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 “清宁通宝”异书(直径:24.6mm),上美品
7130 2012年

辽 “清万元亨”花钱(直径:40.8mm),美品
24150 2012


辽·“通行泉货”“通”右星光背(直径:26.9mm),有微小干裂,上美品
34500
2011


辽·“天庆元宝”折五(直径:41.8mm),珍,极美品
184000 2011

辽·“大康通宝”助国手版(直径:23.9mm),极美品
1-2万
2011

辽·“重熙通宝”隶书大字新版(直径:23.0mm),极美品
1-3万
2011

辽·契丹文花钱(直径:40.0mm),裂,美品 。平尾赞平旧藏 11500
2011



辽·“宝货”(直径:45.8mm),稀见,上美品
24150
2011
辽 “天朝万顺”契丹文大钱
直径38.7mm
201600 2010年
契丹文字创造于公元916-1125年期间,分为大字和小字两种。大字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小字创制年代稍后。由于辽金之间长期的民族战争,金章宗时期还“诏罢契丹字”,使得契丹文字在当时就已失传。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契丹文字著录的文史资料大多都已湮灭,仅见罕有的辽契丹文碑和墓志及典籍中的只言片字。大多数文字今天已无法识读。从创制到废止,契丹文前后共行用了近300年,最终成为死文字。
1934年5月号《艺林》月刊第4页上,曾刊登过一枚直径6l毫米的契丹字钱图拓。《辽代货币论文选集》中收录的贾敬颜先生的文章《契丹字钱币考》(《内蒙古金融》1985年总第5l期)介绍此钱拓“原物曾为周肇祥收藏。此钱合金质,红锈鲜明,出售者称为‘天赞五万’,周肇祥以30银元购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杨鲁安、卫月望、贾敬颜、刘凤翥等人的考据,这枚大钱上的文字初步判定为辽代契丹文大字,可以解读为“天朝万顺”或“天朝万岁”。对此钱的铸制年代各方看法不一,有辽初期和辽中期两说。大多数意见将其定为赏赐钱,属于辽代皇帝为某种喜庆的情形,颁赏给臣僚的赏赐品,而非流通的行用钱。因为年代久远,留存的实物极为稀少。
辽 大辽国宝
直径25mm 50-60
2010年
创见品,孤品,极美品辽是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创建的王朝。《辽史·食货志》记载:“先代撒刺的,以土产多铜,始造钱币,太祖袭而用之,遂致富强,以开帝业。”说明早在阿保机建号之前已经铸钱,当时并无年号,究竟铸造何种钱币颇费推敲,据钱币学家郑家相考证是通行泉货、开丹圣宝、丹贴巡宝、百贴之宝、巡贴千宝、千秋万岁及异文大泉五铢大钱等。今据出土资料及传世实物分析,通行泉货确是辽钱,1981年内蒙林西县辽代窖藏出土一枚,文字形制也有辽钱风格。
千秋万岁钱有大小多种版式,《泉志》引北宋李孝美语,记此钱由辽使带来,径3分,因赌输而入民间。李孝美在这里仅指小钱而言,其余版别不一定全属辽铸,因千秋万岁是吉语,五代时可能各地都有铸造。至于开丹圣宝、百贴之宝等,有的未见真品,有的是否辽铸还有争议。辽代早期年号钱存世稀罕,如神册、景福、会同、天显、天禄、天赞、应历、保宁、统和等,从形制看都是些通用的铸钱,并非样钱、母钱,估计今后继续会有发现。辽代有天赞年号,但所发现多数之天赞通宝是否辽铸尚有争议,此钱的通字末笔上翘,俗称“虎尾”,安南铸元丰通宝也作此状,近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现多枚,所以很可能是安南钱。朝鲜曾臣服于辽,一度改用辽代年号,传世有重熙通宝大字、小字异品,为古钱藏家罗伯昭所得,观其形制应是朝鲜铸造。辽代大钱极少,一些纪年钱如大康六年、大康七年、寿昌二年等都属冥钱性质,传世还有大康通宝银钱。从目前发现的辽代铜钱窖藏分析,当时不用大钱。如林西县三道营子窖藏有铜钱二十余万枚,七十七种,但均属小平,北宋各年号钱每种约数十斤,但不见庆历重宝、崇宁通宝等大钱。内蒙巴林右旗辽代窖藏出土铜钱360斤,也都是小平。所以辽代的大钱可能不作通货行用。
