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每个人都会撒谎;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善意的谎言;
其实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一个人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潜意识里有了“撒谎”这个词;一个人的谎言或许是在特定原因、特定场合下的一种无奈;又或许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的一门艺术;也许就是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谎言滋生成长,伴随人的一生;
http://s6/middle/667b7227na5d23762ee05&690
http://s2/middle/667b7227na5d237006251&690
感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实在”了,变的越来越“成熟”了,说话越来越有“艺术”了;我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做事中透露出那么多成人化的痕迹?为什么孩子们的天真无邪荡然无存了?为什么孩子们越来越爱撒谎了呢?慢慢的我明白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我们为人父母让孩子们变成了小老人,戴面具、爱撒谎;
小美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可爱出落成漂亮的小姑娘了,慢慢的发现和女儿的沟通不能只存在于表面的你爱我,我爱你或者是简单的衣食父母;更需要关注孩子精神和品德的培养;最近发现小美很会察言观色,说话很圆滑,而且会撒谎了;(事情的经过:小美感冒刚好想要吃冰激凌,奶奶让她来征求妈妈的意见,我很明确的告诉小美为什么不能吃,但是很清楚的听到客厅里,小美对奶奶说妈妈同意吃冰激凌;)虽然谎言的目的不是那么的严重,虽然隔辈老人觉得这是孩子机灵的表现,但是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
我一直在反省,在小美有潜意识开始到现在,我们作为家长有了多次善意的谎言,最近慢慢的感受到了小美对于父母的承诺,回答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要骗我哦!或者是妈妈你为什么不来接我;是谁让一个三岁半的孩子过早的走上了“谎言”人生;是谁让孩子学会了撒谎;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人父母的我们;
http://s10/middle/667b7227na5d0a62a3939&690
http://s14/middle/667b7227na5d0b0689f3d&690
总结如下:
哄骗型谎言:往往在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家长给到了孩子哄骗型为目的的谎言,但是往往这种承诺不会兑现;(比如:在玩游乐场的时候,孩子不情愿离开,但是家长会告诉小孩,今天不玩了,明天我们再来玩,不经意间家长给到了孩子承诺,但是孩子的期待没有等到,对于孩子的质问,家长又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渐渐的大人不经意间的承诺给到孩子负面影响就是大人可以用“撒谎”来规避一切;
愿景型谎言: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孩子会说:妈妈放学来接我好吗?或许家长真的有时间拉来接,但是在下午的时候又因为事情耽搁了,而不能兑现孩子的美好愿景;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孩子问:妈妈,你怎么没有来接我,虽然家长会以忙为理由,虽然孩子是懂非懂的认可了你不来接的理由,但是内心深处还是觉得大人”撒谎了”;
渐渐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会了撒谎;
虽然家长经常性的会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告诉孩子不能撒谎;其实作为家长一直在扮演着狼来了故事里的那位放羊的小孩;而且还给自己的谎言找那么多理由,并且一直延续下去;我和小美爸深刻意识到这是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我们父母自己开始;跟孩子认真的谈一次,告诉孩子以前爸爸妈妈承诺的没有兑现,是爸爸妈妈不对,爸爸妈妈不应该骗你,爸爸妈妈向你道歉;以后我们一起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父母行为准则:不轻易承诺,承诺了必须要兑现;碰到孩子无理取闹,一定要跟孩子讲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