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礼貌》评课稿

(2019-06-24 15:23:28)
标签:

教学

《谈礼貌》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议论文。议论文是小学阶段比较少见的文体,作为议论文的代表出现在教材中,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这种文体,初步了解围绕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感受议论文语言严谨的特点。张老师在教学中重点突出了两个方面:1.在阅读中使学生懂得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2.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发现能力。将陶冶情操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穿插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阅读教材,渗透礼貌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学习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张老师重视了学生的感情朗读和精彩的表演。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不同事件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去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礼貌用语,什么是不礼貌用语,在什么环境中会产生什么结果。结合多元化的阅读,然后又通过让学生上台演一演,师生互动等形式,使学生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与启示,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发现能力。

1.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张老师抓住了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叙事语言的概括凝练性。如引导学生归纳出三个小故事的小标题这一环节,张老师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词去归纳、去概括每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启发,师生共同归纳出三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三个小标题:问路、公交车、理发。张老师还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简练性。在解读文章的论点时,让学生去掉礼貌待人、礼貌语言、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这四个短语去读一读,通过对比体会这几个短语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引导,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文中的三个事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懂,然而缺少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在这里,张老师抓住了怎样把一句话变一篇文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最后总结出这三个故事都是先举例子,然后发表议论,也就是一事一议。再引导学生知道三个故事中的人物有古有今,有平凡人也有伟人,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通过这些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作者的观点,从而得出最后的结论,这就是一篇完整的议论文了。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比较议论文和记叙文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发现能力。

三、    适当拓展,与生活紧密结合,

张老师很注重拓展,与生活相结合,渗透礼貌教育。解析完内容之后。张老师不是将课程结束,而是巧妙地引入生活。让学生交流生活的礼貌实例,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让课文升华到一个新高度。还出示了礼貌名言,让学生背背。这都是很好的举措。值得学习。

  总之,张老师这节课将情感渗透学以致用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既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情感熏陶,又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一般写法,整节课自然流畅,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乃新课标指引下的一堂好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