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案例设计与实践

(2010-04-27 20:59:47)
标签:

优秀论文

分类: 教育教学向前走

农村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案例设计与实践

——从小班主题活动《蛋》的探究所引发的思考

 

内容摘要:主题活动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需要,让孩子们感受、认识事物,整体感知他们身边的一切。我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蛋》中得到了启示,引发对农村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思考,从激发孩子兴趣入手,用孩子身体器官眼、手、鼻、耳,通过看、摸、闻、听中感受蛋,帮助他们认识蛋,提高观察力、语言表达力、想象力等;在对蛋有所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大胆的尝试,通过画、玩、仿、悟的具体形式表现自己;根据孩子们的发现因势利导,顺应自然,发展他们的个性思维,充分发挥孩子探究的自主性,把握生成创造的意外惊喜;梳理整合形成主题探究活动系列、围绕《蛋》开展五大领域的教学,并把区域活动参与其中,让孩子全面的认识、了解和体验;与环保、现代科技有效的结合,开展适合我们农村幼儿园主题活动实践的系列活动,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   主题活动   探究

 

小班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是很具体形象的,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有限,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物体,开展有序的活动进行认识与巩固,积累他们的经验,拓展他们的思维,促进孩子全方面发展。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传统的分科教学法孩子的自主性未能发挥,各科知识的独立性满足不了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而主题活动探究弥补了分科教学的缺点,它能够通过系统的主题活动对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综合性、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新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教师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把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有效在一日活动中体现,能够促进孩子各方面的综合发展,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尝试中,个体与群体需求的矛盾突出,传统的教学较难驾驭,而新课程改革下的主题活动,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以小班主题活动《蛋的探究》为例进行阐述。

一、对小班主题活动《蛋的探究》的实践与思考

在《蛋的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对蛋的认识随着他们的逐步深入,发现更多的秘密,孩子收集、整理的主动性大大增加,特别是活动的延伸部分,我们大多设置在区域活动中,孩子的自主空间还是很大的,他们在轻松、自在的区角琢磨着,从孩子的认识、发展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见所未见,激发幼儿探索热情

观察是一种知觉的过程,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人在观察过程中认识、了解事物的特征与习性。观察法具有自然、直接的特点,在学前教育研究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孩子受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行为的随意性强,自我控制水平低,其他方法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限制,但孩子的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表现,他们具有不善掩饰,丰富、自然的特点,这又为观察法的使用提供了良好条件。通过直观的观察,帮助孩子积累经验,激发孩子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兴趣,方可深入”,孩子在自己独有的观察中探索,用身体各个器官感受去感受蛋的特点。

1、看出差异

孩子们在观察蛋的过程中,从蛋的外形上看,孩子发现鸭蛋的个头明显要比鸡蛋大,而鹌鹑蛋的个头很小,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比喻成爸爸、妈妈、宝宝一家;鸡蛋的两头相对尖些,鸭蛋比较圆实;颜色上的区分,鸡蛋以暗红的壳多,白壳蛋透明度较高,而鸭蛋的白壳蛋有点灰,青壳蛋特别的多,蛋壳上有细点点。从蛋的内部结构看,鸡蛋、鸭蛋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由蛋清、蛋黄、蛋壳、蛋膜组成,细看内部鸡蛋、鸭蛋的内部组织也有不同,鸭蛋壳要比鸡蛋壳厚实,蛋清的颜色也不同,蛋黄的大小、色彩不一样。

除了鸡蛋、鸭蛋,我们还收集了鹌鹑蛋、咸鸭蛋(分别有盐腌制的和黄泥搅拌的)、松花蛋、卤蛋、红心蛋、蛋壳等,孩子们基本能把它们的特征说出来,有个伟伟的男孩笑着说出了鹌鹑蛋最显著的特点,它的脸像麻子一样,他形象生动的比喻,孩子们对平时接触较少的鹌鹑蛋也一下子认识了。

