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博物馆馆藏精粹欣赏
标签:
杂谈 |
碧玉龙
尺寸:通体高26厘米
时代:红山文化
来源: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红山文化遗址
描述:又俗称“猪嘴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钩,龙首作猪嘴形,长吻修目、头颈鬣 飘摇。蜷曲中隐含着升腾,安逸中透露着威猛,令人望而敬畏。这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cyxm-10.gif
QUOTE:
札赉诺尔人头骨化石
尺寸:长20厘米,宽14.5厘米,高15厘米
时代:中石器时代
来源:呼伦贝尔市札
赉
诺尔矿区
描述:属北亚蒙古利亚人种,生活在距今一万年前,制造并使用细石器,过着渔猎生活。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cyxm-20.gif
QUOTE:
双耳双口红陶壶
尺寸:高21.3厘米,腹径22厘米
时代:红山文化
来源:赤峰市翁牛特旗大南沟
描述:扁圆卵形腹,一对并列的高颈小口,接在器腹的上面,中间有乳钉状东西突起,应寓意水乳交融。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cyxm-400.jpg
QUOTE:
石镞
尺寸:长2-2.5厘米
来源:呼伦贝尔市海拉尔采集
描述:在内蒙古草原地区普遍分布,是典型的细石器,用坚硬的石髓、水晶、玛瑙等制成。平面作凹底三角形,锋端及两侧锐利,装在箭杆上用为矢镝。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cyxm-50.jpg
QUOTE:
QUOTE:
东胡
QUOTE:
青铜阴阳剑
尺寸:通长21.6厘米
时代:夏家店上层文化
来源:赤峰市宁城县南山根
描述:剑身呈曲刃柳叶形。柄部两面分别铸一男、一女裸像,女性双手交叉护胸,男性双手下垂至腹部。男女裸像性别特征明显,以此作为装饰,可说明此剑使用者的身份特殊,又或与使用此剑部族的特殊礼仪或信仰有联系。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dh-10.jpg
QUOTE:
青铜马具一组
尺寸:当卢长21.6厘米,宽8.2厘米, 镳长21.2厘米, 衔长19.5厘米,十字型饰长3.4厘米
时代:夏家店上层文化
来源:赤峰市宁城县小黑石沟
描述:分为
当卢
、镳、衔、十字形饰件等。
当卢
为马额面具,中部有一脊,边槽用凹框勾出,背面有三个桥 形钮。镳为夹紧马头两侧之用,呈钉形,上端为圆形平帽顶,下端为三角形,上套两个横条,横条两端各饰一环钮。衔为马嘴所含之物,分两节,中间有套环可活动,两端各饰三个环钮,用以与镳相接。十字型饰中空,用以固紧笼头。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dh-20.jpg
QUOTE:
青铜簋
时代:夏家店上层文化
尺寸:通高26厘米,口径21厘米
出处:赤峰市宁城县小黑石沟
描述:覆钵形盖,子母口,三兽形足,附双兽形耳。腹部饰夔龙纹、弦纹和乳钉纹,足部饰垂帐纹。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pic1.jpg
QUOTE:
QUOTE:
匈奴
QUOTE:
卧羊形金带饰
尺寸:主件长11.7厘米,宽7厘米,厚6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沟畔
描述:一套四件。两件是卧羊形带饰,高浮雕的羊,安详静卧;背部原有铁质带扣,扣合时两个羊头相挨近。另两件是花叶纹带穿,分别在卧羊形带饰的两侧。整套带饰若系上后,金光灿然。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xn-10.jpg
QUOTE:
羚羊铜饰件
尺寸:通高17.2厘米
时代:战国
来源: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玉隆太
描述:羚羊腹体中空,站于方形銎上。昂首远眺,双角后斜,四足内收,臀微下蹲,作欲跑之状。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xn-20.jpg
QUOTE:
豹纹铜牌
尺寸:长4.5厘米,宽4厘米
时代:西汉
来源:鄂尔多斯市征集
描述:豹子作蜷状,嘴里咬着自己的尾巴;身上有圆涡纹六个,为金钱豹。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xn-30.jpg
