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剧《杜拉拉》:读懂D B是中国职场片的第一要务

(2011-01-04 09:59:57)
标签:

影评

杜拉拉升职记

娱乐

     就在拉拉满怀沮丧的走回家里时,听到了车的开门关门声,当她一回头,王伟从车上走下来,车是送给拉拉的礼物,于是,两人深情相拥..... 
 
    当杜拉拉和王伟深情相拥之时,30集电视连续剧《杜拉拉升职记》也慢慢关上了“剧终”的帷幕。 
 
   在看过了小说原著和同名电影以后,再来看这部同名电视连续剧,不能不让人谈到文学作品的改编问题。 
大凡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或者舞台剧,不外乎四种手法:一是完全忠实于原著;二是在基本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编;三是选取原作中的部分章节,进行另类演绎;四是只取原作中的人物名号或故事框架,另起炉灶,重新创作。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当属第三类;而电视连续剧《杜拉拉升职记》则属第二类。 
 
   曾记得,大学中文系的《文学概论》课里,有一个经典的文学理论,叫做“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简单的说,就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虽然只有一个,但是,每一个观众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哈姆雷特。 
 
   这里,我不想说“哈姆雷特”,我想说的是,“哈姆雷特”生存的职场。具体点说,在电视连续剧《杜拉拉升职记》中的职场,就是杜拉拉赖以生存的DB。DB是什么,其实这并不重要,我以为它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排名世界五百强的外资企业的符号。然而,这个DB又非常重要,如果说,杜拉拉是中国职场片的代表人物,那么,读懂DB就是中国职场片的第一要务。因为,读懂了DB,你就能深入地读懂世界五百强;读懂了世界五百强,你也就能够读懂生活、生存在这些五百强里的各色人物,因而也就会读懂了杜拉拉。反之,如果你没有读懂DB,没有搞清楚它的体制、机制,而盲目地开机拍片,那你只会不懂装懂,甚至胡编乱造。 
 
  
   我在名为《【杜拉拉升职记】:中国的职场片很给力吗》的博客(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推荐)中,曾谈到了徐静蕾版的杜拉拉,此等货色基本上就靠“一件事、一夜情、一根筋”这三个一而混在职场。所谓“一件事”即为DB公司装修办公楼这一件事,用这“一件事”,便否定了杜拉拉在职场的所有奋斗经历;所谓“一夜情”即杜拉拉和王伟在同一公司年会当晚发生的一夜情;一根筋,即杜拉拉有了那“一件事”做资本,有了那“一夜情”做靠山,便什么事也不再干,只是“一根筋”地想着怎样往上爬,往上升。这三个一,基本上属于徐静蕾没有读懂DB,没有读懂杜拉拉这类DB的外企白领所造成。 
  
   而电视连续剧《杜拉拉升职记》显然比同名电影高明得多,这也说明,作为导演的台湾艺人陈铭章比作为导演的徐静蕾高明得多。至少可以说,他是基本读懂了DB,读懂了杜拉拉。 
 
 
   尽管电视剧的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一些狗尾续貂的改变,比如开头的夏红、李宏鸣、杜拉拉的三角恋,就非常俗套;中间部分王伟和杜拉拉在日本名古屋,巧遇一对身患癌症的恋人的情节,也似曾相识;结尾部分王伟突然出现,送给杜拉拉一辆汽车的情节,既不合情理,也一点不浪漫。可以说,比起小说的结尾,就打了大大的折扣。小说中,杜拉拉和王伟分手一年后,巧遇一年轻人李都,李都在北京见到了表哥,告诉了他飞机上的巧遇,表哥找出了珍藏的一个手机,打开以后,手机上显现了杜拉拉的一条短信“不管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一起。”看到这里,王伟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反身追了出去······ 
  
   尽管电视剧在播映过程中,就不断受到一些批评、指责,比如说DB公司的吊牌只有中文(其实不是,也有英文);比如说DB的老外总说外语,而杜拉拉们总说中文(其实外企往往就是这样);又比如说王伟直接进入招聘现场,并在招聘现场直接表态,等等。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陈铭章比徐静蕾更好,这就是说,陈铭章把握住了改编文学作品的主要原则——忠于原则,适当改编。更重要的是,陈铭章注意刻画了一个有灵魂有血肉的职场白领的奋斗历程。人在职场,做好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说,不仅要适应这个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改变这个环境,并改变你周围的人和事。这一点,杜拉拉(与其说是杜拉拉,不如说是陈铭章)做到了。她见识了各种职场变迁,也经历了各种职场的磨练。她从一个朴实的销售助理,成长为一个专业干练的HR,甚至被提名为人力资源部总监。对此,即将退休的前任总监李斯特也感叹地说(大意):“其实DB的环境并不好,其他人只求能够适应就不错了。但你不同,你不仅适应了这个环境,而且还改变了这个环境,以及这个环境里的人和事。” 
 
  这才是最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