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的幼儿语言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幼儿语言教育
陈丹辉
除了专门的语言教育和当众的语言表演,渗透在各个领域的语言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随机的语言教育,也很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指导要点”第二条规定:“幼儿语言的发展与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发展密切相关。”所以,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语言领域的事,应体现出整合性的特点。幼儿在健康、自然、社会、艺术等领域的学习中,同样离不开语言工具。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让幼儿在学习各领域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语言对幼儿其他方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样,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要求幼儿在完成绘画或手工作品后,讲讲自己创作出的作品,甚至用自己创作出的人物讲故事;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语言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那一串串音符、节奏及旋律变化的背后,幼儿会凭着他们对音乐的特别情感和特殊领悟力,想张嘴说些什么,如在音乐欣赏和唱儿歌、跳幼儿舞等活动中,可以请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欣赏的感受,朗诵歌词,就舞蹈动作编故事等。特别是在唱儿歌中,歌曲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唱着充满韵律感的诗歌体的歌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可从中感受音乐与文学语言的双重美感,通过说唱结合,更能促进幼儿有节奏地说的能力。在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有关客观世界的信息,可以让幼儿讲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感受,提出疑问,抒发愉悦和惊奇的情绪。还可以鼓励幼儿互相间积极的语言交流,包括描述自己的发现、讨论不解的问题和评价同伴的探索结果等;体育活动可发展幼儿听指令做动作的听话能力,或阅读图文做动作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身姿、手势等态势语。教师要把语言教育渗透到各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去,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为强调语言教育而忽视其他领域的教育。
全语言教育的理论也提倡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之余,将语言的学习渗透贯穿在各个领域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语言与情境密切配合,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同时,取得家庭在幼儿语言教育上的支持与配合,因为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乐的港湾。
《纲要》认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地‘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交往。”教师要重视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际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寓语言教育于一日生活(来园、进餐、睡觉、如厕、盥洗、饮水、散步、做操、户外游戏等)之中,在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有的幼儿吃(chi)和湿(shi)分不清,教师就应利用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个别的发音训练。进餐时问:“你吃的是什么?”;洗手时问:“毛巾放在水里就怎么样了?”教师与幼儿单独交流时,可以针对幼儿具体情况,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如体育活动后,或者午点前的时间,幼儿的情绪比较兴奋,教师可以安排他们自由交谈,这样既可以调节好他们兴奋的情绪,又可以发展语言能力。教师要鼓励幼儿同伴之间的自由交谈,并在巡视的时候,相机引导幼儿扩展谈话内容。如幼儿园的活动区角是每个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的最好去处,在这里,他们兴味盎然,教师应相机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说。如幼儿在观察自然角饲养的小金鱼时,可以尝试描述它们的外形、行动。
在日常生活这一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环境中,幼儿接触到的词句都是与具体的事物、动作同时出现的,同时作用于幼儿的听觉和视觉,这样比较便于建立音——义之间的联系,易于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多是常用的、反复出现的,这样能加深幼儿的印象,做到正确使用。如幼儿每天漱口时,让他们一边漱口一边念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咕噜咕噜吐出水。”幼儿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很自然地就接受了这些话,而且乐意边洗边说,效果很好。
幼儿在画画、做游戏时,常常自言自语,如“先画个太阳,再画一朵花,再画两只蝴蝶……”,“不对,这里画错了,把它擦掉……对了,好看了……”,其实,这是幼儿在进行“出声的思考”,最好不要打扰。成人大多数时候是借助不出声的内部语言进行思考的,但在面对复杂而困难的任务时,往往也会像幼儿那样自言自语。幼儿喜欢自言自语,也是通过反馈,达到自我练习语言的目的。
幼儿睡前,更易受环境的影响,这种由文学语言、优美音乐构成的艺术熏陶情境能深深吸引他们,调动他们愉快恬静的情绪,从而充分发挥他们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功能。心理实验证明,默诵后的睡眠有利于记忆。教师和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幼儿睡前倾听的内容和时间,坚持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发展幼儿语言,而且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记忆能力。
在集体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倾听、理解并执行教师的指令,在此基础上,学习用语言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行为,协商同伴之间的协作,调解同伴之间的纠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
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要加强家园共育的语言教育方面的研究,正确指导和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使家长了解自己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父母与孩子言语交际的注意事项等。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父母的关爱和鼓励是至关重要的,父母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不错过任何与孩子说话的机会,有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如果父母没有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和回答幼儿的提问,很少平等地和幼儿交流,他们孩子的语言发展将由于他们的错误做法而低于正常水平。善于与孩子交谈的父母,其子女的语言能力明显高于那些少言寡语父母的子女。
作为家长,在家庭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家长要使用普通话,做好规范言语的榜样
家庭中,家长应以身作则,自觉使用普通话,努力做到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法规范,声调自然而适中地与孩子进行日常交谈,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为孩子创造发展口头语言的普通话环境,从小培养孩子学说普通话的兴趣。
2.
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多讲、多练
家长应该以聊天的方式,有意识地寻找孩子乐于并善于表达的话题,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处在幼儿期,提倡成人做“话痨”式的家长,见事说事,见物说物,这样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家里如果来了客人,更要鼓励孩子与客人讲话。
3.丰富孩子的生活,充分利用孩子感兴趣的周围景物,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幼儿学习语言与周围的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他们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可以说丰富的生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源泉。因此,家长应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有意识地让幼儿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从而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家长可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或去书店、游乐场、动物园等适合幼儿的社会环境中,充分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去说,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在玩的过程中教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如和小草说,和蓝天说,和小动物说,和植物说,和别的小朋友说,和售货员或管理员说……说孩子眼里发现的每一个新奇的东西和感受。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4.睡前讲故事
睡前讲故事是多么温馨幸福的亲子共读时光啊,孩子依偎在妈妈、爸爸身边,听着有趣的故事,不但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语言的熏陶,还能自然而然地培养起阅读的兴趣。此时家长可适当的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让孩子通过说来表达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等,从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充分利用各种视听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
通过电视机、录音机、影碟机、电脑等视听媒体,让孩子在喜爱的动画片、录音故事等直观视听材料里学习语言。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比如,很多幼儿在看过一两次电视上的广告后,就能流利地说出广告语了。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应该随人、随事、随物、随时、随地、随境地实施语言教育,抓住一切时机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渗透的语言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随机的语言教育,往往容易被忽略,从而错失了一些语言教育的良机。其实,语言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幼儿的各项活动和生活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在《纲要》的指导下,根据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和心智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语言教育计划,不断完善改进原有的幼儿语言教育评价体系,在组织专门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教育活动的同时,也关注渗透的和日常的语言教育,使之和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彼此配合,相互补充,将幼儿的语言发展落到实处。
http://s3/middle/6674c569t9127ea9bccb2&690&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