一次意外,我们放在区域活动区的蛋不小心被打破了,可是,同样的蛋,发现蛋黄的颜色上有很大的差别,孩子引发了思考“为什么蛋黄的色彩会不一样呢?”为了帮助孩子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邀请了托班康康的奶奶来给孩子们讲讲其中的奥秘(因为这位家长一直以来都养鸭子),从康康奶奶的讲述中孩子们得知,蛋黄颜色的变化和它的饮食结构、活动环境有关,如果吃的食物是天然的相对,蛋黄的色彩鲜亮通透而且泛红,而吃人工合成的饲料,蛋黄就显得苍白无色。由此,孩子对鸡、鸭喜欢吃什么感兴趣了。关注孩子的发展需要,把握发展的时机显现,创设条件,支持发展。幼儿的某些行为和能力的产生,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不、内会特别容易,环境提供的相应刺激在促进这方面发展上会显得特别有效。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发展需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应捕捉这种机会,并创造条件,提供刺激,诱发经验,在幼儿自身需要的基础上调整和组织活动,满足发展的需要。

2、摸出感觉

摸蛋的过程中,孩子们很快找到感觉,有的蛋摸上去有点粗糙,而大部分的蛋都还是光光的,但有的蛋壳上有凸凹的波纹,不同的蛋他们的蛋壳感觉也是不同的,如鸡蛋和鸭蛋的区别是用手摸,个头上有明显的大小,借助手摸就能感觉到,“老师,蛋很光滑”“圆溜溜的”“凉爽爽的”------,孩子们把自己摸到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的观察力、语言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专心的用自己的手去触摸,激发孩子对蛋的情感,萌发他们保护蛋的意识。这正是新纲要所提倡的,让孩子情感上得到体验。

老师提供活动的载体,让孩子们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情感和需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在摸的过程中语言与情感有机的结合,既达到了发展语言的目标,又巧妙、自然地融入情感教育,使孩子健康、全面地发展。

3、听出奇妙

要倾听蛋在摇晃时的声音难度较大,需要非常的安静,一般孩子是感觉不到的,而蛋与其他物体的接触所发出的声音,是比较明显的,如:蛋与地面接触的声音很清脆;蛋与金属品的接触,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单与玻璃制品的接触发出哐哐声;蛋不小心被打破,发出凄惨的嘟嘟声;两个蛋碰在一起亲热发出嗒嗒的声音等;根据老年人的讲述,好蛋与坏蛋的区分,用手摇动蛋就能区别,好蛋声音几乎没有而且摇动的幅度不大,而坏了的蛋摇动时,有明显的声响,哐哒哐哒,液体摇动幅度也较大,我们与孩子的实验中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把好与坏了的蛋(明显)进行比较,然后打开蛋闻来验证,尝试中孩子们基本还是区分出来了。

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相关联的,教学中既有师生情感活动,又有师生认识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设施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为有效学习提供保障,孩子在是否有兴趣?他们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获得了什么经验?等等,实践是检验的好帮手,孩子在自己尝试中获得的经验是最直接、有效的。

4、闻出气味

孩子从味觉上区别出,生蛋有股鱼腥味,而熟蛋发出诱人的香味,咸鸭蛋有股咸味,松花蛋上有股药味,酒糟蛋有股浓浓的酒味,坏了的蛋还会发出难闻的臭味等等,有了孩子们可供观察的样本,他们就能准确表述自己的发现,经验和印象得到整理和巩固。

孩子们在观察中,知觉、嗅觉、听觉都得到了发展,并帮助他们去认识蛋,了解蛋,加深他们对蛋的认识,对蛋的认识有了新的体验,促进他们观察能力提高的同时,孩子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活动趣味性和教育性效果更加的明显。

(二)尝所未尝,感受实践体验的乐趣

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孩子们亲自参与体验,用身体的不同器官去表现自己,让表象的思维转换成孩子自身的意向思维,发挥创造性,多种方式和方法感悟蛋的相关信息体验,激发孩子探索欲望的进一步发展和满足,把对蛋的认识理解转化为自身的动作表现,通过身体动作、艺术作品、模仿创造等形式进行创作。