辽 通行泉货
直径23mm
22400 2010
辽 天庆元宝折五大钱
直径39mm
2010 极罕,美品。
“天庆元宝”是辽灭亡前铸行的最后一个年号钱。为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天庆元年(1111~1120年)所铸。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首先攻下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石城子),取得了反辽战争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个胜利。随后阿骨打在众人的拥戴下建号称帝,定国号为金,并迅速占领辽军重镇黄龙府(今吉林农安)。辽天祚帝大为恐慌,亲率几十万大军出征,但是国势已衰,财力物力艰难,辽军屡战屡败。天庆十年(1120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联合夹攻辽国,只几年时间,辽连续丢失多座重镇,濒临最后灭亡。钱谱记录的天庆元宝只有带国号、年号的“大辽天庆”,对其用途有镇库钱或贵族墓瘗钱之说,而真正的年号宝文大钱存世极罕。天庆元宝折五大钱及折十大钱存世极罕,弥足珍贵。
辽 天庆元宝折十大钱
直径43mm
15-30万 2010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天庆元年(1111~1120年)所铸。辽末,日趋腐朽的契丹统治者加强了对北方女真人的掠夺和压迫。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首先攻下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石城子),取得了反辽战争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个胜利。随后阿骨打在众人的拥戴下建号称帝,定国号为金,并迅速占领了辽军事重镇黄龙府(今吉林农安)。辽天祚帝大为恐慌,亲率几十万大军出征,然国势已衰,财力物力艰难,府库早无积余,辽军屡战屡败。天庆十年(1120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联合夹攻辽国。几年时间,辽先后丢失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和燕京析津府等要地,濒临最后灭亡。《辽史·食货志》载:“天祚之世,更铸乾统、天庆二等新钱”。“天庆元宝”是辽灭亡前铸行的最后一个年号钱,所见多为平钱,折五型大钱已两见,且为同版,折十为已知孤品,谱录中只有带国号、年号的“大辽天庆”,其用途有镇库钱或贵族墓瘗钱之说,而真正的年号宝文大钱存世极罕,相当珍贵。
辽 五大货泉
直径23.3mm
31360
2010
辽 助国元宝
直径23mm
16800
2010
辽 统和元宝背月小平
直径24mm
2-4
2010
辽 统和元宝小平
直径24mm
8000-4万
2010
辽 统和元宝背仰月
直径25.7mm
5.6
2010

