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听听这堂生字课
标签:
实体活学活用穿着对方画面感 |
分类: 散文 |


蛋
调皮蛋的蛋
红脸蛋的蛋
张狗蛋的蛋
马铁蛋的蛋
花
桃花的花
花蝴蝶的花
王梅花的花
曹爱花的花
黑
黑板的黑
黑手手的黑
黑窑洞的黑
黑眼睛的黑
外
窗外的外
谁还在门外喊报到的外
外
外就是那个外
飞
飞机的飞
想飞的飞
笨鸟先飞的飞
飞呀飞的飞……
初读这首诗,还真像很有教学经验的村小老师在上识字课:他的额头很苍茫,下巴上绕着艰辛的胡须,一张嘴,两排被低价烟长期熏烤出来的焦虑的黄牙,喷着很有长者意味的尼古丁派的声音,执着教鞭,微微地躬着腰,脸面斜斜地盯着教室里懵懂的小娃娃,教鞭与身子配合得默契微妙,一闪一点,一喝一顿,节奏就那样没有伴奏地出来了——蛋,蛋,鸡蛋的蛋……这就是这首诗给我的画面感,如此真实,如此明晰。
读罢诗,我笑翻了自己。这位村小老师真有能耐,教学因陋就简,灵活多变,机智幽默,妙趣天成。一堂生字课,他不死板硬套,字字讲得字成精。猛一看讲得千篇一律,细推敲,其实非常花样翻新,情趣交融,通俗易懂。我突然有种遗憾感,我怎么没听过他上生字课呢?
这首诗共五节。
第一节,讲“蛋”。先讲农村娃娃能经常看到的实物(家家都养鸡,有鸡就有蛋,谁能没见过),再讲这个字在当地通用语言里的几个确切的位置(老师责怪时的用语,妈妈亲昵时的用语),话锋一转,讲你身上就有的(红脸蛋的蛋,看你羞不羞),最后告诉你,班上还有几个同学的名字里也有它(张狗蛋,马铁蛋,谁走神就点谁)。这个笔画多得难认的“蛋”字,一下子变活啦,你脑子再笨,还能记不住它?
第二节,讲“花”。 这个老师的严谨跃然纸上,他对有关花的词句的编排是很讲究的,顺序遵循自然规律。先讲枝头有了花骨朵,再讲桃花开,杏花开,花蝴蝶飞过来,穿着花衫衫的你追过来。最后,教鞭向台下一指,王梅花、曹爱花,你们的名字也是这个花。你的想象正“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马少年今日归;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信马由缰呢,被他一教鞭点到当面,情愿不情愿,也得赶快从春天的原野上牵心回来。
第三节,讲“黑”。与前两节相比,讲法又起了变化。先讲个抽象的,黑白的黑。再讲实物,由远及近,与已相关,黑板、黑毛笔,黑手手。课堂气氛是不是有点冷?好,调节一下,你们互相看看,对方有没有黑眼睛?娃娃们一看,乐了,真的哎,黑眼睛,真好看,你有我也有。老师也喊得有点累,轻松一下,由你们闹闹,童真那么片刻。老师呢,摸出一支粗糙的香烟,过过嘴瘾,把白的抽黑。
第四节,讲“外”。这老师的高水平就出来啦!先讲个总括,外就是外面的外。再讲具体的,抬头看,窗外;出门看,山外;地图上看,边界以外是外国。他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能临机动议,听到有学生在门外喊报告,马上就活学活用:谁还在门外喊报到的外。老师兴致极高,也想逗娃娃们开心,教鞭向空中一划而过:外就是那个外。那个外是那个外呀?你们自己想去,我,不说了。
第五节,讲“飞”。老师不再古典自己了,把现代化揉进去,把对学生的激励揉进去。飞,飞上天的飞。谁飞上天啊?老师不给这个句子前面加任何精确的名词,把每个学生的胃口吊起来,由大家发挥想象去。卖个关子呗。接下来,他领你见识最现代化的飞的实体了,飞机,宇宙飞船。还没有完,激你,你想飞吗?这就是想飞的飞,抬膀膀飞的飞,笨鸟先飞的飞!一连串的鼓动、激励,谁不想飞?老师意犹未尽,飞呀飞的飞……展翅高空,奇妙无穷!
这位村小老师教的好,全在高凯的诗描绘的好。他几乎不用一个修饰词,照猫画虎式的白描,描出了一堂生动的识字课。诗是什么?诗,就是一种境界,一个状态,一份志想。读了这首诗,我坚信,它需要想象,更需要生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