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善用平衡术
怀德 文贵 长海
平衡,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工作艺术,是领导干部调适能力的具体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班子团结协调、很具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的班子却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病入膏肓,一盘“散沙”,工作难以推进到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能否科学适度地用好“平衡术”。而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就是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通盘考虑,找准工作的平衡点,把多种因素调整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为同一目标而集聚力量,实现工作效率和社会贡献的最大化。
一是班子结构的平衡。班子结构是班子的生命,班子结构的平衡是班子稳固、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一把手”是班子的“主心骨”,必须具有平衡能力,应具有广博的知识体系、阔大的心理容量和完善的人格魅力。班子成员之间要形成合理互补的平衡结构。在智能结构上,既要有创新型的思想家、条理型的组织家,也要有实践型的实干家;在专业结构上,既要有管理型的人才,也要有专业型的人才;在素质结构上,既要有活泼开拓型的,也要有冷静稳重型的;在年龄结构上,要有一定的梯次,保持纺锤形的动态平衡。
二是用人策略的平衡。我国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曾说过:“凡是成就大事业者,无不是带领着一大群才性各异、秉性不同,既有才能,又有毛病的人打天下的”。“用人”的内涵:一是使用,二是提拔。在使用干部上,领导者要善于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制定人才互补机制,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形成能量聚合,产生整体合力。在提拔干部上,领导者要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既要看到视野范围以内的,也要考虑到视野范围以外的。在提拔身边的、用着顺手、感觉顺心的部属时,要通过民主渠道,听取集体的意见,这样既会使大家心服口服,防止班子内部产生“非议”,又能把能人遴选到其适合的岗位上来。
三是人际交往的平衡。人际交往,人之常情。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基于所处的位置和拥有权力的特殊性,则必须慎之又慎,正确摆正与亲戚、朋友、老乡、战友、同学和部属之间的关系,与他们等距离交往,保持一种同等的、平衡的亲和力,不因“裙带关系”就亲近谁,不因“对已有用”就偏爱谁。与自己交往过密的,要有意拉开距离;与自己接触比较少的,要创造机会主动接近。
四是个人情绪的平衡。人总是生活在矛盾之中,每天的是非得失总在影响着每个人的情绪。领导者同样也摆脱不了喜怒哀乐的困扰,同时领导者的心情还会在不知不觉间传递给部属和他人。如果领导者没有超然于事物之上、善于解脱自己的意识和节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故。因此,领导者必须科学调控自己的心态,有意识地平衡喜怒哀乐的情绪,不喜怒无常,让人捉摸不透,不冷若冰霜,拒人千里之外,要保持一颗健康向上、充满乐观的平常心。
五是兴趣爱好的平衡。人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爱下棋,有的爱收藏,有的爱书法等等,不一而足。但领导者的爱好却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容易诱发部属的趋同心理,更有甚者会投其所好,成为投机者打通“关节”的突破口。为此,领导干部要慎对兴趣爱好,科学取舍,把握平衡。扬积极向上的兴趣,抑低级庸俗的爱好。在展露兴趣爱好时要注意场合、把握适度,防止造成负面影响。平衡是领导干部有效组织开展工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这里所说的平衡是指实事求是的、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的适度的平衡,而不是为了局部的或者个人的利益而“谋求”的无原则性的平均与照顾。工作中,既要防止“左”和“右”两个极端,用发展的目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又要防止折中主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充分发挥党内、社会、舆论等途径的监督职能,防止“平衡”变味。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海安县委组织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