辽 乾统元宝折十大钱
直径47mm 1568000
2010
是品谱录中已有拓载,其楷书旋读,书体较拙,乾字作“乹”,与平钱写法类同,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用途有赏赐,镇库或开炉纪念之说,故而十分珍贵,早年出土于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故地,后流失海外,为台湾藏泉名家所获,后被重金收回,目前其存世仅数枚而已,是辽珍品大钱之一,极罕见,极美品。博宝艺术网收藏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年间(1101-1110)所铸。耶律延禧是辽道宗嫡孙,其父耶律浚身为太子却在契丹贵族内部相互倾轧中遭诬陷被杀,他不到三岁就被赶出皇宫,在外寄养。后道宗醒悟过来知道是错杀了太子,追悔莫及,就把他接回宫中,不久,立其为梁王,加封太尉兼中书令,再后来又进封为燕国王。辽道宗病死后,耶律延禧在顾命大臣的陪同下即位于灵柩前,改元乾统,尊号为“天祚皇帝”,有上天赐福保佑社稷之寓意。然而,也就是这位天祚帝,在位仅二十五年,就把祖先历尽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断送了。

辽 大安元宝折十大钱
直径45mm
280000
2010
极为珍罕,美品。博宝艺术网收藏大安元宝折十大钱为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安年间(1085-1094年)铸造。辽道宗在位四十余年,有清宁、咸雍、大康、大安、寿昌五个年号。其末年由于朝政黑暗,统治腐朽,埋下了辽国倾覆灭亡之祸根。西北阻卜诸部联盟酋长磨古斯起兵反辽,战争历时九年有余,辽集结大军征讨,结果几乎全军覆没,损兵折将,大伤元气。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旱、蝗、蛊、涝、雪灾连年不断,使辽原本较为繁荣的农牧业经济遭到破坏,道宗为了扭转财政由盛转衰、日趋恶化的局面,只有广铸钱币以为之。辽早期铸币极少,这与其货币经济政策有关。自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开始,在长春州(今吉林白城市东)置“钱帛司”,专门负责管理和铸造钱币。辽的流通货币基本上是以平钱为主,其钱文全部采用汉文,书体隶兼八分,铜色水红,极富特色。辽道宗在位时,每逢改元必铸新钱已成为定制,《辽史·食货志》上却对清宁年间铸钱之事失载,只说“道宗之世,钱有四等,曰咸雍、曰太(大)康、曰大安、曰寿隆(昌),皆因改元易名”。从实物中看,大安改元后所铸的平钱,主要以“安”字的长短来区分,有长安、短安之别,除长安稍少外,短安铸量尚多。是品“大安元宝”折十型大钱,书体近似行楷,右旋读,制作不甚精美,较为粗旷大气,颇具辽钱韵味。其原为创见孤品,早年出土于东北辽故地遗址,流失海外,为名藏家所获,藏于匮中十数年,一直秘不示人,后被重金求回。

辽 大康通宝折五银质
直径35mm
25-30
2010

辽 寿昌元宝折五大钱
直径40mm 235200
2010 是品“寿昌元宝”为折五型大钱,与钱谱中所载的折二试样和“寿昌二年”大钱有异曲同工之妙,其钱文楷书,右旋读,书体朴拙,古意盈然;其形制规整,狭穿厚肉,极有可能为开炉或试样钱。《辽史·食货志》中将寿昌误为“寿隆”,此实物可勘正历史资料之误。目前是品属创见品,可补寿昌年间所铸大钱之缺,当为辽钱大珍无疑,美品。博宝艺术网收藏寿昌元宝折五大钱为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年间(1095-1101)所铸。就整个辽代铸币而言,道宗一朝是每逢改元必铸新钱。铸钱数量也远超前代,但相对于在境内流通的宋钱而言,仍显得微不足道。寿昌年间辽铸钱已无利可图,铸量也随之大为减少,为保证货币流通,政府曾采取过一些措施,严禁铜钱出境,违者治罪。道宗在位之初,尚能勤于朝政,劝农兴学,注重经济,维持了十余年的兴盛局面。后宠信群小,造成内乱不止,国势每况愈下,由盛至衰。道宗晚年更是昏聩无比,对于朝政根本无心过问,连对官员的授任也是用掷骰子的方式来决定。由于统治者的荒淫无道和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从道宗朝末期开始,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整个社会日趋走向衰退
辽
龟龄鹤算小型折二直径31mm
6720
2010
辽 “龟龄鹤算”大型折十
直径45mm
5600
2010

