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习作教学思考
(2010-11-23 20:46:21)
标签:
杂谈 |
四年级习作教学思考
我班学生虽然已升至四年级了,应该说已经经历了一个从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过渡到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初始过程,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特别是男同学们,他们还没有适应这个过程。有些学生甚至产生畏难、害怕情绪,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写起来的作文,经常离题,缺乏生动,欠具体。不少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知识面窄,阅读习惯还未养成等现象。在作文训练中,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针对这些情况及四年级学生自身特点,仿写还是我指导学生写作的一条常用路径。因为模仿本身就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学说话是从模仿中得到进步,他们言行举止都是模仿中学来的,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将它应用于阅读教学中的作文训练——仿写,我觉得它是一种快捷、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文章形式、结构、思路、表达方式都可以进行模仿。但是具体语言表达与组织须学生自行思考运用。这样,让学生在作文练习时有了一定的依照和借鉴,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写作文的难度,有益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上周五,我布置学生写“争当四好少年”的文章,尽管晚上还把通知及要求发到几个平时写作好的同学电脑上,但昨天来还是愁眉苦脸的,不知从何下手。于是我今天找了几篇范文给大家看,有几位同学马上露出了笑脸:“原来是这样写的啊!”并表示要写得比范文还要好。
即使是仿写,在日常阅读教学之中,我觉得还是要注意:
第一、培养起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面;我利用自己管理图书的方便,课外去图书室寻找一些适合我班学生看的书籍给他们看。
第二、培养学生观察景物、人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文的顺序(如时间顺序、方位顺序、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方法。
第三、在学生习作评改中讲究方法,不能简单地给学生的作文定等级、定分数,综合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而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一个词,也要给予肯定。比如一次在读李奇航同学作文时,当大家听到“…同学们玩得五体投地,一个个非常开心!”时,都笑起来,李奇航呢,则满脸通红。我在让学生讲清这个词的意思后,说:“虽然这个词用在这里不恰当,但是我觉得还是值得表扬的,因为这个词我们没有学过,一定是李奇航同学从课外书上看来的,或是听来的。说明他记性好,听到看到就记住了;善于学习,能把他学到的新词用到作文中去,学以致用。”大家听了向李奇航投去赞许的目光。在下一次的作文批改中,我发现文章中的成语量大大增多了。
第四、教学中注意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写离不开读,只有读多了才能为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从课文的仿写开始训练,有助于消除学生作文的恐惧感,拉近读与写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逐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只要能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以阅读为手段,以培养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的,借鉴于课文,运用于写作,就有希望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作文点亮一盏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