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英语分层次教学实验与研究》阶段性总结

(2013-11-13 23:03:13)
分类: 结题资料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实验中,分层教学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分层教学的倡导者把“因材施教”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并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从我国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来看,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它将代表未来一段时间的改革方向。同时,它又代表着一种新思想、新思路和这种新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态势。

一、提出问题研究的原因

1.立足于客观差异:众所周知,在生源素质水平上普遍存在参差不齐的学校,面对学生水平差异、能力差异和素质差异,如果教师希望做好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2.着眼于个性张扬:实施分层教学实际上是来自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呼唤。优层学生希望个性得到张扬,低、中层学生希望学有所获。我们不能总是习惯于埋怨低、中层学生不肯学,其实他们本来也有同样的求知欲望,大多因为我们的教学方式不妥,使得他们失去了获取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便导致严重的知识缺漏和思维受阻,以至于不会学、不能学、不愿学的恶性循环。
 3.服务于课程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形成面向全体、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思想上要首先到位,而且在行为上也必须到位,否则就不能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地搞好分层教学的研究无疑对落实新课标有着不可低估的助推作用。
 4.效力于学校发展:作为一费制的公办学校,无时不面临着学校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甚至是生源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生源的数量,二是,生源的质量。而争取生源数量、质量的前提,就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提出问题研究的背景

1、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倡导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倡导体验与参与的教学模式。依据因材施教和可接受性原则,进行分层次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全面地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两难状况,客观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需求,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最优的发展。

2、符合本校生源实际

由于我校招收农村学生,稂莠不齐,学困生占的比例较大,尤其自初二以来,学生间掌握运用英语能力的差距逐渐拉开,“两极分化”的现象日渐突出。同样一个问题,同样的作业量已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优生更优,学困生也能尽快达到新课标要求,在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分层教学,必将有益于上述问题的解决,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三、问题研究的时间与过程:

1、研究时间:(2011.3——2011.6)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共3周)

第二阶段:课堂实践、反思总结经验(共12周)

首先分层分组(按成绩分):每班4人一组,分成10个竞争组。所有比赛(听写、背课文、测验、竞赛等)都分层评选。每三周根据表现,升降组一次。

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男女搭配等原则把全班分成4人一组的上课组,英语课前,学生必须先换成英语课座位。座位根据上课内容的变化分为上课座位、竞争座位和考试座位,上课座位同座是互帮关系,前后是竞争关系。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多学;对中等生以“扶”为主,重在带领学生学会方法;对差下生以“补”为主,重在补自信心、补主动性、补好习惯。让学生们点滴付出都有回报,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分层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当天对所学课文的掌握程度,从对课文填空,译汉,听写,默写,改写五项中自主选做。

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对考试座位编排及所用试卷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单元测试时对不同组要求也不同,A、B组的学生做有难度的题,C、D组只做中考必须掌握最基础部分。评分都以一百分为标准,考试时,各组的学生周围都是其组内成员,成绩好的学生都会暗中较劲,因此彼此不会给对方留有作弊余地;成绩不好同学实力相当,因此作弊机会也非常渺茫。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也大大增强中、下生的学习信心。老师并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不同学生不同对待,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阶段:思考、总结,形成研究成果(共2周)。

主要工作有:

(1)对分层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思考,全面总结,提炼完善;

(2)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并撰写研究报告;

(3)研究成果汇总,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六、问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1、层次划分

开学初根据对学生初一、二年级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50 分试卷)进行层次安排。如: 130 分以上为A层, 90 — 130 分为 B 层, 90 分以下为 C 层,具体要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成绩妥善分层,大体我按照 "两头尖,稳中间" 的原则把 B 层学生控制在全班人数的 50 ﹪, A、C 层学生各 25 ﹪。之后,召开学生及家长座谈会,指出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明确自己及其子女的学习现状,以取得他们最大限度的理解与支持。

2、制定表格

表格分成四部分:学生分组、形成性评价(背书登记、上课反馈、作业完成及听写)、结性评价(期中、期末考试)及备注。(附表如下)

