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哈国做生意的逸闻趣事(下)

(2011-06-09 07:41:30)
标签:

哈萨克斯坦

阿拉木图

独联体

文艺复兴

香酥花生

巴染

古丽亚

卢布

毛子

    四川,向称天府之国,物华天宝,风物甲于一方。1993年,三个中国人——更进一步地说,是三个四川人押送着货物,踏上漫长的旅途走出国境,开始了他们的—次商旅——从天府之国到哈萨克斯坦。今天请看下篇:

 

                 大号睡衣盖不住老外的肚子,24公分的女鞋只能算童鞋

  

  哈萨克斯坦为独联体的第二大国,首都阿拉木图也很大,人口约100万,有“苹果之乡”的美称。阿拉木图国立歌剧院是一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建筑,地面和廊柱均用大理石镶铺,配以雕花顶壁、豪华灯饰,显得巍峨、典雅、气宇轩昂。

 

                   http://s6/middle/6694ceb8ta32346cc6185&690

  

  川阿商场就设在歌剧院的休息厅。中国“外商”赶到时,哈方早已布置好了办公厅和营业厅。办公厅有十多平方米,壁毯、地毯、沙发、暖器一应俱全,而且都很华贵。营业厅有80多平方米,设施也很不错。为了检验一下中国商品是否适销对路,双方商定试销一天,只对歌剧院演员、演奏员开放。  

  “克拉希维!克拉希维!”当艺术家们一看到琳琅满目的针纺织品和食品时,赞叹之声便脱口而出。  

  哈萨克斯坦是原苏联“大家庭”中最大的粮食和畜牧基地。这里也出产花生,但他们都是用烤箱烘烤了再吃。当他们透过蛮漂亮的塑料包装袋看到“天府花生”时,似乎都没啥兴趣。老胡他们便又比又划地给他们说,很香、很脆的。但他们没有亲口尝,总不晓得什么滋味,便迟迟不下手买。对有一层脆皮裹着的香酥花生,他们更弄不懂是啥子东西。没办法,中国“外商”只得拆开塑料袋,请他们品尝。这一尝不打紧,好些人都要一箱一箱地买,后来一问价钱,又只得改成只要一公斤。  

  看到内江蜜饯,艺术家们也闹了笑话。说是,你们把果汁榨吃了,只留空壳壳卖给我们。但他们舔着舌尖尝了一点,便呜啦呜啦地嚷着要买。  

  在国内筹组商品时,考虑到哈国老外个头都挺大,川方组织的睡衣和布鞋都是大号、特大号的。梭织睡衣比较厚实,很适合哈国的寒冷气候,男演员便纷纷往身上套。穿惯了皮靴的女演员却对机器绣花的半高跟塑底布鞋情有独钟,她们把皮靴一甩便要试穿。这时,笑话出来了:大号睡衣竟盖不住老外的肚子,24公分的布鞋也只塞得进女老外的半只脚。不过,尽管穿起来不合身,艺术家们又实在爱不释手,不少人便把这些东西当作童装、童鞋买走了。

 

           http://s8/middle/6694ceb8ta321d03a3980&690

  

        从“巴染”回来时少了部分商品,才明白小偷是没有国界的

  

  在阿拉木图,有许多“巴染”,即中国人所说的自由市场。  

  每到周末和星期天,巴染便格外热闹。任何人只要交上10卢布门票,就尽可以自由买卖。这里看不到一块“文明经商、礼貌待人”的标语牌,也看不到一个戴红袖套、提对讲机的执勤人员,但却极少闹事、扯皮的。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不多,明码实价写好,看中了给钱,看不中走人。  

  这一天10点多钟,太阳刚刚照进巴染,川阿商场的三个中方人员也大包小包地把四川货扛到了巴染来卖。当他们变魔术似的从箱包里拿出各类商品时,顾客便大批地涌了上来,惹得周围的本地商人一个劲地嘀咕“喀事银哈那嗦(中国人的生意好)!”  

