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每天都能听到许多许多年不曾听到“喔喔喔,喔......”的公鸡打鸣声。
说不清为什么,每次听到公鸡打鸣的声音就觉得是那么的亲切。有种生活在人间烟火味浓浓的众生之中的舒服,踏实的感觉。也会使我油然想起几十年前养鸡的事来。
大约是八十年代初吧,大家兴起了在每家与每家房屋中间隔道墙,加一个院门的独家独院。
独家独院嘛,自家的自由便多了起来。什么养鸡、养鸟、养宠物啊,什么种菜种花种瓜果啊。可随心所欲地在自家小院里规划自己的理想蓝图。
自那时起,城里人家家也过上了“田园”式的自家独有的小日子。
我家自然也在小院落的一角垒鸡窝,建鸡舍,养起鸡来。
说起养鸡,最有趣的就是自己孵小鸡的事了。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有天下班回来看到老母鸡卧在窝里好歹不出来,一动它,它便蓬起浑身的羽毛,张开双翅“咕咕,咕地;咕咕,咕”地叫。
它怎么了?
经讯问同事,才知道,那老母鸡抱窝了要孵小鸡了。
这可怎么办?破天荒的事啊。
一位同事出手帮忙了。
下午下班后同事来我家帮我在灯泡下一个一个地照鸡蛋,挑选可孵小鸡的鸡蛋。然后指导我把鸡蛋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放到专门为老母鸡准备孵小鸡仔的窝里。又交代了些注意事项后,以后的一切便由我们自己来关照了。
窝里的母鸡先是慢慢挪动调整好自己的身体,接着开始环顾左右,用嘴轻轻地将露在身外的鸡蛋往自己的腹翅下揽,使之完全覆于自己的羽翼之下,然后就一动不动地开始它孵小鸡仔的神圣工作了。
我们每天只管给它喂食喂水。每当喂食的时候就看到母鸡用嘴拱着给腹翅下的鸡蛋倒换着位置。
约过去二十来天,我们急切地想知道小鸡是怎么从鸡蛋里出来的,都到母鸡旁边仔细看。发现母鸡身旁有的鸡蛋裂开个小口子;有的鸡蛋上有个小洞洞。还看到有的小洞洞里,有小鸡嘴正啄蛋壳呢。
啊,小鸡要出壳了。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一有空就去母鸡身边看。
有时看到鸡蛋壳上的小洞洞一点点变大,小鸡的头快要出来了;有时看到浑身湿漉漉的,毛黏在一起的小鸡从啄破的蛋壳里一点一点地蹭出来了。那老母鸡赶紧把毛黏在一起的湿漉漉的小鸡用嘴拱入腹翅下保护起来。
几天的功夫,小鸡们一个不剩地从一个个都从蛋壳里出来了。
又是几天过去了。有几只小鸡从鸡妈妈翅膀下钻出来了,嫩黄色的毛,绒绒的,圆滚滚的像个小绒球。眼睛亮亮的,歪个小脑袋东看看,西看看。打量着这个好奇陌生的世界。
它们这看看,那走走,很快就又钻进妈妈肚子和翅膀下了。
一段时间后,鸡妈妈会“咕咕咕,咕咕咕”地带着它毛绒绒的孩子们在屋子里吃食、散步。小鸡们“叽叽叽,叽叽叽”地一步不离的跟随着妈妈。淘气的小鸡们还会站在妈妈的背上,让妈妈驮着走。哈, 它们出窝了啊。
我们全家也为此乐不可支。每天一得空就看鸡妈妈和小鸡仔们。
一个月后,鸡妈妈带着它的孩子们开始到院里散步,活动了。
鸡妈妈走到哪儿,小鸡们就跟到哪儿,一步不离。鸡妈妈一找到食物,就“咕咕咕”地召唤小鸡。鸡妈妈休息时,小鸡们便钻进妈妈肚子和翅膀下一起休息。
鸡妈妈时时刻刻护佑着它的孩子们。稍有个风吹草动,鸡妈妈变张开翅膀,让孩子们钻进翅膀下。
我们对它们母子也是呵护有加。晴天放它们到院里,刮风,阴雨天便让他们在屋里待着。
因此我们这破天荒的第一次孵小鸡竟没有夭折的,全部活下来了。它们一天天地变化着,渐渐地长成了羽翼丰满的大鸡了。
我们也因此更忙了。工作之余要伺候那群鸡。喂食,喂水;买鸡饲料,清理鸡舍;冷不丁地还要处理意想不到的一些事情。
不过,养鸡也是有苦有乐的。
忙碌之余生活也多了些乐趣。 每天清晨,听到公鸡“喔喔,喔”,“喔喔,喔”一遍遍地打鸣,我们就会起床。中午回来就看到母鸡在鸡窝跨着大步上来下去的“咯咯哒,咯咯哒”不停地叫着。孩子们乐呵呵地收起窝里还热乎的鸡蛋,再撒一把米犒劳那下蛋的功臣。
孩子们放学回来一有空闲便搬个小板凳坐院里笑嘻嘻地看鸡。看着、笑着、指点着。看他们如此开心、高兴。我们得空也和孩子们一起看鸡吃食,看鸡喝水;看公鸡叼个什么食物“咕咕,咕”地一遍遍追着放在母鸡面前,直到母鸡吃到为止;看它们之间为了一个食物,你抢我夺,不依不饶的互相追逐等有趣的一幕幕。
身心疲惫的我们,此时的心情也会豁朗轻松起来。工作中的一些烦恼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养鸡虽然给我们增添了麻烦和忙碌,但我们在麻烦和忙碌中学会了孵小鸡的技能;了解了鸡的生活习性;尝试了养鸡的趣味;同时也丰富和充实了我们八小时之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