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今说】⑧:古代诗人咏“植树”(上)

(2011-03-11 08:50:53)
标签:

文化

刘刘牛牛

古诗今说

陶渊明

白居易

苏东坡

陈洪绶

晁补之

杜甫

石延年

   惊蛰已过,春分将临,风和日丽,雨水充润,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了。趁着大好春光植树种花,是一件绿化环境、美化生活、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好事实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诗今说》中的一个专属话题——古代诗人咏“植树”。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人,不仅写有大量的诗作歌咏自己喜爱的花草树木,有的还亲自植树种花,被誉为一段段佳话。

 

  东晋诗人陶渊明与植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十分爱柳,不仅在田园水泽插柳,还在住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怡然自号为“五柳先生”,自是“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白居易堪称“居大不易”。他做过多处地方官,每到一处都要栽花种树。在他的诗中,常能见到一些有关植树的诗句:“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他在调任忠州刺史后,写有《东坡种花》一诗,记载了他在城东坡上广植花木的事:“持银买花树,不限桃李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每日领童仆,荷锄柳缺渠,划土雍其本,引泉溉其枯”。他不仅自己勤勉躬耕,在奉调回朝时,还殷殷期望“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

 

 

               http://s9/bmiddle/6694ceb8t9ceb5220f605&690  

 

  白居易“东坡植树”,对后世影响极深。据说,北宋词人苏轼自号“东坡”,竟有仿效乐天之意。他在担任杭州刺史时,修浚西湖,并在湖堤上广种柳树,为后世留下了“苏堤春晓”这一人文景观。但据陆次云《湖儒杂记》载:“苏堤及里湖西岸杨公堤上垂柳,明亡后都遭剪伐。因而,明末陈洪绶曾写有《题【西湖垂柳图】》一首:“外六桥头杨柳尽,里六桥头树亦稀。真实湖山今始见,老迟行过更依稀。”作者在明亡后,曾当过一年多和尚,取名老迟。诗人心境悲凉,对祖国大好河山表现出无限依恋之情。苏轼在被谪江苏宜兴时,还曾亲手种植一株海棠,并有诗赞道“东风袅,泛崇光,香雾霏,月转廊。只恐深夜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

 

  北宋诗人晁补之也是一个爱柳之人。晚年被贬闲居济州金乡,他“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而唐代诗人柳宗元更奇,他姓柳爱柳,被贬柳州不忘种柳:“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不过,他也另有所爱:“手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http://s4/middle/6694ceb8t9ceead51671a&690

 

  而唐代诗圣杜甫却爱种桃树,他在入蜀后的第二年,即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草堂。草堂尚未建成,便“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在江宁时有一号“湖阴先生”的邻居杨德逢,在杨的庭院里,花木繁茂,雅致整洁,王安石欣然写诗赞道:“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北宋诗人石延年创造的植树方法颇为新奇,为后人所称道。石任海州通判时,看到当地“了无花卉点缀映照”,“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便叫人用黄泥裹上桃核射上山去。两三年后,竟然“花发满山,烂如锦绣”。几十年后,苏东坡上山游览,闻说此事,感叹之余,赋诗赞道:“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生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