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碣村阮氏三雄

(2011-07-14 10:03:09)
标签:

杂谈

央视水浒传阮氏三雄

阮氏三雄是《水浒传》中阮氏三兄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并称。阮氏三兄弟原是山东济州府碣石村渔民,三人性格豪爽,侠肝义胆,深得当地人民的爱戴。后来三人受智多星吴用之邀,与晁盖等一同参与智取生辰纲。案发后,一同上梁山泊聚义,打家劫舍,抱打不平,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劫富济贫的故事。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元朝《大宋宣和遗事》对三人的事迹也有记载。另有同名电影《阮氏三雄》。

目录

编辑本段阮小二

基本资料

  

阮小二形象(6张)
原名:阮进   籍贯:山东郓城   居住地:石碣村   绰号:短命二郎/立地太岁(《宋江三十六人赞》、《宣和遗事》记载为短命二郎;《水浒传》记载为立地太岁)  梁山最终排名:第27位   主要事迹:劫生辰纲,上梁山,劫江州法场,三打祝家庄,大破高俅水军,征方腊等   《水浒传》登场回目: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外貌描写:生得眍兜脸两眉竖起,略绰口四面连拳,胸前一带盖胆黄毛,背上两枝横生板肋,绰号立地太岁,为天剑星下凡。

人物介绍

  阮小二,梁山三十六天罡星之天剑星,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四寨水军头领第四位。原为山东济州府石碣村渔民,武艺出众,义气当先,敢为兄弟赴汤蹈火。在吴用的盛情邀请下,他参与了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事发后杀退追捕的官军,随众投奔梁山。在梁山水寨任水军头领,水性好,武艺高,临危不乱,反对招安,高俅等几次攻打梁山泊,阮小二兄弟率水军大出风头,建立奇功伟业。在征讨方腊攻取乌龙岭时失利,自刎身亡,后被朝廷追封为忠武郎。[1]

编辑本段阮小五

基本资料

  

阮小五形象(5张)
  原名:阮通   籍贯:山东郓城   居住地:石碣村  绰号:立地太岁/短命二郎(《宋江三十六人赞》、《宣和遗事》记载为立地太岁;《水浒传》记载为短命二郎)   梁山最终排名:第29位  主要事迹:劫生辰纲,上梁山,劫江州法场,三打祝家庄,大破高俅水军,征方腊等   《水浒传》登场回目: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外貌描写:一双手浑如铁棒,两只眼有似铜铃,胸前刺着一只青郁郁的豹子,绰号短命二郎,为天罪星下凡。

人物介绍

  阮小五,梁山三十六天罡星之天罪星,排名第二十九位,梁山八大水军头领第五位。原为山东济州府石碣村渔民,水性好,武艺高。在吴用的盛情相邀下,他参与了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事发后杀退追捕的官军,随众投奔梁山,任水军头领。他水上功夫十分高强,精明强悍,反对招安,他与童威一起驻守梁山东北水寨,高俅率大军围断梁山,阮小五在水中奋勇杀敌,屡次挫败敌军。在征讨方腊攻取清溪县时遇害,后被朝廷追封为忠武郎。[1]

编辑本段阮小七

基本资料

  

阮小七形象(4张)
  原名:不详   籍贯:山东郓城   居住地:石碣村   绰号:活阎罗   梁山最终排名:第31位  主要事迹:劫生辰纲,上梁山,劫江州法场,三打祝家庄,破高俅水军,换御酒,征方腊等   《水浒传》登场回目: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外貌描写:疙瘩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双睛,腮边长短淡黄须,身上交加乌黑点,绰号活阎罗,为天败星下凡。

人物介绍

  阮小七,梁山三十六天罡星之天败星,排名第三十一位,梁山水军八员头领第六位。原为山东济州府石碣村渔民。阮小七在阮氏三雄中年纪最小,跟随两个哥哥行走江湖,干下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黄泥冈和晁盖等用药酒麻倒青面兽杨志,劫了生辰纲。浔阳江上救宋江,打败官军。梁山泊里驾舟踏浪,先打败何涛,再打败高俅,水中的功夫,令梁山好汉们刮目相看。他与童猛一起驻守梁山泊西北水寨。受招安后,阮小七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未及数月,因穿着龙袍戏耍被剥夺官职,贬成平民,重回碣石村打鱼。[1]

