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震颤谵妄的论文
(2011-10-24 00:35:01)
标签:
山东省α节律酒中毒性妄想症三相波弥散性杂谈 |
【关键词】
The relations between abnormal EEG with delirium tremens
which abstaining from alcohol in hospital lead to and
prognosis
【Abstract】Objective
【Key word】 Delirium tremens
震颤谵妄是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在饮酒量减少或戒酒后出现的,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精神疾病。我们对26例住院戒酒诱发震颤谵妄的脑电图(EEG)进行了观察,发现其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入我院的全部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者共136例,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26例在住院1~7天内出现震颤谵妄,其中男25例,女1例,年龄37~67岁,平均(42±8)岁;饮酒年数13~38年,平均(28±9)年。未出现震颤谵妄的110例患者中,男109例,女1例,年龄28~63岁,平均(34±8)岁;饮酒年数9~32年,平均(23±7)年。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26例发展为震颤谵妄的患者入院时意识清晰,入院后8h~10h出现戒断症状,主要表现失眠、恶心、呕吐、厌食、乏力、胸闷、心慌、呼吸加快、心烦、情绪不稳、易激惹等;入院后第二天开始出现震颤谵妄,表现意识清晰度下降,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定向障碍及理解困难,四肢粗大的震颤,步态不稳及精神症状等,其症状具有明显的昼重夜轻的规律。给予营养支持、对症处理及氯硝安定静脉滴注,26例患者有25例在4~7天,平均(4±2)天震颤谵妄逐渐缓解,第5天时1例患者死亡。入院诊断:酒依赖3例,酒中毒性幻觉症16例,酒中毒性妄想症7例。
未出现震颤谵妄的110例患者亦在8h~10h后出现轻重不等的戒断症状,轻者表现恶心、呕吐、心悸、多汗等植物神功能紊乱,重者情绪不稳、易激惹、抽搐等。给予营养支持、对症处理等,110例患者的戒断症状有1~7天内缓解。入院诊断:酒依赖53例,酒中毒性幻觉症17例,酒中毒性妄想症40例。
1.3 方法
26例患者在入院前常规做EEG检查,在震颤谵妄出现后立即复查EEG一次,症状消失后1周再次复查EEG一次,EEG结果采用冯应琨四级标准诊断[1]。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年龄及饮酒年数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t1=2.51,t2=2.34,P<0.05),出现震颤谵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饮酒年数均比未出现震颤谵妄患者偏大偏多。
2.2 两组患者入院诊断的构成比(见表1)中,震颤谵妄组幻觉症的比例较高。
震颤谵妄组
非震颤谵妄组
2.3 入院前EEG检查结果
136例患者入院前EEG异常者57(41.9%)例,其中26例出现震颤谵妄患者中入院前EEG异常者有23(88.5%)例,未出现震颤谵妄的110例患者中EEG异常者34(30.9%)例。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χ2=56.23,P<0.01)。EEG主要表现为α节律不规则,基本电活动频率减慢,为轻度异常。
2.4 震颤谵妄患者的EEG结果
戒酒诱发震颤谵妄的26例患者中,入院前有23例EEG轻度异常,出现震颤谵妄后复查EEG所有26例患者表现EEG异常。
轻度EEG异常4例:6~7Hz的θ波明显增多,α活动减少,且不规则;临床表现意识障碍比较轻,症状持续2~3天逐渐好转。
中度EEG异常14例:以θ波占优势,尤其是4~5Hz的慢波大量出现,混有少量的δ波,呈弥散性发放,α节律消失或偶见短程、不规则的8~9Hz的慢α活动。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较轻,有粗大的震颤,步态不稳;11例出现动物性幻视,6例出现错觉,症状持续时间4~7天后好转,有4例遗留有智能下降。
重度EEG异常5例:α节律完全消失,以弥散性中至高波幅的θ波为主,慢活动有时呈阵发弥散性发放;其中有2例在枕顶后出现三相波,意识呈昏迷状态;另3例则呈棘—慢综合波,出现癫痫发作,临床表现为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物性幻视,紧张、恐惧等;此5例患者经积极治疗,症状持续7~9天,有4例缓解后逐渐出现痴呆症状,1例死亡。
2.5 震颤谵妄缓解后EEG结果
26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在震颤谵妄缓解1周后均再次复查EEG,有17例恢复正常,8例异常:主要表现为基本电活动频率仍较慢,以α节律为主,且逐渐趋于规则;而在震颤谵妄期间5例重度异常EEG者复查均显示异常。
3. 讨论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由于长期大量酗酒,导致全身各个器官的损害,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骤然减少饮酒量或停止饮酒,会很快出现戒断反应,严重者可出现震颤谵妄或癫痫发作,甚至死亡。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本文136例酒中毒患者在入院前检出EEG异常者57(41.9%)例,而住院后发展为震颤谵妄的26例患者中有23(88.5%)例入院前EEG异常,其余的110例患者中只有34(30.9%)例EEG异常(χ2=56.23,P<0.01)。说明EEG异常者容易发展为震颤谵妄,甚至酒中毒性脑病。因此对慢性酒中毒性精神障碍EEG异常的患者,戒酒时要注意其戒断反应的发生,密切观察,避免发展至震颤谵妄或中毒性脑病。震颤谵妄时复查EEG均示异常,主要表现为基本节律的变慢及弥散性的不规则的慢活动,无局灶性放电,说明此时的大脑损害是广泛性的。同时还显示患者的意识障碍愈严重,EEG异常度愈高;临床症状愈严重,EEG异常持续的时间愈长。另外震颤谵妄缓解1周后复查EEG,部分患者EEG恢复正常,提示其大脑功能的损害有部分患者是可逆的。
发展为震颤谵妄的19例EEG中、重度异常者,其EEG表现为α节律基本或完全消失,代之以弥散性的慢活动为主,间有阵发倾向,而普遍持续性或阵发性慢活动是皮质下损害的特征之一[1]。因此,当慢性酒中毒患者EEG出现上述特征时,表明患者不仅有大脑皮质的损害,而且也有皮质下损害,这可能预示病情较重。
本文中5例EEG重度异常者有2例在顶枕区出现三相波,三相波是在慢活动背景脑波上出现的广泛分布于各脑区的三个相位的波型,主要见于代谢性脑病,特别是肝性脑病、肾性脑病或缺氧性脑病,三相波的出现预示不佳[2]。长期酗酒者,酒精导致营养吸收功能下降,出现硫胺缺乏,三羧酸循环不能顺利进行,三磷酸腺苷(ATP)生成明显减少,这样几乎完全依靠葡萄糖氧化产生ATP作为能源的大脑细胞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脑组织中乳酸堆积和酸中毒,导致脑细胞变性、坏死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代谢性脑病[3],EEG显示三相波,预后较差,最后甚至发展为痴呆或急性脑病发作而死亡。
总之,我们认为,震颤谵妄患者的EEG变化复杂而不规则,当EEG显示α节律消失,代之以弥散性的慢波为主,间有阵发倾向时,特别是三相波出现时,预示预后较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