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招拆招--化解孩子的“小脾气”

(2010-09-12 19:57:20)
标签:

化解

孩子小脾气

方法

育儿思考

杂谈

分类: 育儿思考

 

 

http://s11/bmiddle/6675cdaa4901b25d6301a&690



在没有孩子之前,每每看到有孩子就地打滚,或者抱着妈妈大腿使劲哭闹,我都会觉得这个孩子真是太任性了!但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所谓“任性”这个概念却随着微微的长大而逐渐被淡化了。究其原因,我想主要还是因为我更理解孩子了吧。

 

其实“小脾气”谁都有,但孩子的的“小脾气”多半都是有因可循的,只要处理得当,对症下药,孩子的“小脾气”很快就会消失于无形;可是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小脾气”,不去想一想为什么,而只是一味的不满足,不理睬,甚至责问,那么“小脾气”便很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形成烙印,或许这便是大人所谓的“任性”了。从这种角度,也可以说,任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结果

 

在微微两年的成长历程中,也无数次和微微的“小脾气”有过正面的交锋,针尖对麦芒的情况也有过,但结果通常两败俱伤。因此绝不提倡,仔细想一想,对于两岁的笑微微,我能成功化解她的“小脾气”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

1)适当的顺从;

2)转移注意力;

3)为孩子立界限;

4)高兴她的高兴,苦恼她的苦恼;

 

1)适当的顺从

其实很多在大人眼里的“任性”无非出于孩子爱玩的天性以及这个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

举几个小例子吧:

a 校园里前一段时间因为修缮工作在图书馆前堆砌了一个沙堆,这个沙堆自然成了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大孩子们站在沙堆顶上,小宝宝们蹲在沙堆边上,各得其所,甚是快乐。可是家长们对于这个沙堆却又不同的意见。很多家长嫌脏,看见这个沙堆不是远远的绕开了,就是说没带沙堆的工具之类,于是就总能看见小孩子们所谓的“任性”行为了,可是这真的是错在孩子吗?也有的家长会陪着孩子一起玩一会儿,但是只是一会儿,尽管孩子还乐此不疲,家长便不耐烦地以各种理由带着孩子离开了,这是小孩子的哭声总是最惨烈的,甚至比一开始就带孩子绕行的哭声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这又能怪孩子吗,孰不知孩子一次一次专注力的培养便是在这种家长武断的行为中被破坏了,多可惜啊!也有一类家长,态度很鲜明,脏就回家洗呗,孩子玩得那么专注怎么忍心打断,即使有想打断的念头也是征求孩子的意见,看孩子自己是否乐意,这个时候,孩子只会心满意足的玩完收工,又怎为用哭闹解决问题呢?

 

b 微微现在快两岁了,凡是都要自己来,袜子“我”穿,楼梯“我”下,要是大人中间帮忙了,她会气得哇哇大哭,然后把大人帮忙的部分推倒重来,这样的情况遇到了,我便不敢越俎代庖了,凡事都请示,“需要妈妈帮忙吗?”如果小人摇头态度坚决,我便不再插手,直到小人自己要求。

 

c 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个场景,大人再没经过小人同意的情况下,就把本属于小人的东西分享给了其他小朋友,孰不知小人会因此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产生强烈的占有欲和不安全感。所以尽管也希望微微大大方方,懂得分享,但也在把握这个度,会引导,但如果不愿意,就不能强迫,don't push your child! 我觉得这点很重要。

 

2)转移注意力法

这个方法估计是大多数父母常用的招数了,对于有些根本说不清楚道理的情况,转移注意力通常事半功倍。大多数两岁的孩子已经过了天天想走路的时候了,只要一出门,感觉路途稍远,微微便立刻嚷嚷着要“抱抱”,记得有一次我也生硬的说“妈妈不抱,微微自己走”,可是换来的是微微又抱大腿,又哭鼻子,这时迎面来了位长者,看见此状,连忙跑过来,一边抱起微微递给我,一边说,“抱抱孩子,不要让孩子有太多的负面情绪,要鼓励孩子,这样的孩子以后情商才高”。后来我自己也在反思,其实这些道理我的确明白,但实施起来却走了样。于是每当我希望微微自己走的时候,就会从她的角度出发,找寻认为比较能提起她自己走路兴趣的,比如“妈妈不能抱微微,妈妈累,微微自己走路快乐多,能自己上下坡,看野花,当小飞机,看小蚂蚁”。

 

不过,微微也非等闲之辈,这俩天不再直接说“要抱抱”,而是说“走太慢啦!”我没接她的话,而是转了话题,“微微咱们边走边唱歌好吗?妈妈唱,你跳,好不好?”微微爽快的答应了,自己边唱边跳,再也没提妈妈抱抱的事了。

 

3)为孩子立界限

 

尽管很多时候,我和微爸都“迁就”孩子,但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我觉得家长应该果断的说不,为孩子立界限。但值得探讨的是,其实很多家长也在为孩子立界限,生活中,我们似乎总能听见有些父母的抱怨,“这孩子怎么打也不听话”,我想这里还是有分寸和技巧的问题,事事立界限等于没有界限,还很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我认为,如何使家长的立的界限能真正立得住,成与不成取决于:

第一此界限是“真界限”,不是父母的情绪化的产物,这就意味着父母不能随随便便立界限;

第二父母立界限的态度是否坚决;两岁的孩子其实已经能充分感受到父母态度上的变化,和蔼可亲并不代表事事顺从,当立界限时“舍不得”,孩子的坏习惯可能也就不知不觉地养成了;

第三其实界限立不立得住是一个综合教育的产物,或许正是由于父母平时真正秉着尊重孩子的态度,并让孩子感受到这种爱与尊重,孩子才会以同样的尊重认真地思考你说的话吧。

 

4)高兴她的高兴,苦恼她的苦恼

 

微微有时睡觉前,说着说着话会突然伤心的说,“爸爸在哪呢?”

我告诉她“爸爸在工作”

她更伤心了“爸爸呢,微微想爸爸了”

我向她解释,“爸爸一会就回来了,爸爸得工作,没办法回来”

她就哭得更伤心了,泪蛋蛋花花地往下掉。。。

我就改变策略了,其实就是和她说一样的话“微微想爸爸了是嘛”

微微哽咽的回答,“是”但哭声明显减小了。

我又说,“恩,妈妈知道,微微想爸爸了,妈妈知道”

之后便慢慢的重复这句话。渐渐地,微微的哭声停止了,再过了一会儿,她已经自己翻了身子睡着了。。。

我不禁忍俊不禁,其实有时孩子就是要表达一种思想,求得你的理解而已。

 

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修为的过程,因为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哪一句话,哪一件事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怎样的影响。。。也相信化解孩子“小脾气”的方法一定远不止这几种,我也是一边教育,一边总结,一边思考,一边成长。。。所以写下此文与在跌跌碰碰中学做爸妈的博友们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