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相机无反单反索尼尼康 |
自2008年松下DMC-G1发布以来,无反相机已经有5年的发展历史了。它在茁长成长、在成熟、在变得丰富多样,同时也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在此,ET分享一些关于当前无反相机产品的想法,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无反相机的出现意义』
2008年8月5日,奥林巴斯和松下联合发布了微型4/3系统标准,这也是首个无反光板、可换镜头、电子取景相机系统。到目前为止,包括三星、理光、索尼、尼康、富士、佳能在内的10余家厂商均推出了自己的无反相机系统。
无反相机的出现具有两重意义:对消费者来说,无反相机是一个相对于便携相机、单反相机外的新选择;而对厂商来说,零部件更少的无反相机可以将所有竞争者拉回到同一起跑线。除了取消反光镜和光学取景器外,无反相机还省略了独立AF/AE模块,而这恰恰是除佳能、尼康以外厂商的薄弱之处。所以,越是在单反市场不得志的厂商,就越早加入到无反相机这一新市场的竞争中。
『无反、单反的优与劣』
让我们先从性能、功能和价格方面,讨论无反相机相对单反相机的优与劣。
首先,在感光元件规格近似的前提下,无反相机与单反相机具有相当的画质基础。而在其他拍摄性能方面,新一代无反相机的单次对焦速度和连拍速度都有不逊于主流单反相机的表现。不过,由于无反相机不具备独立AF模块,因此在连续对焦方面仍要明显弱于同档次的单反相机。
其次,同品牌的无反相机与单反相机理论上可以提供完全相同的拍摄功能。随着中低端单反相机加入了触摸式液晶屏和引导模式,两类相机在易用性方面也不再有质的差别。
最后,在售价方面,无反相机在中低端市场是要具有更高性价比的(简单来说,4000元以内优先选择无反相机),但在中高端市场上,无反相机并没有因为零部件更少而体现出价格优势。特别是在8000元到10000元的价格区间内,大多数消费者会因为更在意感光元件尺寸而选择入门级全幅单反相机。
将以上三点做以小结:在性能和功能方面,无反相机能做到的,单反相机也能做到并且有可能做得更好;而在中高端市场上,无反相机相比单反相机并没有价格优势。。
『镜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一个可换镜头的相机系统中,镜头是与机身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整个拍摄系统的画质、体积和价格。而在镜头设计中,画质、规格和体积又是相互制约的。想要兼顾高画质、大光圈和小体积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势必要在这三者间做出取舍。
另外,与成熟的单反相机镜头群相比,无反相机的镜头群也存在选择余地较小和价格相对较高的问题。同样一机一镜时,无反相机还能比单反相机便宜一些;但如果再增加1枚远摄镜头和1枚大光圈定焦镜头,无反相机的总体开销可能就要超过单反相机。
这里,ET提出两条选购建议:需要恒定大光圈或者大变焦镜头的朋友,请优先考虑单反相机;已经购买无反相机的朋友,请在添置第3枚镜头前认真思考下是否准备继续扩充拍摄系统。
『无反,只是一种结构』
在无反相机诞生之初,绝大多数产品是以兼顾高画质和便携性为主要卖点的。但在今天,多样化、差异化的无反相机已经不能再与某种特征划等号。它只是一种相机结构:既有全画幅、APS-C画幅、4/3英寸等不同感光元件规格的产品,也有类单反相机、类旁轴相机等不同设计风格的产品。
在ET看来,小型化产品才是无反相机的主流发展方向。无论是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还是意图实现对佳能、尼康的逆袭,通过牺牲体积来换取高规格、高性能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我们做出选择变得更加困难。
后一篇:决定手机拍照画质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