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比较

(2011-10-12 09:32:2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心理
   

      

        20世纪以来,国外学习理论从心理学意义上区,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派别,即以桑代克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以苛勒为代表的认知派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格思里、赫尔、斯金纳、托尔曼、班杜拉等人;知派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苛勒、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威特罗克等人。应该说,这两种国外学习理论的主要着眼点都侧重在研究教学过程中双边的基本规律,都曾经或正在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但二者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还是存在一定分歧的。 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1、学习前要重视学习的准备和预习工作。桑代克提出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解释为:在行动单元准备行动时,该行动会产生满意的结果。这就表明学习者在学习时提前准备和预习才能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2、学习过程重视强化。桑代克的练习律中的作用律废律都是强化理论的表现,正所谓“不用即退”强调反复的刺激强化与反映之间的关系。巴甫洛夫也认为强化是通过不断地反复地无条件刺激而实现的,只有不断强化练习才能避免刺激的消退效应的出现。赫尔认为惯力量是强化作用函数,也就是说,练习的次数越,习惯力量就越强,每次尝试也都受到强化。斯金纳他明确了正强化与负强化概念,区分了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的本质差别,且提出了固定间隔强化、可变间隔强化、固定比例强化和可变比例强化四种模式。以上表明学习过程中强调加强和练习的重要性。

3、学习后要重视复习的效果。所谓温故而知新嘛,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中提到的消退抑制理论都是为了说明复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还有格思里和班杜拉都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二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把研究的视角从传统的关注学习过程内部规律转移到更加关注学习主体———学生以及师生关系等影响学习质量的更宽泛的变量因素上来,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认为学习不是引起学习主体的行为改变”,而是引起学习主体内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这种观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是:重视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加涅认为学习主体的变化并不仅仅是外部刺激的结果,是学习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布鲁纳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是:重视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奥苏伯尔建立了有意义学习理论便是重视结构的重要体现,提出的认知结构即是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知识结构。三是重视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加涅认为学习过程是很复杂的,强调学习应该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还有皮亚杰把认知发展阶段分为我们熟悉的四个阶段以及布鲁纳把学习划分三个阶段(动作表征阶段、映象表征阶段、符号表征阶段)都表明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强调阶段性的学习。

根据以上的比较我们不能说哪个理论不好或者是哪个理论好,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遵循一定的规律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主义在当时的环境下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机械的培训中作用很明显,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当时的背景下也是很有意义以至到现在都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