QUOTE:
QUOTE:
乌桓
QUOTE:
和林汉墓壁画—牧马图
尺寸:面积135×200厘米
时代:东汉
来源:乌盟和林格尔县东汉壁画摹本
描述:上半部绘汉族权贵乘车出行,下半部绘乌桓人牧马。图中的骏马,昂首挺胸,从容自若,作者以转折顿挫的笔锋,准确地塑造出牧马壮健的身体,富有质感。图中还有三匹活泼的马驹,作者只以寥寥几笔,即勾画出草原上马驹的天真姿态,这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对草原生活的细微观察与体验有关。此外,全图气势恢宏,是描绘乌桓民族的珍贵画卷。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wh-20.jpg
QUOTE:
晋乌丸归义侯—金印
尺寸:高2.25厘米,底面积2.3×2.3厘米
时代:晋
来源:乌盟凉城县小坝子滩
描述:呈扁方体。正面印文绘刻“晋乌丸归义侯”铭文。背有蹲式驼纽,这枚印是西晋王朝赐给乌桓首领的。同时出土的有“晋鲜卑归义侯”金印和“晋鲜卑率善中郎将”银印等珍贵文物。这几枚印与四兽纹金饰件同出,反映了乌桓与鲜卑的密切关系。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wh-30.jpg
QUOTE:
晋乌丸归义侯—金印
尺寸:高2.25厘米,底面积2.3×2.3厘米
时代:晋
来源:乌盟凉城县小坝子滩
描述:呈扁方体。正面印文绘刻“晋乌丸归义侯”铭文。背有蹲式驼纽,这枚印是西晋王朝赐给乌桓首领的。同时出土的有“晋鲜卑归义侯”金印和“晋鲜卑率善中郎将”银印等珍贵文物。这几枚印与四兽纹金饰件同出,反映了乌桓与鲜卑的密切关系。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wh-10.jpg
QUOTE:
QUOTE:
鲜卑
QUOTE:
马头鹿角金冠饰
尺寸:高18.5厘米,重70克,牛头形,宽14.5厘米,高19.5厘米,
时代:北朝
来源:乌盟达茂旗
描述:
一件头部具有马头特征
,重92克
,头部原镶嵌料石,现已脱落,眉梢上端另加一对圆圈纹,每个枝梢挂桃形金叶一片。另一件头部轮廓似牛,角是由一个主根生出两个支根,再向上分出四个支根,每个支梢挂桃形金叶一片,共十四片。这种冠是鲜卑族妇女戴的步摇冠,当头部摇动时,叶片随之颤动。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xb-10.jpg
QUOTE:
金龙(局部)
尺寸:伸展长为128厘米
时代:北朝
来源:乌盟达茂旗
描述:龙身是用金丝编成的,环环相套,盘曲自如。金龙衔环构成一个闭合圈,作为项链使用,龙身上还有七件附加装饰。古代北方民族匈奴族、鲜卑族都把龙作为信仰的神话动物,同时也是最高权利的象征。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xb-30.jpg
QUOTE:
金龙
尺寸:伸展长为128厘米
时代:北朝
来源:乌盟达茂旗
描述:龙身是用金丝编成的,环环相套,盘曲自如。金龙衔环构成一个闭合圈,作为项链使用,龙身上还有七件附加装饰。古代北方民族匈奴族、鲜卑族都把龙作为信仰的神话动物,同时也是最高权利的象征。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jinlong.jpg
QUOTE:
蹲距式马纹金饰件
尺寸:长8厘米
时代:北朝
来源:哲盟科左中旗
描述:马作蹲距式,有动态的艺术效果;头部及背部各有一环纽,以系金链。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xb-50.jpg
QUOTE:
北魏鲜卑人舞乐俑一组
尺寸:最高19.8厘米,最低15.5厘米
时代:北魏
来源: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北魏墓
描述:鲜卑人创造的胡乐与胡舞今已失传,但其精彩表演却由这组舞乐俑保存下来,陶俑所塑造的鲜卑艺术家神态生动,感情丰富,倍受观者称赞。八件舞乐俑均带风帽,身穿窄袖拖地长袍,各具姿式。以优美的造型表现出吹、拉、弹、舞的动作,是一套反映鲜卑族发达的音乐舞蹈艺术的珍贵文物。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xb-60.jpg
QUOTE:
QUOTE:
突厥
。
QUOTE:
狩猎纹金带饰
年代:唐
尺寸:长167厘米
来源:锡盟苏尼特右旗
描述:此带饰是黄金所造,为突厥贵族所佩带。纹饰反映了突厥族在草原上狩猎生活的情景,对研究唐代突厥族的生活习俗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tujue-20.gif
