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来源:南阳日报
杨小立,男,1972年出生,供职于宛城区卫计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万宁书法节、“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丝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等,近年在各类全国性书法比赛中获奖10多次。
□刘平家
2014年,青年书法家杨小立凭借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及“丝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的优异成绩,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结束了宛城区中书协会员空白的历史,为全市书法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此后,杨小立参展获奖的势头越来越强劲,令同行刮目相看,其闪光的书法足迹与雅致的翰墨人生,展现出动人的文化风采。
书法在他心中
回忆起自己的书艺之路,杨小立说,与书法结缘,得益于长兄的熏陶。长兄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字。每逢春节,央请长兄写春联者络绎不绝。儿时的杨小立自然就成了长兄的“书童”,常常协助研墨裁纸。长期的耳濡目染,使杨小立对毛笔字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时常在剩余的红纸上涂鸦一番。上小学后,学校开设有大字课,杨小立非常喜欢,学习极认真,他所临摹的隶书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使其受到极大的激励。要写得一手好字的信念,自此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杨小立从小就十分渴望当一名军人,后来,他凭着一手漂亮的硬笔字,被部队招收入伍。在部队,因为字好,他先后在师部医院及汽车营当文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临写名碑名帖,苦练硬笔书法,其所写文字材料、宣传标语及所出的黑板报等,常常得到各级首长的表彰,其硬笔书法多次在全师评比中拔得头筹。因工作业绩突出,杨小立荣立二等功。
书法经过几千年的沉积发展,美不胜收,魅力无穷,也不知有多少人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与精神洗礼,让人终生不舍。杨小立就是如此,书法在他心中典雅圣洁,他对书法的感情很深很浓——说到书法,他兴奋;看到书法,他陶醉;练起书法,他入迷。就是在这种感情的支撑下,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杨小立对书法的热爱与日俱增。2007年前后,南阳卧龙岗下办起了画家村,开展了书画进万家活动。在朋友邀请下,杨小立也加入了这支队伍,并且小有斩获,这给他以极大的激励与信心。
随着书友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杨小立发现自己所写作品看不出师承关系,犹如无源之水。为此,杨小立决心找出一条合乎书法学习规律的道路。
这一时期,他大量阅读书法经典理论,从中寻根。一天,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的一段话映入杨小立眼帘:“学书必以古人为法,而后能悟生于古法之外也。悟生于古法之外,而后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也。”杨小立反复品味咂摸此段名言,逐步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入古就是要扎根传统,不仅要懂得古人的笔法和墨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临摹、体会并融会贯通,用心去体悟书写之道和自然之道。
杨小立开始寻古了。他最喜欢隶书,于是在汉隶中徜徉。东汉时期的重要碑刻《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为汉隶之精品,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在行家建议下,杨小立开始临写《曹全碑》,反复地读帖、临帖、背帖,尽最大努力临到与原帖相似。他非常用功,每天晚上陪孩子做作业,他在一边练字,孩子任务完成休息了,他还要练到夜里十二点,甚至到次日凌晨一两点钟,几乎天天如此。双休日和节假日,他极为珍惜,没有极特殊事情,他就一直伏案练字。用如痴如醉来形容杨小立对书法的入迷程度,恰如其分。
除刻苦练习外,杨小立还虚心求教。多年来,他多次得到马绍堂、余泽沛、王学锋、张世伟、谭洁波、王海东等老师的指点,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使自己得到了较快的进步。
书法在他笔端