1、画出所想

动手操作过程中,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如老师用蛋型绘画活动中,拿到画纸,他们就非常激烈的开始讨论,想着要画的内容,有的孩子按捺不住,急不可待的开始自己的创作,作品完成后的展览中,发现没有一粒蛋是相同的,交流中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用各种颜色一块一块组合的是鹌鹑蛋,它“飞”过来了;中间蛋黄方方的蛋是豪豪画的,问他为什么是方的,他说咸鸭蛋的黄比较坚硬,变成方的了;黑呼呼的蛋是小鸡的羽毛;咖啡色的蛋是红烧茶叶蛋等等,孩子把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转化到作品中。

蛋壳粘贴中,废弃的材料变宝,蛋壳在孩子们的手里成了各种想像的代名词,蛋壳做成了各种娃娃服饰,盖起了各种造型独特的房子,有各种不同蛋壳粘贴而成的图案,经过色彩的印染,孩子们粘贴时范围和内容丰富了,更加得心应手了,也锻炼了孩子的耐心,发展了动手能力,尤其是小肌肉群的发展。

蛋壳彩绘时,圆圆的蛋壳通过孩子的手,彩绘出很多的造型,有摇头晃脑的不倒翁;亲亲热热的一家人;喜庆的彩蛋蛋;最受男孩子欢迎的奥特曼;女孩子喜爱的娃娃头像等等;孩子们把平时接触到的人物似像又不像的表现,他们的表情、色彩、造型上有很多的有趣之处,画面非常的夸张,孩子们用自己的巧手绘制出充满想象的作品,向我们展示着。最有趣的是我班勇勇小朋友的话,他在蛋壳上画了一个娃娃,蛋的下半部分都是乌黑的线条,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画时?”他摸摸脑袋笑嘻嘻地说:“这是我,小便解身上了,裤子都湿了。”平时不太表现的他也在彩绘中有了自己的想法。

2、玩出精彩

孩子都非常的爱玩,第一次让孩子门玩生蛋时,全班有四个孩子的蛋碎了,蛋破了立刻引来孩子们的关注,他们围着把蛋弄破的孩子盘查到底,有的还在一边责怪,为了让孩子搞清楚,我们进行谈话《蛋怎么破了》,讲述中,甜甜的蛋是双手握着,用力太大破了;宝宝的蛋是因为想让蛋蛋在凳子上休息,滚下来摔破的;斌斌的蛋拿在手里,不小心拈了一下就破了;伟伟的蛋蛋地上滚动时被踩破的;从孩子的讲述中,他们对自己的失误非常正确的表达,给其他的孩子一个启示,生蛋要非常小心,不然要破的。保护蛋宝宝活动中,孩子们用橡皮泥、面巾纸、衣服包裹蛋,而且方便运输,浩浩说奶奶是将蛋放在米缸里的,那样不会破,也不让小老鼠找到。孩子们在发现问题,讨论讲述中使原有的经验进一步的得到提升。

第二次玩熟蛋时,有拿着蛋抛接的,有拿着蛋滚动的,有拿着蛋滚接的,有孩子合作叠高的,不过孩子尝试了多次,最后结局都是倒塌的;男孩子祥祥一开始在桌子上滚得很起劲,可没多久,他就不感兴趣了,在他不注意时,我将桌子稍微倾斜了一下,蛋骨碌碌地滚落了,他的兴趣又回来了,随着老师的一次次抬高桌子,他玩得越加来劲,嘴里喊着:“再来一次,高一点。”直到桌子坡度很大,蛋迅速下来,他接不上为止。其他孩子也开始两两合作着玩,他们发现蛋的滚动速度与桌子的坡度有关。探索区域中,老师根据孩子的需要,投放了上述活动材料,并添加了布、薄膜纸,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发现更多的秘密。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科学道理,比如力的牵引,生熟蛋在水中的浮力等等,这些不是简单的一个教学活动所能达到的效果,而是孩子通过自发的探索得到启发的,更多的精彩需要实践中再现。