英语分层教学一览表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姓    

 

 

 

背书登记

 

 

 

 

 

上课反馈

 

        

 

 

 

作业完成及听写(优、良、尚可、欠佳)

 

期中

成绩

 

 

期末成绩

 

L.1

L.2

L.3

 

W.1

W.2

W.1

W.2

 

 

★A

朱海月

 

 

正正正…

 

 

 

 

 

 

B

王川

王乾

 

 

 

 

 

 

 

 

 

 

 

 

 

 

 

 

 

 

 

 

 

 

C

杜子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a)A层学生负责督促、检查、指导本组人员背书、听写及统计,A层学生此项任务则由教师进行。

       b)上课反馈、作业完成、听写情况检查由学生自己登记,每星期统计一次,全班相互监督。

       c) A层学生要带好B、C层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共同进步,学期末评选最佳小组若干组。

       d) B、C层学生出色完成本层所定目标可升为高一层次,相反A、 B层学生不能完成所定目标要降至B、C层,每学期作相应地调整。

 

3、教学任务及要求

在英语教学中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为本。备课时从两方面着手,即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备课时充分考虑A、B、C层学生的不同需要,尽量使A、B层学生吃得饱,C层学生有事可做。

    a)、值日生报告:

“Duty talk”采用按座位轮流进行,形式多种多样,可即兴表演、独白、对话,也可介绍或针对某人、某事进行评论。值日生可一人讲英语也可邀请本组人员共同参与。A层学生要求能熟练、准确运用语言、语法,运用最近所上内容,通过搜集网络信息,就身边事情进行说的练习。B层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C层学生能就所上内容进行照本运用就可。

b)、合作、探究、运用

合作、探究、运用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常常体现在学生间的讨论之中,新授后就某一话题或所给任务进行分组讨论,可使学生加深对“Topic”、“Task”的理解及运用,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同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各层学生之间也起到了“扶、拉、帮”的作用。A层学生要求在出示情境时就能表演,B层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进行,如对话型课文通过呈现“Key words”或把它设计成补全对话形式,这样B层学生看着所给提示也能熟练表演,“跳一跳,摘到桃”。而C层学生表演则可围绕书本进行。

   c)、作业分配

作业分配采用按需分配形式。如:作业本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专门为C层学生设计的,是直接运用知识的练习和基础练习。各层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是为了解决A、B层学生“吃不饱”这一实际情况而配置的。它“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其综合、探索性问题的难度高于必做题,适合B、A层学生使用。选做题除A层学生必须完成外,B、C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做。除作业本外,还有抄写本、听写本、作文本、单元测试几种形式的作业。抄写本我不批改由学生自己任意抄,每天一页,这叫“英语自留地”。C层学生大都围绕新课标必须掌握的内容,B、A层学生扩大容量,A层学生由教师签名并写下检查日期,B、C层学生由本组A层学生检查签名。听写每天都要进行,由A层学生轮流负责组织,A层学生要求百分之百正确(包括音标、词性、词义),B层学生要求百分之八十正确,C层学生写对一半就算合格,未能达到要求要补听。

单元测试、作文本各层学生所做题型、所写内容及数量随层次不同而不同。部编阅读教材要求也不同,C层学生只需明白文章及每段的“Main idea”, B层学生要求完成文章后题目,而A层学生应在B层学生基础上能就文章进行简单复述,发表自己的见解。

d)、教学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七、问题研究的成效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准备:值日生报告设立,每个学生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两个多月轮一次),课前他们做好充分准备,请教老师、搜集网络信息,有些学生甚至还向高年级学生请教,都想在讲台前“表现自己”一番。

课内在上“be going to”句型时,我出示卡片“tomorrow”引出“be going to”句型先让学生探究,然后围绕“What are you going to do?”此话题,A层学生会用“be going to”句型叙述他们的打算,B层学生看到动作表演,会用“be going to”句型进行问、答练习,而C层学生通过板书词组也会进行运用,各层学生都能

积极参与。之后,出示活动任务(一):Task①,“Making a project”,“May Day is coming soon,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during the holiday?”让学生完成表格。(附表如下):

Date

What to do

Where to go

How to go

Who to go with

Why to go

May 1

 

 

 

 

 

May 2

 

 

 

 

 

May 3

 

 

 

 

 

May 4

 

 

 

 

 

May 5

 

 

 

 

 

活动任务(二),根据上表完成如下任务:

C层学生,Task①,Ask and answer:“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during May Day?”(where/when/who/how/why)

B层学生,Task②,Tell your friend about how to spend your holiday.(at least 5—7 sentences).