阮小七渔歌

  1、    爷爷生在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   先斩何涛巡检首!再杀东京鸟官人!  英雄不会读诗书!只在梁山泊里住!   虽然生得泼皮身!杀贼原来不杀人!   爷爷生在天地间!不怕朝廷不怕官!  水泊撒下罗天网!乌龟王八罩里边!   爷爷生在天地间!不求富贵不做官!   梁山泊里过一世!好吃好喝赛神仙!  2、   爷爷生在天地间!杀贼杀官把命玩!   阎王大帝奈我何?观音菩萨又怎般!  难忍世间无义事,只为生平性情刚!   举刀乱杀随我心,明朝便死又何妨?[2]

编辑本段人物分析

  阮氏三雄都是性格豪爽,侠肝义胆、嫉恶如仇,爱好抱打不平之人,然而仔细分析三人又有各自不同的鲜明性格。  阮小二在三个兄弟中居长,性格比较沉稳,这与他个人已经有了家室有关。阮小五好赌,性格层面有些抑郁。阮小七则是最为心直口快的一个,按照吴用的话说“七郎只是性快”。做事爽快,常常有惊人的举动。  金圣叹读批《水浒传》时,对阮氏三雄做以下评论:  “阮小七是上上人物,写得另是一样气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个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都销尽。  阮小二、阮小五、张横张顺,都是中上人物。”   如此看来,阮氏三雄在《水浒传》都属性格较为鲜明,皆是读者喜欢的人物。尤其阮小七最为爽快,从来不俗套世故,敢作敢为,再加上一首脍炙人口的《阮小七渔歌》,让读者深深将其铭记于心。  另,金圣叹读批《水浒传》,评到“吴学究说三阮撞筹”这一段时,对阮氏三雄又有精彩品读:  阮氏之言曰:“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嗟乎!意尽乎言矣。夫人生世间,以七十年为大凡,亦可谓至暂也。乃此七十年也者,又夜居其半,日仅居其半焉。  抑又不宁惟是而已,在十五岁以前,蒙无所识知,则犹掷之也。  至于五十岁以后,耳目渐废,腰髋不随,则亦不如掷之也。中间仅仅三十五年,而风雨占之,疾病占之,忧虑占之,饥寒又占之,然则如阮氏所谓论秤秤金银,成套穿衣服,大碗吃酒,大块吃肉者,亦有几日乎耶!而又况乎有终其身曾不得一日也者!故作者特于三阮名姓,深致叹焉:曰“立地太岁”,曰“活阎罗”,中间则曰“短命二郎”。嗟乎!生死迅疾,人命无常,富贵难求,从吾所好,则不著书,其又何以为活也。[3][4]

编辑本段英雄故里

  石碣村位于山东省东平县斑鸠店镇,与子路村为邻,它就是梁山好汉“阮氏三雄”的故里。  北宋时期,东平湖与梁山泊一脉相通,统称“八百里水泊”。石碣村就在这依山傍水,周围茫茫的芦苇中,阮氏三雄就生活在这个村子里。  据考证,当年的石碣村与南栾付、北栾村毗邻,明朝万历年间,在石碣村修建了七间全是石头结构的庙宇,颇有特色,当地人习惯称这里叫石庙,久而久之,原来三村的名称渐渐被后人遗忘,而石庙村名称,却流传至今。  当年阮氏四兄弟死后埋在铁岭东北角的一个僻静处,并垒石筑上,修了四个坟墓。后来被宋朝官兵掘开坟墓,抛尸撤骨,只剩下四个墓坑,至今依稀可见。  当地百姓对阮氏兄弟一直非常怀念,曾修“七圣堂”和“三贤殿”,表示纪念。“七圣堂”和“三贤殿”建在石碣村东头。当年“七圣堂”内竖有阮氏七兄弟的塑像,“三贤殿”内竖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塑像,中间的一尊个头最大,最年轻,那是阮小七。因为他功劳最大,所以放在当中。目前,这两处遗迹已荡然无存,遗址尚在。  随若岁月的流逝,当年的石碣湖早巳干涸,如今大部已变成了良田沃上.只有东面的东平湖,还保留着古石碣湖的风貌。现在石庙村共六一千三百八十人,二百八十户,姓阮的占四分之一,作为阮氏兄弟的后辈一一石庙村的人们,也不再以打鱼为生,而主要是种地,开山打石。[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