3仿出个性

实际的尝试中,孩子们能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自己的发现,在相同的音乐下,不同孩子表现出不同的状态,甜甜小朋友比较胖,他表现出来的是,慢慢悠悠的大蛋蛋,非常的笨拙可爱;洁洁灵活机智,表现蛋蛋也干练、洒脱;祥祥调皮捣蛋,表现的蛋蛋也像他的人诙谐而幽默,搞得人开心不以;欣欣一向小心,她在表现蛋时非常的小心,像毛毛虫一样的扭动身体,深怕自己会受伤------健康活动中,孩子把自己比作一个蛋,有摸滚的、翻滚的、跳跃的在设置的场地上快乐的游戏着,运蛋过程中孩子表现得最快乐,穿梭在不同线形、坡度、跨度的场地上顺利的将自己的蛋宝宝运送完毕,模仿得逼真,感情投入也很多。孩子们的个性发展从活动的一个侧面生龙活现地反映出来。

4、悟出新知

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发现了很多的东西,老师将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提供相应的材料设置区域活动,让孩子自主的操作,每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有个吸引他的地方,让他不断的探索。

有一次区域活动中放置的蛋不小心被打碎了,为抓住这一机会,我们将蛋放在透明的杯子里让孩子自己去观察,结果勇勇发现了什么,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看到蛋黄上有条小尾巴。”我仔细一看原来真的有一条白白的小尾巴一样的东西,这到底是什么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大家,请小朋友一起找答案,有的孩子回家问家长,老师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我们农村以前家家户户有鸡、鸭,请孩子们问爷爷、奶奶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就有了答案,原来是胚胎,可有的蛋没有,有的有又是怎么回事,面对孩子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我班凯凯家长拿来了,小鸡整个孵化过程的资料,投放在区域中,孩子知道了其中的奥秘。

结合孩子的发现,我们在区域中又添加了喜蛋,让孩子观察小鸭的雏形,从一个侧面了解鸭子的发育过程,幼儿园还饲养了母鸡,每天孩子轮流喂鸡,鸡生蛋了,大家一起找鸡蛋等等,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着,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了发展。

从《蛋》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发现围绕《蛋》开展的主题活动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一个完整的主题探究活动它包含的内容应该是层层递进的,根据孩子的需要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与提供可让孩子继续发展需要的材料,以满足他们更多的需要,当孩子发现新亮点怎么捕捉呢?

二、因势利导,把握主题探究活动的基点

不同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都不一样,他们的兴趣经验也不相同,找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还孩子一个自由、轻松、安全的空间,让孩子自主的探索和研究,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及时的补充和调整材料,巧妙的进行引导,让孩子有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逐步达到共识。

1、顺应自然,发展个性的思维

孩子在自己喜爱的区域,专心地探究,经常会出现顾自己埋头苦干,不理会其他的活动,这时老师要给予更多时间和空间,提高丰富的材料,顺应孩子探索活动。

案例:蛋房里的发现

蛋房里存放着很多品种的蛋,孩子们随时都可以去观看,一天午餐后,琦琦在一角将鹌鹑蛋与鸭蛋一个个有序的排列着,一大一小的非常醒目,一会儿变成两大一小排列,有时又把它们排成两小一大,两大两小,老师则在一旁观察,有时直线排列,有时变成曲线,一会儿又与鸡蛋比拼,非常的投入,老师始终没有打搅她。

此景中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是教师很难自然的在教学活动中做到的,孩子在自己摸索中,发挥着自己的潜能,所探索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所探索的问题正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有了实践操作的体验。她在自己的摆放过程中对排序已经有了较好的认识和运用。

2、因势利导,凸显自主的探究

孩子虽然很喜欢区域中的关于蛋的多种探究活动,但是他们受到无意注意和表象思维的影响,对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教师通过观察思考,找到机会,参与孩子的活动中,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孩子。

