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译文:
《记》这本书上说:“通晓大道因而万事自然完满成功,无心获取因而鬼神敬佩贴服
。
成语:
145、知一万毕: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原文: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
译文:
先生说:“道,是覆盖和托载万物的,多么广阔而盛大啊!君子不可以不敞开心胸排除一切有为的杂念。用无为的态度去做就叫做自然,用无为的态度去说就叫做顺应,给人以爱或给物以利就叫做仁爱,让各各不同的事物回归同一的本性就叫做伟大,行为不与众不同就叫做宽容,心里包容着万种差异就叫做富有。
成语:
146、洋洋大观: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彩的景象。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147、爱人利物:爱人:给人民带来慈爱。利物:给万物带来利益。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原文:
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译文:
不把谋求举世之利作为自己的职分,不把统治天下看作是自己居处于显赫的地位。显赫就会彰明,然而万物最终却归结于同一,死与生也并不存在区别。
成语:
148、万物一府:府:收藏财物的地方。所有的财物收藏在一起。指事物一体,无所分别。
原文: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译文:
先生还说:“道,它居处沉寂犹如幽深宁寂的渊海,它运动恒洁犹如明澈清澄的清流。金石制成钟、磬的器物不能获取外力,没有办法鸣响,所以钟磬之类的器物即使存在鸣响的本能,却也不敲不响。
成语:
149、金石有声不考不鸣:乐器是有声音的,但是你不去敲打不会鸣响。比喻事物要有外力才能回应。
原文:
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译文:
道,看上去是那么幽暗深渺,听起来又是那么寂然无声。然而幽暗深渺之中却能见到光明的真迹,寂然无声之中却能听到万窍唱和的共鸣。幽深而又幽深能够从中产生万物,玄妙而又玄妙能够从中产生精神。
成语:
150、冥冥之中:人所无法预测,人力无法控制等不可理解的状况。亦即一般所称的命运。
151、神乎其神:神:神妙。乎:语助词表感叹。神秘其妙到了极点。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原文:
许由曰:“殆哉,圾乎天下!啮缺之为人也,聪明睿知,给数以敏,其性过人,而又乃以人受天。
译文:
许由说:“恐怕天下也就危险了!齧缺这个人的为人,耳聪目明智慧超群,行动办事快捷机敏,他天赋过人,而且竟然用人为的心智去对应并调合自然的禀赋。
成语:
152、聪明睿智:睿:看得远。睿智:英明有远见。形容具有很高的智慧。亦作“聪明睿哲”,“聪明睿达”。
原文:
夫圣人,鹑居而彀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译文:
圣人总是象鹌鹑一样随遇而安、居无常处,象待哺雏鸟一样觅食无心,就像鸟儿在空中飞行不留下一点踪迹;天下太平,就跟万物一同昌盛;天下纷乱,就修身养性趋就闲暇。
成语:
153、鹑居彀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原文:
闾葂见季彻曰:“鲁君谓葂也曰:‘请受教。’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请尝荐之。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译文:
将闾葂拜见季彻说:“鲁国国君对我说:‘请让我接受你的指教。’我一再推辞可是鲁君却不答应,我已经对他说了,不知道对还是不对,请让我试着说给你听。我对鲁国国君说:‘你必须躬身实行恭敬和节俭,选拔出公正、忠诚的臣子管理政务而没有偏护与私心,这样百姓谁敢不和睦!’”季彻听了后俯身大笑说:“像你说的这些话,对于帝王的准则,恐怕就像是螳螂奋起臂膀企图阻挡车轮一样,必定不能胜任。
成语:
154、辞不获命:指辞谢而未获允许。
155、螳螂挡车:比喻做事自不量力,必然失败。现多指反动派妄图阻止历史车轮前进,自取灭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