QUOTE:
狩猎纹金带饰(带扣)
年代:唐
尺寸:长167厘米
来源:锡盟苏尼特右旗
描述:此带饰是黄金所造,为突厥贵族所佩带。纹饰反映了突厥族在草原上狩猎生活的情景,对研究唐代突厥族的生活习俗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tj-20.jpg
QUOTE:
草原上的石人墓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tj-10.jpg
QUOTE:
QUOTE:
契丹
QUOTE:
花式口圈足金杯
年代:辽
尺寸:高5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4厘米
来源:耶律羽之墓
描述:器腹錾刻五组精美的团花海冬青图案,圈足之上为莲座纹内底,双鱼宛若戏水。金杯原形源于波斯萨珊银器中的多曲长杯,部分图形又融有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艺术。这些因素在唐朝时期已流行,并由唐传到辽。因此,这件辽早期金杯的珍贵之处,在其所反映的异域文化因素及与内地的关系。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qidan-10.jpg
QUOTE:
鎏金铜面具
年代:辽
尺寸:长26.5厘米,宽25.7厘米
来源:哲盟奈曼旗
描述:面罩用铜片
鎏金制成。为丧葬用品,置于死者面上。面具的容貌丰圆宽展,弯眉,双眼微闭,双耳下垂,鼻梁通直,颧骨微突,口微闭,慈眉善目,神态安详。是内蒙古地区现存最大的辽代面具。辽墓中出土的面具现已发现约三十多件,有金、银及鎏金铜制,均按死者的不同性别、年龄及脸形制成。使用面具的葬俗,源于原始萨满教,也受佛教文化影响。萨满巫师在作法时都带面具。此外,契丹妇女为护肤,以黄色括萎将面部涂匀,面色金黄谓之“佛妆”。故宋人有诗云:“有女夭夭称细娘,真珠络臂面涂黄。南人见怪疑为瘴,墨吏吟夸是佛妆”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qidan-20.jpg
QUOTE:
三彩摩羯壶
年代:辽
尺寸:通高21.5厘米,长30厘米
来源:哲盟科尔沁左翼中旗出土
描述:整体造型为摩
羯
遨游状,仰卧莲花底座,昂首摆尾。嘴部中空为流口,鳞翅纹理清楚,釉色黄绿相间。造型优美,线条流畅,为辽代三彩器之上品。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qidan-30.jpg
QUOTE:
绿釉刻花凤首瓶
年代:辽
尺寸:高37厘米,口径10.1厘米,底径6.9厘米
来源:兴安盟突泉县郭家屯辽墓
描述:通体施釉。口颈间装饰凤首,有嘴、鼻、眼、尾、羽等,肩部刻羽状纹,腹部刻牡丹纹。造型别致,具有重要的价值。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qidan-40.jpg
QUOTE:
白釉皮囊式鸡冠壶
年代:辽
尺寸:高36厘米,腹径24厘米,底径11.2厘米
来源:耶律羽之墓
描述:其形制如皮囊,釉色莹润,体形硕大,为辽瓷中精品。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qidan-60.jpg
QUOTE:
QUOTE:
女真
生女真异常勇猛,三人可搏猛虎。辽末,生女真完颜部在首领阿骨打率领下,举兵抗辽。公元1115年建立“大金国”,迅即由东北进入北方草原灭辽,继而进入黄河汉域灭北宋。后来,在公元1234年为南宋联合蒙古军队所灭。其后女真人仍活跃于东北地区,明末,除女真号,自称满洲,并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QUOTE:
双鱼纹铜镜
年代:金
尺寸:直径18厘米
来源:乌盟清水河县
描述:这面铜镜背面铸有双鱼,绕镜钮回泳。女真人祖地多河流,双鱼铜镜是深受女真人喜爱而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用品。金朝宫廷的著名舞蹈“镜舞”,即是由众舞者执鱼纹镜起舞。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nz-10.gif
QUOTE:
仿古陶制玉壶春瓶
年代:金
尺寸:高24.5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9.1厘米
来源: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
