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词四阕·次韵艾奈奇纳君《梅·荒斋》《梅·情探》《梅·案头》《梅·赋别》

(2017-01-31 10:50:43)
标签:

咏物

次韵

艾奈奇纳君

系列

原创

分类: 素心词
    艾奈奇纳君咏梅系列十四章,老头很是喜欢。这里拙和四章,此前似乎还曾有拙和,但记不清楚了。待查点清楚后,当把未曾拙和的补上,以为学习之途。

洞仙歌·次韵艾奈奇纳君《梅·荒斋》
(2017.01.30)
 
    诗人心眼,为寻梅肠断,一路相思痛无限。忆涧旁荒宅、屋后崖边,春光浅,一树清香幽远。
    荆榛封绝艳,雪暴林深,安得青衫独相见?幸竹为诤友、兰菊相知,亲飞片,犹远朱门琼馆。赞无欲无求、立红尘,任世俗炎凉,与冬春暖。
 
【注】片:雪。唐·方干《叙雪寄喻凫》:“密片无声急复迟,纷纷犹胜落花时。

 
艾奈奇纳君原玉共赏

數年前獨自循一蜿蜒荒徑至山深林密處,遇一依崖傍澗頹垣荒宅,其屋後有株老梅蕭然獨處。那年冬天大雪瀰漫,我仍憑羊腸小道依稀痕跡前去為伴為賞,回來時幾乎埋身雪窟。數日前欲再探訪,荊榛塞路,已不得入彼山矣。想來歲寒三友互伴互慰,那株老梅定然風骨依舊,悵惘之餘,亦可略略釋懷。遂取晁補之同調同題韻,草成一闋,隨風寄去。

為誰青眼。更為誰望斷。一徑荒蕪思何限。憶那年尋夢,躑躅山阿、苔痕淺。料得孤芳未遠。    休言伊冷艷。應是輕裘、肥馬儇薄子難見。汲春精夏髓,秋冽冬凜,凝千片。點化荒齋瑤館。料崖竹巖松嶰邊蘭,肯解語、三冬跡遐情暖。

案:《洞仙歌》異體甚多,晁補之此闋體格大異尋常正格,取韻繁密。

望,有平、仄二聲,此取其平;凜,平聲作巨金切,仄聲作力稔切,此取其平。


踏莎行·次韵艾奈奇纳君《梅·情探》
(2016.12.27)

有愿难思,有情难诉。清风朗月皆无助。唯余梦里暗香飞,疏影不留流泪处。
应许芳心,应知襟素。春花冬雪无需妒。伊之傲骨我之魂,曾约三生伊领路。
 
艾奈奇纳君原玉共赏

 

月下相思,筆端相訴。馨香杳渺渾無助。心留山館繫寒枝,夢破荊榛纏足處。    怎慰孤芳?怎親幽素?情知雪恨霜嗔妒:月華如練舞千山,為我探伊鋪綺路。


高阳台·次韵艾奈奇纳君《梅·案头》
(2017.01.30)

    寂寂荒郊,皑皑雪野,向来天赐瑶庭。难与逍遥,为谁独立娉婷?孤山已逝孤襟客,纵相思、独自嘤嘤。盼生生,只伴骚人,雅赏楸枰。
    寒斋我自痴心久,愿伊能知我,意笃魂凝。案牍留香,银瓶玉蕊相成。闲时共唱西洲曲,把疏狂、影入云屏。喜平生、一介书生,尽许卿卿。
【注】艾君原玉与拙和,都在三处韵脚用了同一个“生”字,但意义各不相同。第一处“生生”为语助词,第二处“平生”之“生”指人生,第三处“书生”之“生”指人。


                                        艾奈奇纳君原玉共赏

 

剪剪風前,霏霏雪下,依依辭別瑤庭。澹澹蕭齋,几几案案娉婷。幽幽羌管來天際,伴麝唇、檀齒喁嚶。俏生生、貝迸琴牀,珠墜棋枰。

癯癯寒士蕭閒趣,擘拳拳情愫,萼底銷凝。餘意悠悠,盈盈眸畔吟成。朝朝暮暮光陰轉,把綢繆、盡錄詩屏。印來生、汝作書生,我作花卿。


薄倖·次韵艾奈奇纳君《梅·赋别》
(2017.01.31)

    世无常态。趁此际、深情盼睐。应知我、三生三世,愿与结同心带。怨天公,遑顾风流,徒然叹息成无奈。去处问烟波,香消玉殒,便有禅机真解?
    时尚远,繁华隐,回老宅,垂竿种菜。崇山探曲径,寻君幽会,冰崖雪窟全无碍。有生当再!纵荆榛挡道,何如挚意归蓬赖。徘徊不舍,幸喜云开月在。
【注】蓬赖:蓬赖麻直。《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艾奈奇纳君原玉共赏
 

今冬氣溫偏暖,老宅臘梅已現疲態。怕到別時成黯然,步韻賀鑄同調詞,預賦離聲。

大風流態。此孤傲、何求青睞。恁輪轉、雪雕霜刻,頻減數分衣帶。卻依然、犖犖昭昭,徒教陰事嘆何奈。問睥睨三冬,孰英孰俊?會得時髦真解。

割紫陌,輕紅翠,一笑遠,曲江拾菜。天高皇帝遠,有閒無債,探花嚼馥全無礙。問如何再?早知心合意,何需形跡為依賴。此番縱別,這段高情永在。

賀鑄同調詞寫的大約就是本意:薄倖。記得筆友疏籬說過不喜香艷,我也是;且我更不喜幾個老兒如歐陽修、蘇軾、賀鑄等在詞中耍弄輕佻,寫些隱約含糊的“春詞”。我在老宅與臘梅親厚,親厚的反面即是薄倖。想起大弟體會我退休時的心態“老子不帶你們玩啦”,對曾經的職場中的那些齷齪人、事,那就是我的薄倖!

陰事,謂陰氣用事。《後漢書》:“陰事終而水宿臧。”《注》:“立冬之後,盛德在水,陰氣用事,故曰陰事。”

髦,俊傑。《··思齊》:“古之人無斁,譽髦之士。”《爾雅·釋言》:“髦,俊也。”《注》:“士中之俊,如毛中之髦。”

 

唐俗,農曆二月二曲江拾菜,士民遊觀其間,謂之挑菜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