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国小说《胖子和瘦子》赏析

(2013-03-01 08:58:56)
分类: 教学资料

19世纪的俄国社会心态的缩影

                                            ——外国小说《胖子和瘦子》赏析

 

原文

胖子和瘦子

文/契诃夫(俄国)译/周柏冬

在尼古拉铁路一个火车站上,两个朋友邂逅了。一个是胖子,另一个是瘦子。胖子刚刚在车站上吃完午饭,两片油亮亮的嘴唇像熟透的樱桃。浑身散发着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息。那瘦子刚刚走下火车,肩背手提着几只箱子、大包小包和一些纸盒,身上散发着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他身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起一只眼睛的细高个子中学生,那是他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见瘦子大声叫起来,“这是你呀!我亲爱的朋友!可好久没有见着你啦!”

“天呐!”瘦子惊奇地喊着,“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呀?”

两个朋友亲吻了三次,彼此打量着,眼泪汪汪,惊喜交集。

“我亲爱的!”瘦子吻过以后说,“真没想到!真是奇遇!呶,好好看着我。还是从前那个美男子,还是那样仪表堂堂,穿得漂漂亮亮的。天啊!是你呀!嗯,你怎么样?阔起来啦?结婚了吧?你看,我已经结婚了……这就是我的妻子,露易丝,娘家姓万增巴赫……路德派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发纳伊尔,三年级学生。纳发尼亚(纳发纳伊尔的昵称)!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我们在一块儿上的中学。”

纳发纳伊尔稍微想了想,摘下帽子。

“我们在一块儿上中学!”瘦子接着说,“你还记得大伙怎样拿你开玩笑吗?管你叫赫洛斯特拉托斯(古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356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因为你用香烟把学校的一本书给烧坏了。大伙管我叫厄菲阿尔忒斯(古希腊人,曾引波兰军队入境),因为我爱搬弄是非。哈,哈!……咱们那时都是小孩子啊!……纳发尼亚!别害羞,到他跟前去,靠近点……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增巴赫……路德派教徒……”

纳发纳伊尔稍微想了想,躲到他父亲的身后去了。

“你的近况怎样,朋友?”胖子热情地望着他的朋友问道,“你在哪儿供职?做到几等官啦?”

“我亲爱的朋友,是在做官。已经当了两年八等文官,得了一枚斯丹尼斯拉夫勋章,薪水不多……哎,不多也算了。我妻子教音乐,我呢,附带做点木头烟盒。烟盒挺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有谁一次买10个或者10个以上,你瞧,我就让点价。我们就这么对付着过!原先在部里的一个司做事,现在调到这儿,还是原先的部门,可是当科长……往后就在这儿做事啦!你怎么样?恐怕已经是五等文官了吧?嗯?”

“不对。我亲爱的朋友,你还得往高点说,”胖子说,“我已经是三等文官了……得了两颗金星勋章。”

瘦子一下子脸色煞白,呆住了。不过,他脸上的肌肉很快地向四面八方扭动,做出愉快的笑容,似乎从他的脸上、眼睛里迸发出好些火星儿。他拱肩屈背把整个身子缩成一团。他的那些箱子啊,大包小包啊,硬纸盒啊也都瑟缩着,皱起眉头。他妻子的长下巴伸得更长了。纳发纳伊尔挺直了身子做出立正的姿式,把制服上的扣子扣得整整齐齐……

“大人,我……非常荣幸!我的朋友,还是从小的朋友,一下子变成了显贵,嘻,嘻!”

“唉,算了!”胖子皱起眉头,“干吗用这种口气说话!咱们是从小的朋友嘛,用不着官场的那些奉承和恭维。”

   “请您恩典……您……”瘦子一脸堆笑,身子越发缩成一团了,“大人的恩典有如起死回生的甘露……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发纳伊尔……妻子露易丝,算是路德派教徒……”

胖子本想说点什么表示他并不同意他的这一番话,可是瘦子脸上现出的虔敬、谄媚和恭顺的酸相,弄得三等文官直恶心。他索性转过身去伸出手向他告别,望也不望瘦子一眼。

瘦子握了握胖子三根手指,全身弯下去向他鞠躬,发出嘻嘻的笑声。他妻子也陪着笑脸。纳发纳伊尔双脚靠拢,鞋后跟发出砰的一声,制帽掉到地上去了。这三个人又惊又喜,惊喜交集。

 

赏析

《胖子和瘦子》这个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一对小时候的朋友——胖子和瘦子在火车站偶遇,久别重逢,两人都很高兴。但当瘦子得知胖子的官职远远高于自己之后,瘦子条件反射地变得卑躬屈膝起来,于是一场朋友兴高采烈的相聚,以胖子“恶心”,瘦子“又惊又喜”收尾。

契科夫用笔精炼,寥寥几句就刻画出了胖子和瘦子不同的地位和生活处境。胖子“两片油亮亮的嘴唇像熟透的樱桃,浑身散发着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息”,显得雍容富贵;瘦子“肩背手提着几只箱子、大包小包和一些纸盒”,却是一副辛劳、窘迫之态,加之其身上所散发出的“火腿和咖啡渣”这种普通市民特有的气味,更表明他和胖子不处在同一阶层。

这个小说最精彩之处在于对瘦子心理的刻画。在未得知胖子的官阶之前,瘦子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胖子几乎插不进嘴;但之后,瘦子的话就变得干瘪、结巴起来,甚至还有点紧张,将之前说过两遍的话又说了一遍——“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发纳伊尔……妻子露意丝,算是路德派教徒”。瘦子说到儿子和妻子,前两遍反映了他的激动和欣喜,最后那一遍,则表明他除了对胖子说奉承话,别的方面已经语尽词穷了。告别的时候,胖子和瘦子握手,瘦子只握了握胖子的三根手指,再一次形象地表现了瘦子自觉低人一等的心理。瘦子心理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使得这个小说极具戏剧性。

19世纪的俄国等级制度森严,等级观念深入每一个公民的骨髓。就是这样一种观念,支配着人们在比自己阶层高的人面前弯下腰来。小说中,不仅仅是瘦子,他的妻子和儿子,也都对胖子(或者说他的官阶)有一种本能的恭敬和谄媚心态。也就是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存在一种因社会制度所造成的畸形心理。《胖子和瘦子》这个小说,可以说是当时大多数俄罗斯公民心态的一个缩影,尽管情节充满喜剧色彩,读来却让人感到心酸和沉重。(作者:江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