描述:陶壶以古代青铜礼器上常见的纹饰为饰,特别是上腹部以蟠虺纹为地,刻画出变形龙纹,使这件普通的陶壶显得古雅高贵,也体现了金代人具有高度的汉文化修养。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nz-20.jpg
QUOTE:
白瓷剔花牡丹纹大罐
年代:金
尺寸:腹径41.5厘米,口径24.7厘米,底径21.7厘米,高47.2厘米
来源:赤峰市喀喇沁旗
描述:剔花瓷最早见于北宋磁州窑,其后传入北方草原,深受当地人喜爱,遂起而仿制。这件剔花大罐器型硕大,剔花技术高超,图案的立体感很强,腹部剔刻牡丹怒放,如同雕塑,颇有质感。罐的造型圆而敦厚,体现了北方地区瓷窑的朴实风格,是金代瓷器艺术品的佳作。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nz-30.jpg
QUOTE:
QUOTE:
党项
QUOTE:
彩塑菩萨像
年代:西夏
尺寸:高64厘米
来源:绿城寺庙遗址
描述:施重彩,有残缺。菩萨头戴花冠,颈上及双臂佩缨络珠串,上身袒露。自肩及腰,斜系绿里红飘带。菩萨神态雍容大度,上唇绘有小髭,坐姿随意,体现出神人交融的温和气韵。泥塑塑工精美,细致而传神,彩绘艳而不俗,很有民族特色。堪称罕见的西夏彩塑杰作。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dx-10.jpg
QUOTE:
花形金盏托
年代:西夏
尺寸:最大直径21.8厘米,重220克
来源:巴盟临河高油房西夏古城
描述:该盏托形式莲花,由托盘和盏两部分组成,纯金制作。造工精致,造型美观,是西夏文物中精品。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dx-20.jpg
QUOTE:
褐釉牡丹纹剔花罐
年代:西夏
尺寸:高21.5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8.6厘米
来源: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塔
描述:外施褐釉,腹部以两组剔花牡丹纹为主体图案,图案两边圈以连弧纹,中间饰云水纹,图案上下各刻 弦纹两道。为西夏时期瓷器的的代表器物。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dx-30.jpg
QUOTE:
QUOTE:
蒙古族
QUOTE:
成吉思汗陵内供奉的马鞍具
描述:共有三套,相传为成吉思汗生前使用的征战马鞍、生活马鞍及狩猎马鞍。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mgz-20.jpg
QUOTE:
金马鞍饰件及复原
年代:蒙古汗国
尺寸:长72.5厘米,宽31厘米,高33厘米
来源:锡盟镶黄旗乌兰沟蒙古贵族墓
描述:墓主人为一蒙古贵族少女,蒙古贵族实行秘葬。大墓至今仍没有发现。这些文物是内蒙古草原上首次发现的蒙古贵族秘葬墓的出土品,其工艺水平和文物价值极高。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mgz-30.jpg
QUOTE:
绣花夹衫
年代:元
尺寸:身长58厘米,带袖宽107厘米
来源:乌盟察右前旗元代集宁路古城
描述:素罗地,刺锈图案极多样,共九十九个,分布于两肩及前胸部分。最大的一组是一对仙鹤,一飞一立,十分生动。夹衫上还锈出凤凰、牡丹、野兔、鹿、鱼、龟等许多动物、花卉。最引人注目的是表现人物的故事:有一女子盘坐于柳下,凝视水中的鸳鸯,一男子倚坐于枫树下;另有一女子于山间乘驴而过。这件夹衫,是元代刺绣艺术的杰作。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mgz-40.jpg
QUOTE:
釉里红玉壶春瓶
年代:元
尺寸:高27.4厘米 口径8厘米 腹径15.3厘米
来源:赤峰市翁牛特旗征集
描述:为目前内蒙古地区比较少见的元代釉里红瓷器。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mgz-50.jpg
QUOTE:
缠枝牡丹纹青花瓷罐
年代:元
尺寸:高29厘米 口径22厘米 腹径35厘米 底径19厘米
来源:包头市郊区燕家梁征集
描述:在淡蓝匀润的釉色上,分段饰以花卉图案。头部为一周花叶纹,肩部饰石榴花,腹部为缠枝牡丹,下腹饰变形莲瓣纹。是元代青花瓷中的上乘之作。
http://www.nmgbwg.com/history/images/mgz-60.jpg
前一篇:西安杜陵遗物
后一篇:国家博物馆铜器藏品欣赏 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