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说“孤平”——古体诗词写作谈之六

(2016-05-12 12:29:41)
标签:

文论

古体诗词

格律

原创

分类: 无心文
试说“孤平”
——古体诗词写作谈之六
(2016.05.12)

    拙作《七律·天下几分是乱弹》挂出后,有博友指出,我从博友此心绻绻君那里借来的“天下几分是乱弹”之句,内容不错,但作为律诗中的句子,却是犯孤平了。
    孤平,诗家之大忌也,当然是不能犯的。然则,我为什么还是用了,且用其转起了辘轳?这源于我对孤平之说有所保留。
    何谓孤平?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如此说明的:

    在B式诗句里,如系五言,第一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如系七言,第三字的平仄必须分明。换句话说就是B式   的头节上字必须依照规定,限用平声,也就是:
        1.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平仄仄平”;
        2.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如果近体诗违反了这一个规律,就叫做“犯孤平”。因为韵脚的平声字是固定的,除此之外,句中就单剩一个平声字了。孤平是诗家的大忌。(《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12月新1版P85页。以下引用文字,均出自该书该版。)

    简而言之,所谓孤平,就是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衡量“天下几分是乱弹”,很明显,它没有犯孤平。
    但是,王力先生在接下去的论述中,对孤平有了更严格的解释:

    以上所举,五言一百六十九句,七言三十八句,都没有犯孤平。......B式诗句都如上文所说,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必用平声。唐宋诗人们宁愿“二四六”“不论”,对于这种五言的第一字和七言的第三字绝不肯随便用一个仄声。(P88)

    原文在“必用平声”四个字下面还加了着重号。这就是说,所谓孤平,不单只是看除韵脚字外是否只有一个平声字了,还要看五言的第一字和七言的第三字是否是平声字,如果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了仄声,就犯孤平了。
    请大家注意,“必用平声”与“绝不肯随便用一个仄声”是有区别的,前者排除了用仄声的一切可能,后者则留有余地,即在某种特许条件下,此处还是可以用仄声的。
    那么,这种特许条件是什么呢?《汉语诗律学》将第一、三、五字的不合平仄之拗分为三种,其第三种表述如下:

    (三)B式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头节上字)的拗(即孤平)可称为丙种拗。诗人对此,绝对避免,否则必须补救。(P90)

    怎么补救?请看:

    (三)诗人对于丙种拗,是必须补救的;否则就像上节里所说,犯了孤平。补救的方法是本句自救。五言的B式句子里,第一字该平而仄,则第三字必须用平以为补救(这样,除了韵脚之外还有两个平声字,就不至于犯孤平);七言的B式句子里,第三字该平而仄,即第五字必须用平以为补救。七言第一字用平声是不中用的,因为它的地位太不重要了。(P96-97)

    很明显,所谓特许条件,就是五言用第三字补救,七言用第五字补救。七言的第一字用了平声也没有用,补救不了!
    我的保留就在这里:七言的第一字真的就不能补救了吗?或者说,七言的第一字就那么不重要吗?我们知道,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包括所有的拗救,其本质是保证诗的音乐美。四声的区分是汉语言独有的特点,它使汉语言具有独特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长短徐急,具有音乐美。而近体诗将汉语言固有的这种特点,用平仄格律予以强化,使音乐美更加集中、明显、突出,从而使诗歌的内容得以得到更好的表达。这是近体诗历几千年而仍然被国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体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体量很小,五言绝,仅十、十字;七言绝,也只二十八、五十六字。不但在内容的表达上字字金贵,在音乐美的建构上,同样字字金贵。即以七言B式诗句丙种拗为例说明之。

    (一)七言B式诗句的标准形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不加补救的丙种拗是:仄仄仄平仄仄平。(第三字该平而仄)
    (三)经典补救后是:仄仄平平仄平。(第三字该平而仄,第五字该仄而平,加以补救)
    (四)非经典补救后是:仄仄平仄仄平。(第三字该平而仄,第一字该仄而平,加以补救)
    (五)经典补救加非经典补救后是:仄仄平平仄平。(第三字该平而仄,第五字补救了,第一字也补救)

    试比较上述五种诗句的音乐美感,如果以标准形式为最好,则最差的是不补救和过度补救,即第二和第五两种;第三和第四两种,是不相上下的。细加分析,我们还会发现,经典补救方法即第三种方法造成了头三字的三连仄,而在七言律句四种形式中,只有A式有三连仄;而非经典补救方法即第四种方法,没有造成三连仄现象,更接近标准形式中的多数形式。所以,如果不说用第一字补救丙种拗更好,至少不比用第五字补救来得差。若只拿(二)和(四)比较,我们也会明显地感觉到两者之间的区别。这就说明,七言律句的第一字并非因为距离韵脚最远就不重要了。在标准形式下,第一字的不合平仄(即《汉语诗律学》中的甲种拗)不会对诗句的音乐美产生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不会有负面影响,所以无须补救;但在乙种拗和丙种拗的情况下,第一字的作用就不可以简单视之了。
    所以,我不认为,七言B式诗句的丙种拗只有用第五字补救一种方法,第一字同样可以补救。如果在同一联中另一句也加以补救,当会形成一种别样风格,值得一试。所以,我不认为“天下几分是乱弹”犯了孤平。
    
    其实,孤平并没有人们相像的那么绝对地可怕,五言律诗中,就天然地存在一个孤平句:仄仄仄平平。

    最后声明两下:(一)老头学识浅陋,管窥之见,也许大错,如果那位有不同看法,尽管放胆直言,老头绝对虚心学习。(二)之所以来个“之一”,是也许会有之二和之三,等等,但不知道何时会出来。
    
    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