如上述案例中的排列现象,教师在观察已经发现孩子对排列感兴趣,就采取手段让孩子朝这个方向发展,大小单一的排列,可以转化为两个两个的排列,再经过色彩加工,让孩子根据色彩来排列,那样,在老师不要断提供新材料中,孩子的排列就丰富起来,形式多样,知识的结构由简单向复杂发展。

3、把握生成,创造意外的惊喜

孩子探索事物的能力和思维是无比奇妙的,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让老师无法预知的“意外”,这些意外不失“经典之作”,把握住了,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案例一:蛋清蛋黄分家家

在《蛋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经常出现蛋打碎了的场面,老师往往将打碎的蛋装在透明器皿里供孩子观察,可有一次活动中,淘气的祥祥把观察用的蛋,用剪刀敲了个小洞洞,里面的蛋清就顺着洞洞往外流,他仔细的观察中发现竖立流得快,横着流得慢,可蛋清流出来了,蛋黄很少或者没有流出来。孩子的兴趣已经转移了,借孩子的发现,我们生成了蛋黄蛋清分家的活动,让孩子通过实验把蛋的基本组成部分进行分离,达到我们没有意料的效果,孩子从一次意外中获得了有益他们终生受益的经验。

案例二:制作蛋拼盘

我们的区域中放置着各种蛋,有生咸蛋、包装红心咸蛋、皮蛋、生熟鸡蛋、鸭蛋、鹌鹑蛋等等,我班的陈智勇他老爱一个人专注着不愿离开,他把个种蛋打开,在泥工板上笔划着,将红心蛋黄放在泥工板的一角,液体的蛋清用手指一条条的画在泥工板上,蛋壳碎末不规则的摆放,带斑点的皮蛋壳洒落在四处,看到他的举动我生气表现在脸上,可看后发现这个镜头可以推广。我开展了想象美术活动,材料就是各种蛋原料创作,孩子用这些材料画出海底世界、森林、花园等等,在绘画材料上有了突破。

孩子在活动中的意外给我们带来了灵感,我们把握契机对孩子进行引导,就会有所收获,以上活动中出现的情况,根据孩子的需要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充分体现了新纲要精神所提倡的,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抓住随机教育的价值。

三、梳理统整,形成主题探究活动的系列

从孩子在主题活动中的表现来看,他们对主题的兴趣是高的,探索的欲望在老师不断提供材料上得到满足,在这个主题背景下,我们把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借助区域活动平台,帮助孩子们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探究、交往、合作中体验,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综合的进行培养,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经验。

(一)单元整合(单个)  

1、蛋的认识

目标定位:1、让孩子认识了解蛋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特征。2、引导孩子运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进一步感知。3、鼓励孩子在合作中探索。4、借助蛋开展适当的健康活动,锻炼幼儿身体。

具体设置活动参照图表: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

艺术

自然

数学

音乐

美术

运蛋

 

故事:母鸡生蛋

蛋蛋会说话

沉浮

五以内数的感知

歌唱:小小蛋儿把门开

绘画:蛋娃娃

接力赛

 

讲述:我喜欢的蛋

碰一碰

蛋蛋大比拼

分类

律动:滚动的蛋

纸工:亲情蛋

蛋宝宝回家

 

谈话:蛋的不同炒法

蛋族秀

区别大小、轻重、颜色、种类

排序

集体舞;多彩的蛋群

蛋壳彩绘:不倒翁

 

 

创编儿歌:我是一个蛋

 

蛋制品

 

 

蛋壳粘贴画

 

 

 

 

蛋清蛋黄分家

 

 

制作蛋拼盘

以上是我们在小班主题活动《蛋》的一些教学尝试,虽然被划分为某一领域,但整个目标与操作中,各领域内部与各领域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围绕蛋开展了系列的活动,并在区域活动中应用,使孩子获得更多蛋的信息。