A层学生,Task③,Making a survey,and give a report about how somebody is going to spend May Day.

Name

How is he/she going to spend May Day?

 

 

 

 

我先让学生进行四人一组的讨论,因为排座位时我就有意安排每四人中有一人是A层学生,这样通过“Discussing”后,确保使得B、C层学生能在A层学生帮助下排除语言障碍,各层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所定任务。最后让他们汇报表演,每当他们表演生动、逼真时,全班同学给以热烈的掌声,气氛高涨,学生们不知不觉在玩、乐中巩固所学知识。多种形式有机地结合,使得各层学生有事可做,分别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相互竞争激烈,合作探究成风

在分层教学一览表中的学生背书情况、上课的举手反馈、作业完成及听写情况直接影响到每小组学期末的最佳小组评选,课后A层学生对B、C层学生,B层学生对C层学生督促、指导已形成风气,同时C层学生向B、A层学生,B层学生向A层学生也会主动请教,他们群策群力、相互合作、主动探索。小组荣誉感的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在找朋友表演时,他们大都和本组人员有机配合,每节课我都要设计形式丰富多彩的“Competition”或“Interview”活动。如参照CCTV—3知识竞赛栏目,设计“李咏队”和“王小丫队”的比赛、针对某一话题开展正、反双方的辩论赛,或针对某一任务假设某一学生来自“CCTV”、“ZJTV”…进行采访。通过比赛、采访统计哪小组学生所得红旗最多,他们竞争激烈,小组间合作、探究成风。有时也设计男、女生之间,A、B、C层学生之间的比赛。

3、依托课外口语环境,知识运用课外延伸

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校园内我充分借助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好校园内所张贴的小小英语牌“Keep quiet ”、“Loving environment, loving lives”…,积极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氛围,鼓励学生用英语出黑板报、开展英语征文、演讲等比赛。课后我还要求他们多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大胆走出教室,于是校园内出现了口语交际的“小小英语角”。他们常会用学过的英语进行“借物、介绍、购物、问候……”,如每次学生碰见我和其他老师都会习惯地说“Hello, Miss/Mr Mao/Chen…” 或在进办公室前会用“May I come in, please?”等交际性功能用语。还会用英语谈论“the war in Iraq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至于“Sorry ”、“Thank you”、“ Please”...更是嘴边挂。课外口语环境的创设也为课堂教学中的值日生报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附:成绩对照表)

2010-2011年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对照表(试行前,120分试卷)     表1

班级

人数

优秀率

合格率

平均分

二(1)

60

49.52%

91.72%

80.35

二(2)

59

47.78%

90.65%

81.48

2010-2011第二学期,期末成绩对照表(试行后,120分试卷)       表2

班级(原初二)

人数

优秀率

合格率

平均分

三(1)

试行

60

59.87%

98.62%

94.12

三(2)

试行

59

57.63%

97.61%

92.37

八、问题研究的思考

1、分层教学要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潜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而分层教学的实施,更要促进全体同学主动学习的思想意识,努力使全体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相应层次的学习,特别要注意A 、B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使他们在学习上变得更加努力、积极,上课能积极举手,下课也能问很多问题,课后能全面独立完成作业,在C层学生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由此可见,分层教学的实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激能的,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师生紧密配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内驱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2、分层教学,要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挖掘其内在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提高。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或引导学生自认目标,然后分层教学或分层自学,合作研讨,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每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特别是B、C层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点拨、启发、延伸,把一把把适合学生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去开发知识的宝藏,去享受获得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