辽 契丹文大钱背“十千”
直径64mm 18-22
2010

辽 “乾元利贞”合背
直径44.8mm
33600
2010
美品辽代花钱特别是大钱中带文字吉语的都是珍惜品种,比如“千秋万岁”、“皇帝万岁”,有些品种存世仅数枚,甚至孤品,堪称凤毛麟角!这枚“乾元利贞”钱两面虽文字相同但书法各异,书法古拙、内敛、骨力十足;章法布局不求平正,却顾盼相依!常说“辽钱”越看越有味道,就是指这种不拘一格的变化。另外“乾元”二字可与辽代大钱“乾统元宝”对照,可见风格的相似。“乾元”典出《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形容天子之大德,“利贞”语自《易·文言》:“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乾也”,意思是和谐贞正。所以这枚钱应该是颂扬天子德行天下,社会和谐贞正的吉语花钱,带有这种含义必为官家特铸,甚至进呈天子也不无可能。

辽 助国元宝、壮国元宝一对
直径23毫米;22.9毫米
16800
辽
应历通宝,公元951-969年铸,珍极美品。直径24.8毫米
123200
2010

辽统和元宝背月,公元983-1011年铸,珍 极美品。
直径25.9毫米
3-6
2010
辽代天赞通宝背双月小平母钱,系目前仅见,极为珍罕,美品
直径 23.5mm
10-15
2010
公元922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改年号为“天赞”,四年后再改年号为“天显”,“天赞通宝”应是辽太祖所铸的第一种辽代年号钱,据《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所载:“辽太祖铸天赞通宝钱。初,太祖父德祖萨勒题为额尔奇木,以土产多铜,始造钱币,太祖袭而用之,遂致富强,以开帝业。”又洪遵《泉志》曰:“契丹主安巴坚天赞钱,径九分,重三铢六参。”天赞钱先后已有数枚在辽故地出土,天赞钱出土于辽故地,属于辽钱毋庸怀疑。——关汉亨著《中华珍泉追踪录》
辽代天赞通宝背上月孕星,直径23.5mm,30-40
2006
此版别未见任何著录,极罕见,美品 相关链接: 公元922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改年号为“天赞”,四年后再改年号为“天显”,“天赞通宝”应是辽太祖所铸的第一种辽代年号钱,据《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所载:“辽太祖铸天赞通宝钱。初,太祖父德祖萨勒题为额尔奇木,以土产多铜,始造钱币,太祖袭而用之,遂致富强,以开帝业。”又洪遵《泉志》曰:“契丹主安巴坚天赞钱,径九分,重三铢六参。”天赞钱先后已有数枚在辽故地出土,天赞钱出土于辽故地,属于辽钱毋庸怀疑。
――关汉亨《中华珍泉
辽代“万”字钱,少见,美品直径
39.5mm 5600
2009
辽代“千”字钱,少见,美品直径
41mm
5600
2009
辽代统和元宝小平大字大样(直径25mm),辽圣宗统和年间(公元983—1011年)所铸,少见
15-30
2008
辽代统和元宝小平(直径25mm),较少见,美品直径25mm
2-3.
2008
辽代统和元宝背左月(直径24mm),此泉所见弯月均在穿上,在穿左者仅见此枚,为最新发现版式,目前发现仅此一枚,极珍罕,极美品
15-18
2008
辽代乾统元宝折三(直径32mm),泉谱记载乾统元宝只有小平、折五、折十等三型,折三型未见任何记载,为目前仅见,极为珍罕,美品
8-12
2008
辽代皇帝万岁大型宫钱(直径42.5mm),少见,美品15-20
2008

辽代天赞通宝(直径23mm),传世品,上世纪四十年后期初次发现,轰动泉坛,极为珍罕,美品,附:民国时期的著名古钱鉴赏家、收藏家均为此珍钱加盖鉴定印章的原拓图一帧
600,000 —
1,000,000
2008
、、辽代“百万百万”大钱(直径55mm),极少见,有穿孔二处,美品
30,000 — 40,000
2008
辽代统和元宝背上月(直径24.5mm),极少见,美品
35-55
2008
辽代千秋万岁背双月大钱(直径52mm),少见,美品
1万
200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