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代帝后哀册

(2016-10-12 21:13:31)
分类:

                       辽宁省博物馆碑志展览中的辽代帝后哀册.

辽博镇馆之宝之辽代帝后哀册

道宗哀册

辽博镇馆之宝之辽代帝后哀册
道宗契丹文哀册
辽博镇馆之宝之辽代帝后哀册
道宗宣懿皇后哀册
辽博镇馆之宝之辽代帝后哀册
道宗宣懿皇后哀册
辽博镇馆之宝之辽代帝后哀册
圣宗哀册
辽博镇馆之宝之辽代帝后哀册
圣宗仁德皇后哀册

辽博镇馆之宝之辽代帝后哀册
圣宗哀册
辽博镇馆之宝之辽代帝后哀册
圣宗钦爱皇后哀册
辽博镇馆之宝之辽代帝后哀册
圣宗仁懿皇后哀册

 

文字解说:http://news.sohu.com/20041018/n222549580.shtml

  辽庆陵哀册·三代皇帝后妃

  皇帝皇后死后,在发引日行遣典礼时,把由嗣皇帝所宣读的最后一篇祭文,刻在玉简上,用金丝、银丝连缀成册,盛于石函内,埋入陵中,名为“哀册”。“哀册”的内容,主要是论定死者生前的功绩等。历代“哀册”的材质,有玉石、木板等。但辽庆陵“哀册”,则为石质,呈墓志形状,但与墓志形制又有区别。辽庆陵“哀册”下为仰斗式,上为覆斗式,分别镌刻契丹、汉两种文字。

  三代帝后葬庆陵

  从916年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辽朝起,到1125年天祚帝逃往西夏途中,为金兵追获为止,辽朝在历史上存在了210年,历经9个皇帝。辽庆陵埋葬的,是辽朝第六、七、八三代皇帝及其后妃。

  辽庆陵位于内蒙赤峰市巴林右旗大阪镇北70公里,白塔子乡北面的大兴安岭中,古称庆云山。《辽史·地理志》载:辽代第六皇帝圣宗耶律隆绪驻跸庆云山时说,他死后应当埋葬于此。此后,辽代三代皇帝均葬于此:圣宗耶律隆绪及后妃的墓葬为“永庆陵”;第七皇帝兴宗耶律宗真及后妃的墓葬为“永兴陵”;第八皇帝道宗耶律洪基及后妃的墓葬为“永福陵”。三陵各相距约0.5公里。所以,“辽庆陵”又是三帝陵的统称。辽代“哀册”稀世宝

  辽宁省博物馆现存辽庆陵“哀册”共15石,有圣宗及其仁德皇后、钦爱皇后、汉文“哀册”共三合六石;兴宗的仁懿皇后汉文册盖一石;道宗及其宣懿皇后汉文、契丹文“哀册”四合八石。“哀册”均为汉白玉材质,呈方形,体大而厚重;册盖边长均约130厘米、厚约30厘米。

  册盖书刻汉文、契丹文,极其工整、遒丽,堪为辽代书法佳品。契丹文字是契丹贵族建国后陆续创制出的文字,分为大、小字两种,大字早于小字,直至金代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契丹文字被废除停用。辽庆陵“哀册”中的契丹文册盖,以小篆玉箸体居多;册石以楷体书刻,略带汉字行草风格。汉文“哀册”则以小篆体镌盖,楷书体镌册石,书体雄劲,凿刻精工,不同于一般的辽代墓志铭。两合契丹文“哀册”共有契丹文字1758个,如此众多的契丹文字,为研究辽代的历史、文化,以及对契丹文字研究,均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盗掘“哀册”运沈阳

  以往,这些“哀册”得以留存人间,一直鲜为人知。据刘振鹭《辽永庆陵被掘记录》载,1912年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庆云山一带为辽代帝王陵寝。1913年,当时的林西县县长率人在林东一带勘查垦地,读到陵寝碑文时,才知道此地为辽代圣宗陵寝。1930年春,有自称奉天省委专员者派人前来发掘,将陵内“哀册”掘出,运至奉天。当时情景是:“途间防范严厉。”后来得知,那名省委专员便是奉系军阀、原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儿子汤佐莱。那次盗出的“哀册”,均被运往沈阳的汤氏新邸,即辽宁省博物馆原址。

  1935年6月1日,汤氏新邸被辟为伪“国立博物馆”,这些“哀册”便一直深藏于此。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该博物馆,更名为“古物馆”,隶属当时国内著名三大博物院之一的“国立沈阳博物院”。1948年4月,国民党南京政府教育部成立了“东北文物迁运保管委员会”,将“古物馆”所藏大批珍贵文物尽数运往北京。辽庆陵“哀册”则由于体重,被列入缓迁之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