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能为力也要做有钱蜈蚣
张佳羽
先前服气慈琪的童话,想象力很超级。后来发现她的诗也独一味。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看到慈琪的名字,就想细细地品品缀挂在她下面的文字,到底还藏匿着何等惊喜。与上海《少年文艺》的编辑吴丽丽谈90后作家时,我提到并深谈的几个人里就有慈琪。江西《高中生之友》的编辑李卫兵要我举荐几个90后重磅写手,我列出的名单里仍然有慈琪。这本刊物设想每期一榜,隆重巨献90后优秀作家,稿费也给的冒天高,我收到的单篇最高稿费900元,最低360元。给这样的刊物推荐优秀作家,我是很乐意的。
慈琪以自己文字的别致,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天(6月27日)逛书市,相遇家乡名刊《读者》校园版13期,忍不住捧起来读。读着读着,就读到慈琪一首短诗,叫《无能为力》,看一遍就能大致记住。全诗如下:
无能为力
慈琪
如果我是蜈蚣
一定要做一天有钱的蜈蚣
要不然
就买不起给每只脚的鞋子
如果我是蝴蝶
一定要做一只有力气的蝴蝶
要不然
大风很容易把我从喜欢的花上刮开
如果我是金鱼
一定要做一条耐心的金鱼
要不然
这该是多么绝望又寂寞的玻璃缸
她的超强想象力,睿智地爬满纸上。诗共三节12行,却写了人的自强、自重、自控。为什么要做有钱的蜈蚣?因为它有那么多只脚,没钱就买不起鞋子。要有钱就得自强,凭真本事去兑换。为什么要做有力气的蝴蝶?因为太轻飘飘就容易被大风刮走。只有自重,才有希望获得真正的幸福。为什么要做耐心的金鱼?因为玻璃缸狭小又寂寞。现实是,自己被囿,不可能游进大海,那就切记万莫在急躁中绝望。
这首诗很深刻,但写法很浅出,寓理于情景之中。用三只小动物,引入人生大道理。三只小动物比拟贴切,对牵强附会甚是排异。蜈蚣脚多,论挣钱更容易触动人的神经,小奋斗都不足以解决问题,大奋斗也得持续发力,挣少了肯定不行,努力得加倍再加倍,才能保证每只脚都有鞋穿。蝴蝶因为美丽又身轻如纸,以它论自重,能唤醒人的执迷。美丽若没有持重的内在力量相随,就极易被外力左右,其内心再迷恋可意的花儿,终不能归为自己。这种痛苦,还要忘记教训再尝试么?金鱼与玻璃缸的关系,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若不能改变已经到来的命运,就要适应当下的生存环境,在漫长的历练中,能够提供唯美的观赏,就是最好的作为。
慈琪诗中的三只小动物,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精心挑选的。她要赋予它们思想,让它们在思想的支配下完成诗的结构,自然而然,没有丁点雕刻的痕迹,意与形相统一,物与思皆归顺,真是可赞可叹啊!
文海漫步,撷浪索味。读过许多诗。看一遍就记住的是上品,慈琪的这首便是其中之一。于是我就想,诗这东西,写几行几十行几百行都累不死人,但要写得出其不意恰到好处,有“增之一分则太胖,减之一分则太瘦”的功效,就不是作功课能做得来的。才华是奇绝的先师,勤恳是才华的贤助。才华与勤奋,慈琪的左膀右臂。愿更多的写作者能像慈琪一样,梦中升起幸运星,纸田吹起惊艳的风,笔峰山舞墨水唱,文坛搬来乘胜的兵。他们才华的光芒,照亮文学的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