产品而渗透到全世界。
“松下”电器我们都不陌生,最近,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松下电器生产的NQ—SP10“温柔”熨斗‘soft lron’和NA—BK2“电筒”洗衣机。说实话,我真的惊呆了。我从来不知道熨斗和洗衣机还可以长成这样。从它们的形态,我真正感受到日本设计风格的独特之处。
在我的记忆中,熨斗总是披着灰暗的铁皮或纯白的塑料外套,尖尖的熨头,总是给人不舒服的感觉。除此之外,熨板的控温器也不好,不小心就会把衣服烫坏。而洗衣机的体积总是很庞大,它占据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并且,它发出的噪音很大,常常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休息。虽然它们这么的糟糕,但没办法,我们就像习惯我们的缺点一样习惯了它们。但“温柔”熨斗和“电筒”洗衣机的出现使我改变了我的想法。其实做家务也可以是一种享受。
“温柔”熨斗为我们的洗衣过程增添了一丝欢乐和趣味性。“温柔”熨斗那优美·小巧的外观,精致的材料和鲜亮丰富的色彩让我们的熨衣服过程变得悠闲·舒适。这种体贴舒适的方式已成为一种明显的日本风格。这种产品不是只注重外表的花哨玩具:温柔熨斗使用了有许多小孔的聚氨酯和尼龙作为底部,蒸汽能够通过这些小孔到达衣服底部,创出高效的压力熨烫效果。“温柔”熨斗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外观造型,给用户传递了一种人性化的,轻松快活的精致触感。
而我之所以喜欢“电筒”洗衣机是因为它的设计完全超越了我的想像范围。起初看到这款洗衣机时,我还在纳闷一个榨汁机或者说一个垃圾桶干嘛放在这里,这算哪门子的设计。当我看到那幅图片的标识时,可以说我完全被惊呆了,它与我印象中的洗衣机形象完全不一样,我从没想过,有哪个设计师能把洗衣机设计得如此人性化·个性化。“电筒”洗衣机的体形很小,是专门针对日本小家电市场,特别是适合于居住空间狭窄的城市公寓里或者旅行时使用。通过分离电动机和盛装衣服的容器部分,松下电器设计出这样一种简单易用,真正满足洗衣机微型化要求的产品。它的筒可独立购买,并且当洗衣完成后可换下来,对于清洗少量衣物或者是有特殊洗衣要求,不能于大量衣物混在一起洗的衣物时使用这个产品是不错的选择。竖立式,节省空间的造型不局很适合摆放在小空间的厨房或旅馆房间里。此款产品概念成功指向真实,明确的用户需求,也因而体现出明显的日本风格。
对于像这两种产品的产品,可想而之是不会不受到全球消费者的亲睐的。正因为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有这种“见异思迁”·信息灵通·变化无常的个性,才使日本的企业拥有巨大并且富有活力的市场,但是这个市场正在日趋走向分裂,并且在购买行为上令人难以预测。
在设计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不仅给了产品“生命”,还给了产品感情。这些设计师设计的产品,不再是冷酷无情的机器,而是温馨的朋友·家人。设计者通过丰富的色彩,鲜亮的色调,还有外形的曲美,塑造出一个个有个性·有感情的产品。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家变得更温暖。即使是独居,只要家中有这样的产品,你也不会感到孤独·无聊,你的生活也不再枯燥·乏味。做家务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轻便·小巧的产品向来是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的灵便性,有利于缓解人们的心里压力。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自己的天地,即使没有亲人在身边听你倾诉,为你送上一杯热茶,有这样灵巧的产品相伴,你也会有家的温馨的感觉。它们是家中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的色彩让你的空间变得更有生气。
日本的设计美学是独特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借鉴的。通过对日本设计理念的认识和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喜欢的句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