2、蛋的探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我们农村的孩子对蛋的认识也仅仅局限在老师开展的主题活动中探究的相关内容上,从《蛋的探究》中,还应与环境、资源的整合相结合,深层次的开展环保与蛋质量的关系,科学引伸到人工饲料喂养与天然食品喂养的区别,人工饲养的鸡鸭产出的蛋里面的营养成分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提倡食品的绿色和环保。

3、蛋的孵化

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的孵化场与原始孵化有很大的区别,它们的优势和劣势都体现出来,让孩子在参观过程中感受现代的进步,它具有速度、成效上的亮点,但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同时对原始的孵化有所认识和了解,它又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把它作为一种原始的文化活动传承是可操作的。

(二)形成系列

1、学科整合系列

结合新纲要精神我们把五大领域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有机的将同一教学活动设计成不同活动,体现不同的教育价值,并且在组织实施中把区域活动、主题活动、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的知识更全面、具体和可操作,发展孩子的整体水平对不同的孩子不同需求有层次进行设置区域和材料,满足不同的需要,及时的发现与调整。

例如;计算活动《区分大小》

以往的教学是老师单独的设计教学活动,而在主题活动中,我们把蛋的不同大小形成一个系列,从大小向排列发展,让孩子亲手参与活动实践,一次或分成若干次,开设以计算为主的区域供孩子轻松自在的达到老师所预想的效果,蛋爸爸、蛋妈妈、蛋宝宝一家人的情景表演与计算教学的整合,既节约了资源,又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可探究性。

2、生态环保系列

把环保教育结合到主题活动中,使孩子知识的平面向知识的立体的方向发展,把握低结构知识与高结构知识的梯度关系,环境与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是相关,让孩子吸收更多的相关信息,促进他们成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1、我们农村有着丰富的农作物,随季节不同而变换,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多带领幼儿去田间活动,他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到种子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种植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又如:幼儿园的草丛里,各种昆虫俯拾皆是,是一个认识观察昆虫的天然园地,幼儿可以在昆虫王国中,观察到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毛虫变成蝴蝶,蜘蛛吐丝织网,知了脱壳,蚱蜢捕食螳螂怎样捕食等等。在幼儿园的植物园种上些果树、蔬菜、水生植物等等,以打开幼儿通往大自然的窗口。我们还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小区的公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草地上游戏、玩耍,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享受青青绿草带来的清新空气。同时,幼儿也感受自己的家乡,我们的生活周围的一切,萌发他们多大自然的亲情和对家的热爱。

2、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要让幼儿懂得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人们按照自然生态规律,能改造、优化生态环境为人类造福;了解人类及其他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懂得珍惜、保护自然,保持生物种类、数量的相对稳定,学习防止环境污染的常识。区域活动中黄鳝的慢慢死亡,种植地大蒜与区域中大蒜的严重差异,螃蟹、小乌龟的烦躁不安等等,都折射出环境的重要性,将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生态平衡免遭破坏,热爱大自然,爱护益鸟、益兽、益虫等社会公德纳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中,并充分利用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激起幼儿最真的灵性,对生活的热爱,以美陶冶情操。

3、在幼儿园教育中,家长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方。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关键在于让家长明确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目的,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促进孩子的发展而努力。在“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中,我们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查看,搜集一些有关酸雨、空气污染、水污染和沙尘风暴等方面的环保资料。

3、现代科技系列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着眼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整体、持续的发展。现代先进的科技对各行各业都起者推波助澜的作用,把现代科技作为一个系列活动,让孩子了解更多高科技手段,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从小萌发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从媒体、电视、电脑、动漫、数码、手机、影像等等方面来帮助孩子活动更多的信息和经验,拓展他们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从小班主题活动《蛋》中,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拓展活动,帮助他们获得更多有益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折射出我们农村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实践的思考,大胆尝试在更多的实践中发现更多的精彩,用新的思维和方法去看待新的教育,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1、新课程改革

2、《幼儿园新纲要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师范大学出版社

4、《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谷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