  被称为“喀事银”的三个中国人,显然没有精力去招架同行的嫉妒和不满。三张嘴要应付几十、几百个买主的嘴,加上手势比划,有时还是不能沟通。只好任他们指指戳戳,再按标价找补。这样花的精力,比在国内卖货时花的精力要多出两、三倍。一天的自由贸易下来,收入倒是颇丰,但清点货物发现短了一些商品。三个人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小偷是没有国界的。

  

             古丽亚“烫”了中国商人,又请他们赴宴聚会

  

  川哈双方协议写明,哈方由儿童创作发展基金会主任克什里巴耶夫出任联营商场经理,但实际担任经理的却是他妻子古丽亚。平时的交往中双方处得还挺融洽。但到第一次分红时,老胡他们才知道,古丽亚决不是一个空有漂亮外表的女人。  

  照协议规定,川哈双方是以税后利润,按75%和25%分成。但古丽亚坚持说是翻译误会了他们的原意,要求按营业总额的75%和25%的比例进行分配。老胡认为,既然写进了协议的条款,就对双方都有法律的约束力,怎能用口头推翻?便提出在适当的时候召开董事会。而在协议未更改前,仍应按原方案分配。  

  应该说,这是合情合理的,但古丽亚还是不同意,双方便形成对峙。老胡多次与古丽亚交涉,她仍寸步不让,争吵到激烈时,便骂中国“外商”是羊脑袋,不开窍,甚至一巴掌拍烂了办公桌上的玻璃板。中国“外商”见古丽亚一个劲地骂人,发脾气,气得也用十分难听的四川话乱骂——反正翻译翻不出,你古丽亚也听不懂。

 

            http://s6/middle/6694ceb8ta32350b2bfe5&690

 

  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两个月后,董事长才来到阿拉木图协调、处理此事。由于哈方一直拒不交出营业收入入帐分配,这两个月中,人民币兑换卢布由1:80猛跌到1:25,使川方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古丽亚毕竟是女人。问题解决以后,又盛情地邀请中国朋友到她家作客赴宴,聚会跳舞。宴会前,老胡送给她一本《四川画册》。当看到作为全国瘦肉型生猪基地的川中某县有成批生猪外运时,信奉伊斯兰教的古丽亚“呸呸呸”地一翻而过,对川中山川风物则看得很认真,很痴情。

 

 

                             http://s3/middle/6694ceb8ta321c1b1e94c&690

  

            要想把钱平安带国国内,只有找中国银行才靠得住 

 

  “北上独联体,南下东南亚”,确实使一部分中国人找到了一条以物易物、生财致富之路。然而,要想安全稳妥地把费尽心血挣到手的美钞、日元、人民币带回国,却非一件容易的事。  

  通过独联体的海关大都是出去时要“纪念品”,回来时要美钞、日元,懂窍的人只消花上几十、百把美金,或在护照中夹上一、两张钞票,边检员审验时自然心照不宣,或是假装对方是熟人,喊着“日德拉什特维也杰,达瓦里席!(同志,你好!)”趁握手或拥抱悄悄塞上一两张,假戏真做,常能费省效宏。不懂“规矩”的则不同了,往往被敲上一千、两千甚至几千,还有被一次洗光的。倒了大霉还叫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本来,老胡他们挣钱就很不容易,又是为国家集体赚的钱,更不想让毛子吃这笔“昧心钱”。于是他们东想法,西打听,最后终于了解到阿拉木图有一家中国银行开的支行,可以为中方的国营、集体、个体以及私营业主搞“代保管”。到你要回国时,便开一张票汇单,指定你在乌鲁木齐某银行兑付,或是现钞兑付,随你支取外币或人民币,或是再由乌鲁木齐的这家银行划到你所在省市的银行帐号。这种票汇单就一张纸,极易保管、隐藏,而且用中文填写,过关时就是查出来,边检员也不一定看得懂。老胡办了几回,挺便当,虽然收一点手续费,可到底也是肥水不流“外国田”嘛。(本文根据我的朋友、学友胡书荣当年的日记整理而成,照片来自网络,在此一并致谢。全文结束

 

朋友,请你看完文章后,记得在右下角点一下“顶”字,让你的更多朋友能够看到分享这篇文章,谢谢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