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舌尖上的未来
(2023-10-27 10:31:19)
幼儿阶段,是幼儿开始接触社会,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其中不可绕开的就是食育的话题。通过食育增进幼儿对食物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饮食观念。当前在发展中,许多幼儿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铺张浪费、食物营养不均衡等,因此,还需要对幼儿从细节化进行食育教育落实。
食育这个专业词汇,起源于日本,流传至中国。重要性与德育不分伯仲,同时,食育包含了非常丰富的饮食观念,比如营养知识、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结合多种知识,让幼儿获取相应的关于食物的优良文化与思想,增强幼儿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对食育知识进行理解与传承,从而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食育提倡者指出,需要结合多种多样的烹饪、栽种等环节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得幼儿充分的获取有关食物的知识,培养幼儿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意识,使得祖国的未来可以更好地理解与传承饮食文化,养成健康饮食的生活习惯。食育的主题活动,主要是将食育教育的内容以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充分的呈现,借助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种植活动等形式,使得幼儿的食育教育可以充分的落实,使得幼儿充分的获得良好的饮食知识以及良好的饮食行为。
以生活案例为食育教学法
3-6岁是幼儿的求学阶段,根据心理学对这一阶段儿童的发展研究,详细指出:幼儿的学习更多地来自于生活实践。这充分说明了,知识来自于生活实践,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论。故,在面对食育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以实践反哺理论,换句话说,就是边玩边学。
教学案例一,比如,当前很多幼儿对水果都不喜欢吃“皮”,但其实果“皮”更显营养价值,具有粗纤维的功效,有助于促进幼儿肠胃蠕动与效果。因此,教师对于食育教育的开展,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对水果百科知识的介绍,重点强调水果皮部位的营养价值,增强幼儿对知识的认识。以此代替,对幼儿强行植入必须吃果皮的食育教学观念与教育方法。以此为例,食育的专业知识传递以及科普,教师需要借助专业的力量,少说多做,进行教学开展,实现食育价值。比如幼儿想纠正幼儿哪方面的饮食习惯,可以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正确饮食习惯的方法,学习结束后,可以再和幼儿一起回忆日常的做法,问我们平时做得对不对啊?通过提问与回答,检测幼儿的学习成果,促进幼儿对知识的学习与吸收。
以实践促幼儿的食育教学
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自己的自传《成为自己》一书中写到,为了大力改变美国人民的健康问题,自己主动在美国的白宫里带领学生一起种植蔬菜,这种方式一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实践的过程却使得奥巴马夫人与学生一起获取了相应的智慧,受益良多。此方法,值得幼儿教学中借鉴。
教学案例二,在利用好学校资源的情况下,针对幼儿开展食育教育,教师可以借助花盆或者空旷的场地,为幼儿选购存活率高且当季比较容易存活的种子,最好以常见的蔬菜白菜、菠菜、西红柿种植为首选。与幼儿一起见证食物播种-生产-开花-结果的流程,待成熟后,进行采摘,做成饭菜,不仅激发了幼儿爱惜食物的情感,还让幼儿体验了食物成长、来源、制作成饭菜的过程,实现食育与德育双向提升,养成感恩“粒粒皆辛苦”的节约习惯。
前一篇:食育之案例分析
后一篇:幼儿参与班级食育环境创设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