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十月读后感
(2017.10)
读米宜依的旋律《一块钱所传递的》
(10.01)
米宜依君2017.01.16挂出的《一块钱所传递的》一文,记载了两个关于一块钱的小故事。其一是一位旅日画家回国写生,某次乘公交,因为没有一块钱零钱而不知所措时,一位也在候车的女士把手里的一块钱递给了他。他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车就开了。一年后的2017年1月,那位旅日画家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寻找这位给他一块钱的女士,要亲手送她自己的画册,并邀请她出席自己的画展。这位女士就是米宜依。其二是若干年以前,一位女士外出公务,返回时,发现公交月票不见了,身上又没有零钱。她掏出一张百元钞票向街边一位卖报的老大爷买报,想借此换开那百元大钞,那老大爷却没有这么多钱可以找,情急中,这位女士竟然开口向卖报的老大爷借一块钱。老大爷迟疑中,一位先生递过来一块钱,解了她的燃眉之急。这位女士也是米宜依。老头曾拜读过米宜依君的这篇文字,这次重读,依然被深深感动。
小善之为善,于心大美哉!
人人能若此,何事不欢咍?
●
读品闲斋主人《读书》
(10.06)
品闲斋主人大作《读书》云:“今日得宽余,倚窗勤读书。篇篇含哲理,字字媲玑珠。彻悟知为道,躬行不作奴。人难防出错,贵在少迷糊!”何谓读书?老头以为真读书者有如下特点:一、持之以恒。二、力求甚解。三、学以致用。所以,读书并非易事。至于彻悟,更是难如登天,真正彻悟者,大多是宗教创教者,如释迦摩尼,如老子。芸芸众生,殊难彻悟,能大致懂得为人之道,就很不错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于为人之道似懂非懂、不懂装懂者亦不在少数。
读书诚不易,彻悟更加难。
所以尘寰内,多是野狐禅。
●
读静心楼主人《一斛珠》
(10.06)
静心楼主人《一斛珠》下片云:“秋水伊人流鸩药,逆鳞之士已寥落。云天海外栖公爵。皮里阳秋,谁叹苍生弱。”老头读后有感,也是弱者的声音!
皮里阳秋怨,由来史上多。
胳膊拼大腿,有怨又如何?
●
读日月明王《倦客愁归》
(10.11)
日月明王《倦客愁归》诗云:“此地桃花谢,归舟入大风。帆前山又雨,如此怎从容?”是啊,桃花岛上桃花谢了,游客倦了,一叶轻舟入大海,狂飙突起,大雨倾盆,怎么样才能从容不迫?老头思之良久,以为别无他法,唯有置生死于度外,淡定中才有从容,然后奋力一搏。
生死一条命,任他风雨狂。
从容源淡定,不弃是慈航。
●
读一声鹤唳君《思佳客·三位奥运女冠军嫁近50岁老头》
(10.13)
三位体育明星张怡宁、伏明霞和刘子歌退役后,都与长自己二十余岁的男人结为终身伴侣。一声鹤唳君为之歌咏,作《思佳客》词一阕赞之。老头记忆中,自杨振宁教授与小自己五十四岁的翁帆结婚后,虽然坊间时有非议或调侃,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开放,对于年龄差距大的婚姻,已经比较宽容,趋于认同了。
情爱为私秘,婚姻尚自由。
明星非另类,一样竞风流。
●
读菡萏原酸酸老秀才《五绝·炎凉》
(10.14)
菡萏原酸酸老秀才《五绝·炎凉》诗云:“塞上山巅雪,江南桂下香。人言殊谤誉,天意惯炎凉。”既斥人言,也批天意。老头以为,世态炎凉,寻常事也,俱是人情,无关天意,对应之道,全在自己,遂成一绝留点评栏。
世上寻常事,人言谤誉时。
炎凉谁管辖?请看傲霜枝。
●
读黄花疏篱君《七律·闭门隐市》
(10.14)
黄花疏篱君《七律·闭门隐市》首、颔联云:“闭门隐市却嚣尘,但写梅花便入神。若得清闲无俗事,何愁自在不仙人。”老头欣赏之外,更多羡慕。
闲写梅花韵,悠游自在身。
疏篱无俗事,可意胜仙人。
●
读艾奈奇纳君《最高楼·秋心》
(10.15)
艾奈奇纳君《最高楼·秋心》词,以“寒蛩”“斜月”起兴,以“红鳞”“紫翼”收束,其间还有“雁书”“苍梧”“沈腰”“潘鬓”“红叶”“晨露”等等,所用意象之多,就为一个“愁”字,诚得铺陈比兴之要义也。老头于此心得之外,联想到前贤、时人和自己吟秋唱愁之作,另有一番感慨,凝成如下一绝。
秋心何用问,亘古只言愁。
万物难承载,人间尽白头。
●
读黄花疏篱君《浣溪沙二首》
(10.25)
拜读黄花疏篱君《浣溪沙·问月》《浣溪沙·静江夜》后,摘其词句凑得如下一绝留点评栏。
冷月何堪问,高楼客独茕。
孤灯江夜静,断雁带潮听。
●
读梦音君《浣溪沙》
(10.28)
梦音君《浣溪沙》有句云:“投眼奈何唯囁囁,題糕無可只呵呵,殿堂穹頂看星多。”老头拜读之后,似有心会,摘取现成词语成一绝。
嗫嗫复呵呵,徒然叹奈何。
问君之所以,穹顶烂星多。
●
读清风博主《绝句·潇湘旧怀》
(10.29)
清风博主《绝句·潇湘旧怀》云:“世事历来由性子,孤身独独去飘零。一从别后枉离恨,看惯寂然荒妙龄。”虽云“看惯”,实则懊悔。于是,老头想起电视里曾经播出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老先生通过电视寻找青春年少时相恋却因故未能牵手的她,而她,也初心未改,遂得晚年而偕秦晋。时下“初心”一词深入人心,于党之治理国家,须初心不改;于个人之爱情婚姻,亦是如此也。
青春虽已误,晚岁盼重逢。
只要初心在,黄昏亦妙龄。
●
读庄主《偏安》
(10.30)
庄主《偏安》诗有句云:“浅尝辄醉愁欺酒”。借酒浇愁,常事也。因愁易醉,常理也。不怪酒愁欺客,却说酒欺愁,新奇也。老头喜欢。转念想到:愁到极致,以自尽求彻底解脱者不少见,而借酒浇愁到醉的固然很多,却鲜有因此而醉死的,这却是为何呢?
借酒浇愁日,愁欺寡酒时。
缘何无醉死?只有自家知。
梦音君有感留玉
穹顶烂星多。徒然叹奈何。
胳膊拼大腿,有怨又如何?
儒生留玉
读书实不难,尽在得闲缘。
一目十行过,灵台不许沾。
何人不白头,何必复生愁。
何若一杯酒,何时不悠悠。
墨篮留玉
飞瀑生风山起雾,青峰隐约云深路。
谁持彩笔踏歌来,闻得清商天际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