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徐无鬼曰:“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
译文:
徐无鬼说:”我观察马的体态,直的部分要合于墨线,弯的部分要合于钩弧,方的部分要合于角尺,圆的部分要合于圆规,这样的马就是国马,不过还比不上天下最好的马。天下最好的马具有天生的材质,或缓步似有忧虑或奔逸神采奕奕,总像是忘记了自身的存在,超越马群疾如狂风把尘土远远留在身后,却不知道这样高超的本领从哪里得来。"
成语:
349、中规中矩:中:合乎。规矩:测量的工具。指合乎一定的标准或法则。
350、超轶绝尘:轶:车辙。超轶:指后车超过前车。絶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跑极快。
原文:
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
译文:
逃向空旷原野的人,丛生的野草堵塞了黄鼠狼出入的路径,却能在杂草丛中的空隙里跌跌撞撞地生活,听到人的脚步声就高兴起来,更何况是兄弟亲戚在身边说笑呢?很久很久了,没有谁用真人纯朴的话语在国君身边说笑了啊!
成语:
351、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352、跫然足音: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喜悦。后比喻难得的来客。也作“足音跫然。”
原文:
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许也。
译文:
你作为大国的国君,使全国的百姓劳累困苦,以人民的劳苦来满足眼耳口鼻的享用,而圣明的人却从不为自己求取分外的东西。
成语:
353、万乘之主: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的国君。
原文: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译文:
黄帝又问。少年说:"治理天下,跟牧马哪里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去除过分、任其自然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称他为天师而离去。
成语:
354、害群之马: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原文:
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
译文:
农夫没有除草耕耘的事便觉内心不定无所事事,商人没有贸易买卖也会心神不安无所事事。百姓只要有短暂的工作就会勤勉,工匠只要有器械的技巧就会工效快、成效高。
成语:
355、旦暮之业:指日常凡庸事务。
原文:
庄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尧也,可乎?"惠子曰:"可。"
译文:
庄子说:"天下本没有共同认可的正确标准,却各以自己认可的标准为正确,那么普天下都是唐尧那样圣明的人,可以这样说吗?"惠子说:"可以。"
成语:
356、各行其是: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成语:
357、郢匠挥斤: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
358、大匠运斤:比喻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
359、匠石运斤:匠:匠人。石:人名(这里指匠人的名字)。运:抡。斤:斧子。原指木匠石,抡斧砍掉郢人鼻尖上的白灰。后用以形容技艺精湛。360、成风尽垩:形容技艺高超。
361、惠子知我:惠子: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是庄子的契友。比喻朋友相知之深。
原文:
公曰:"鲍叔牙。"(管仲)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
译文:
齐桓公说:"鲍叔牙。"管仲说:"不可以。鲍叔牙为人,算得上是清白廉正的好人,他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从不去亲近,而且一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忘不掉,让他治理国家,对上势必约束国君,对下势必忤逆百姓。一旦得罪于国君,也就不会长久执政了!"
成语:
362、终身不忘:一生都不会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