在书法艺术之路上,每个人都经历过艰辛与付出,经历过困惑与豁然开朗,对此,杨小立深有体会。虽说他经过刻苦练习,将《曹全碑》临写得几乎能以假乱真,并且在创作中还能加上自己的理解,但是,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还是受到了挫折。他说,自己最痛苦与困惑的时候是2013年。这一年,中国书协举办的赛事有七八次,他基本上都投了稿,结果一次也没有入展。问题出在哪里?是书写的内容不对,还是章法布局不好?这些疑问时常在他脑海中盘旋,急得他是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经人介绍,他到镇平县拜访青年书法家、兰亭奖入展人、中国书协会员秦朋,让其指点迷津。秦朋热心予以点拨,指出其作品存在的问题。在秦朋建议下,杨小立开始临写汉隶《礼器碑》、行书王羲之集字《圣教序》与汉帛书。
通过研究,杨小立了解了以下知识:中国东汉重要碑刻《礼器碑》,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为书家所激赏,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的经典之作。自古以来,攻汉隶者,多以《礼器》为楷模。《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笔法精绝,笔势遒劲,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历来学者,无不奉为圭臬。汉帛书的风格特点是厚重朴拙,雄健俊逸;灵动舒展,流利豪放;用笔沉着,秀逸刚劲;笔力体势,富于变化。
再掘一寸,即见黄金。通过深入研习上述碑帖,杨小立悟出了隶书的精妙,他的书体日趋成熟,作品朴茂有趣。近两年,杨小立参加的书展主要以隶书为主,以《礼器碑》为根基,加入《曹全碑》之笔意,个别字取汉帛笔画,力争将《礼器碑》的骨力、《曹全碑》的秀美、《汉帛》的朴茂率真融入其中,使作品既体势工整、结构严谨、骨肉均适、俊秀清丽、波磔分明、方正有度、神韵超逸、法度两得,又烂漫多姿、笔情墨趣、不失飘逸。其作品以汉字为载体、以笔墨为手段、以性情为灵魂,呈现出极好的审美效果。南阳市书协原主席邱始钟先生看过杨小立的作品之后,大为称赏。
由于水平不断提高,加入中国书协以来,杨小立参加各类全国性书展或比赛,获得了多项殊荣,入展第七届中国西部(银川)房·车博览会美术、书法展、首届“岭南白沙奖”全国书法篆刻大赛等12次,获得第二届“将军杯”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三等奖等奖项5项,被同行们称为“获奖专业户”。
书法在他梦里
古人曾言: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其实,于书法而言,其味何尝不是愈久愈深?杨小立说,从事书法,一旦提笔,一生追求。沉醉书法,时时在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无限的精神愉悦,内心的享受真是妙不可言,书法,必定是自己终生追逐的梦。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融虚实于一体,讲究字外功。杨小立爱好体育,乒乓球打得相当出色;喜爱音乐,吹口琴、唱歌、跳舞均达到一定水平;爱读书,背诵了大量的古诗文。这些,使他的字外功深厚,为提高其书法水平具有良好的作用。
采访中,我让杨小立谈谈书法学习中的感悟,他毫无保留地说:学习书法,要注意四点。一是要选临自己感兴趣的碑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临帖过程中,要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临写,临得越像越好,要熟记字形与笔法。二是要有良好的心态。特别是业余爱好者,都有自己的工作,写到什么程度无所谓,不要去计较名利得失。三是要密切关注当前的书法形势和发展方向,适当在作品中吸收合理的因素。四是要坚持投稿,多参加比赛。参加比赛是对自己书艺水平的检验,也是克服惰性的法宝。每投一次稿,对自己来说都是一次提高。
艺无止境。杨小立说,虽然现在自己已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学习,丰富学养,坚持不懈临帖、读帖,加强理论学习,力求能深入剖析经典,把经典当成创作的源泉,与古人对话,与古贤沟通,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书体风格。
采访最后,杨小立读了一段极具抒情性的文字,以表达其精神世界:书法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以其不变的文化基调,衍生出千姿百态的生命风采,使一个个中华文明的不同发展时期立体起来,丰富起来,她使中华文明引以为骄傲和自豪。正因为她的古老,她才显得年轻;正因为她的厚重,她才具有无法颠覆的文化元素。她的经历、她的辉煌是我们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她是一条看得见的纽带,串联起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我相信,书法的明天会更好!
【敬告】为进一步展示我市以文塑城的重要成就,更好地推动我市文化艺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多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佳作,南阳日报特推出“文苑新锐”栏目,深入系统地推介我市近年来活跃在创作一线的中青年作家、艺术家,以期激励今人,启发后学。同时南阳日报刊发多种体裁的长篇文学作品。预约电话:1373312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