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一部明朝官场厚黑学
(2010-07-25 14:32:05)
标签:
文学书评《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心灵历史厚黑学 |
据说,这部书发售了500万册;
据说,这部书有1000万粉丝;
据说,这部书是30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
据说,这部书曾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
这两个数据不再是“据说”:这部书洋洋洒洒七大本,共200多万字。
这部书就是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1-7部。
小说、故事、评书,当年明月娓娓道来,写三百年朝起朝落;
正史、野史、评述,当年明月信手拈来,看大明朝兴衰成败。
有人说,“写史即写人”,这话没错。接下来还有一句“写人即写心”,这一句却不一定对,对的只有这一句:“写人即写事”。诚如当年明月自己所说:“《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
明朝的哪些事儿值得作者写下七大部、200万字呢?我以为,这部书绝不是什么“心灵历史”四个字可以概括,而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大明朝官场厚黑学。
还是以作者本人的话作为依据:“《明朝那些事儿》···一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算是我的心血之作。”
诚如作者所言,上自皇帝老倌,下至小人物(小到那一级呢?我们在小说中看见的是相当于现在的招待所所长一级官员),中有其他王公、权贵、阉党、宦官等等等等。然则,大明朝这样多的大小官员,也不能尽入当年明月之法眼。于是,当年明月即立下一个“写作三突出原则”:在坏人中突出主要坏人,在主要坏人中突出极品坏人,在极品坏人中突出坏得掉渣的坏人。就是这些人,为权、为势、为名、为利,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用其毒,无脸不用其厚,无心不用其黑,上演了一幕幕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生死较量,进行了一出出波谲云诡、惊心动魄的官场纷争。读来荡气回肠,令人毛骨悚然。就是那些在过去的历史书籍中,或者戏剧舞台上,被演绎为正面、正派人物的忠臣、义士、英雄、豪杰,在这部书里,也变得不人不鬼、不黑不白,真是令人唏嘘,让人感叹。
难道三百年大明朝就没有一个让当年明月认可的“好人”?有!当年明月说:“曾有一人,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