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绝·瘗鹤铭

(2015-01-26 07:48:50)
标签:

咏物

瘗鹤铭

天公

碎玉

原创

分类: 凡心诗

七绝·瘗鹤铭

(2015.01.10)

 

瘗鹤名高天地惊,雷轰电劈坠江中。
原来造物心胸窄,只许人间留碎琼。
 
 
 
 
 
 
碑林中称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是我国保存价值极高的二铭之一,即南有镇江《瘗鹤铭》,北有洛阳《石门铭》。瘞是埋藏之意,《瘞鹤铭》即葬鹤的铭文。
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他平生极爱养鹤。在他家门前有一鹅池,他常以池水洗笔,以鹅的优美舞姿丰富他的书法,故而他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称。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的一对仙鹤不幸夭折。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敛了仙鹤埋在焦山西麓含泪挥笔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以示悼念。其字体游洒苍劲,别具一格,为稀世珍品。
瘗鹤铭原刻在焦山西麓断崖石上,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北宋熙宁年间修建运河,从江中捞出一块断石,经辨认,此断石正是史书上记载坠落江中的《瘗鹤铭》的一部分。一百年后南宋淳熙间运河重修,疏掏工人又打捞出四块。送至当地县府,经考证,这三块断石也是《瘗鹤铭》的一部分。这样,与先前打捞上来的那块断石拼凑在一起,正是失传很久的《瘗鹤铭》。到了明洪武年间,这五块断石复又坠江。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不惜花巨资募船民打捞,终于在距焦山下游三里处,又将这五块残石捞了出来,仅存八十六字,其中不全的有九个,但仍可见字体潇洒苍劲,别具一格,书法价值极高,确为稀世珍品。
乾隆二十二年嵌于焦山定慧寺壁间。1961年将其移入碑林后院,粘合嵌于壁间,外建歇山顶半亭保护。
五方《瘗鹤铭》残石,共93字。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尚有很多缺失。自此,《瘗鹤铭》残石的打捞成为萦绕在学术界的一种情结1997年,镇江博物馆和焦山碑刻博物馆联合对瘗鹤铭残石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古、打捞,发现了二字,但仍残缺很多。在打捞出水的1000多块山体落石中,经过清洗、拓片、辨识、鉴定,再与前人考定著录的《瘗鹤铭》铭文对照,能够初步认定石块上”“”“之遽4个字内容相吻合,字形大小、文字式样、笔画形态都已经具备了东晋六朝由隶至楷的书写特性,也与《瘗鹤铭》书风相一致。
《瘗鹤铭》碑之所以为古时书法家所推崇,是因为它是隶书发展成楷书的演变过程中著名石刻之一,也是我们今天研究书法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苏东坡评价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明代王世祯说:此铭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字体结构,有草书圆劲之势,有汉隶瘦制之笔,又有篆书的筋脉。
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究竟是何人所书?历来就有争议。宋人黄长睿考证它为梁代陶弘景所书。陶宏景隶书、行书均佳,当时他已解官归隐道教圣地镇江茅山华阳洞,故认为属于他的墨迹。另一说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还有以为唐代王瓒、顾况所作,但均无确据。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
                                  【以上图片和文字资料均来自博友百家词墨宝堂主的博客  诚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