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凉州千年古刹——恒沙寺

(2017-03-24 11:57:13)
标签:

历史

文化

http://s14/bmiddle/001SkC4jzy79KBcZfmBed&690

凉州千年古刹——恒沙寺

/李元辉

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沙子沟村有一座闻名城乡的千年古刹——恒沙寺

恒沙寺东接大漠,北靠荣华公司,西临东大河,寺内建筑宏伟,树木掩映,香火缭绕,梵音不断,香客游人,络绎不绝自古就是武威佛教圣地之一。

恒沙寺相传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寺院最初坐落在土筑高台上,规模宏大,佛象庄严,常住五百多僧人寺前有一座十三层绿色琉璃宝塔内有小龛洞,供奉圆寂僧人的骨灰舍利寺后有二个荼毗窑用以僧人焚身往生据史料记载,因寺院初建时有火光样佛光出现,故名火星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著名古寺

火星寺名称的这个解释,虽然能说通,但未免有点牵强附会。从字面意思来看,火星寺是否与古代火神祭祀有关呢?

火是原始初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能源,学会利用火,标志人类文明的肇始。因此,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开始了对火的崇拜。古代房屋多为草木结构,一旦遭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古人祀奉火神,祈求禳避火灾。中国的火神崇拜源远流长,文献记载,官方祭祀火神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清末,是国家祀典的重要内容。每个州县都建有祭祀火神的专门庙宇,如火神庙、火德真君庙、火星庙、火德祠,不一而足。最初的火星寺之名是否与此有关,还有待专家学者考证研究。

火星寺历经一千余年,香火旺盛,到康熙年间,更名观音寺”,康熙皇帝曾亲赐御匾悬挂于山门之上。

1927年武威发生大地震,寺院殿宇全部毁坏,昔日兴盛的寺院成为一片残垣断壁,从此走向败落。文革期间,本就千疮百孔的寺院又遭到毁坏,至二十世纪70年代,延续一千多年的寺院仅存一片高台废墟。

1986年,寺院重修工作正式启动,虽然逐年渐有规模,但维修工程时断时续。1995年11月原观音寺被政府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正式更名为恒沙寺。恒沙的意思,一是佛似恒河沙数,永恒不灭,即多且广;二是该寺地处沙子沟东沿,与大漠接壤故名是否也有恒定大漠,减少风沙的愿景,不得而知。

1995年开始,寺院又开始恢复修建,陆续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殿、牌楼观音殿、五百罗汉殿、念佛堂地藏殿、钟楼、鼓楼、斋堂、僧舍、客堂等各殿供有佛、菩萨、罗汉、金刚护法等像40多尊。2013年11月30日,社会贤达捐资铸造、高达9米阿弥陀佛大铜像,供奉在恒沙寺五百罗汉殿内为恒沙寺又增添了一道庄严的佛像景观。

恒沙寺之恢复修建及发展盛况,主持观照法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2009年3月,由观照法师和张尚德老居士编辑的《恒沙寺复兴记》正式发行。《恒沙寺复兴记》以各殿堂的建筑风格、佛像雕塑绘画艺术为素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文字对恒沙寺的复兴做了详细介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