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iddle/666fe3fctb1e9986fd5fd&690
第二件大事是过年。印象最深的这个年是日本投降后的第一个太平年,全国人民都很重视。我记事后两个年都在逃难中渡过,对这个年更是期盼的很。刚进腊月母亲就叫干娘(帮工)淘了很多麦子在院内支棚凉晒,趁好天晒干了准备磨面。转眼到了腊八,家家户户都吃腊米粥,这粥是用八种杂粮熬成的,甜粥是用大米、小米、江豆、花生米、绿豆、芝麻等熬成。盐口的是大小米、红白萝卜丝、白菜豆付等熬成,都清香可口,用现在的话说营养丰富。虽说是普通饭食,那时也还有吃不上的,不然就不会流传一首歌谣:腊八不吃腊米粥,媳妇撵着汉子哭,问你啼哭为什么,不给我了买米打豆腐。由此可见当时人们生活的艰难。
腊八过后大人们正式开始忙年。母亲先用糯米面蒸成粘米团,冷凉后擀成薄片切开,一个个掏成麻花样晾晒在笸箩上,米果干后收起来备年下过油。家里新添不少碗碟和筷子等用具,用来做各种扣碗。香炉蜡台等祭具也找出来擦抹一新,房屋院落各处都要查看一遍有不严实之处都提前收拾好。
我家年年都喂两个猪,到年前都用煮黄豆追膘,过年时能得近四百斤肉。年前还得给大人孩子准备过年穿的衣服鞋子,都须提前雇针功做活。腊月二十三叫“祭灶”,是老灶爷上天,也是小年。一家人动手把灶房上下彻底来个大扫除,摆上供品敬灶王爷,还要给他杀一只公鸡当马骑,并用灶糖抹他嘴上,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http://s2/middle/666fe3fctb1e99b8954c1&690
二十三小年一过就更忙了,母亲使人用谷子到街上糖房里换回很多灶糖,自家再加工成芝麻糖、花生糖、卷酥面糖等。年前备好的米果也拿出来,米果一过油胀得很大,吃起来香酥可口。此外还炸甜咸两种口味的芝麻叶作为点心过年时自家吃,也招待客人。
到了二十五就要蒸镆了。我家都是蒸各种包子,有肉包、豆包、菜包、红薯包等,不做实心馍。此外要用最精白的面粉做出几大盘各种图案的枣花镆,一般有石榴形、元宝形的和桃形的,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大圆盘,上面嵌着很多红枣,可好看了。枣花馍要摆放在供桌上神祖牌位两边,从年三十放上直到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才可拿下来。馍却也不腐坏,就是干硬,所以才有“二月二啃枣花”之说。我家人口多,一般要蒸出来几大缸各种各样的包子,得两天两夜才能蒸完。
两个大肥猪屠宰后得肉三百多斤。母亲把一半肉用盐和炭灰一起淹制成腊肉,可供一年里待客和自家吃。另一半全用来过年做菜,做红烧肉扣碗,炸小酥肉、肉丸子等。还准备了黄闷鸡、鱼等荤菜。冻豆付、灰豆付和豆付泡等素菜用来做大锅菜。母亲还自创一样用红白萝卜丁、肉丁、黄豆、花生米等八种荤素掺和一起煨熟的八宝菜,母亲叫这样菜为“小猪娃”,大人孩子都喜欢吃。因过年顿顿有荤菜,所以我家过年不吃肉饺子,只包素馅的元宝饺。三十晚上的饺子,母亲会在馅里包几枚小银币。为了让小孩子吃到钱高兴,都给我们捞锅底的铰子。这样差不多我和姐姐弟弟都能吃到了。
在母亲忙吃穿的同时,父亲和哥哥都放了寒假,他领着哥哥们把各房内的书画条幅捡查一遍,该换的都换了。这些条幅多是父亲写的,也有二哥写的。家里买来很多张红纸书写春联用,光自己家贴就得几十副,还要为亲友邻里准备好多副。这一年的年前书写春联时,父亲还即兴给我讲了个故事,说是从前有一位县官,为官清廉勤政,年前下乡微服私访,察看百姓疾苦。二十八那天走到一个村庄时看到家家户户都已贴上了春联,他饶有兴致地看了几户,也都是常见的对联,正待离开,走过一家较富裕的人家门前时,看到这家的春联写的奇特。上联是:“家有万金不为富”;下联是:“五个儿子绝户头”。县官看后沉吟半晌不明所以,叫身边的衙皂上前叫门。开门的是位老先生,他听说是地方父母官很惊慌,不知何故。县官上前很和气的对老者说:你不必害怕,我巡视到此,看见你门上贴的春联有些不同寻常,想请教一下。老先生听后就笑了,先请县官进客房,又叫家人上茶后才说明原委。他说:我有十个女儿,都已出嫁,因而就有了十个女婿。而今我年近古稀,不会再有孩子了,这辈子后继无人已成定论,因此才写下这对春联,也是无奈之作,叫大人笑话了。县官听罢对老先生安慰一番后才离开了。父亲讲完见我似懂非懂,就对我解释说:女儿称“千金”,十个女儿不就是“万金”吗?女婿俗称半个儿子,十个女婿不就是五个儿子嘛,可生下的孩子却没有随这老先生姓的,因而才说自己绝后。听懂了故事我却笑不出来,为女儿受到的不公平对待而心不平。春联写好后,二哥还用白纸画上山水花鸟为院内的壁灯装饰。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都准备停当,全家内外又打扫一遍,下午把所有春联都贴上。院内各处的红灯也都挂上,并在一棵大椿树上挂上一个带滑轮的大红灯,每夜换一支蜡烛,从这天起一直亮过正月十五闹花灯。上房院里还装点一个方形的大壁灯,俗称“爬墙虎”,四周是二哥画的花鸟和山水,点亮后非常好看。
到了年三十这天真可谓万事皆备,家里人老老少少上上下下都换上新衣服,新鞋袜,人人喜气洋洋。父亲带哥哥们在堂屋里把供桌摆好,将祖宗牌位上的木套一一打开。每位祖先牌位前都放上擦拭一新的香炉蜡台,供桌上围上大红锦缎的绣花桌围裙,地面上铺好红地毯供拜年时磕头用。晚饭前由父亲带着几个哥哥到大门外烧香跪拜,请祖先回家过年,请回后不再像从前摆桌酒席了,只叫全家人依次来给祖先磕头行礼,仪式完后再吃年夜饭。饭后晚辈和下人都来给父母辞岁,父母受礼后发给每人一个红包。这些热热闹闹的事情结束后,我们小孩就围着火盆听母亲讲故事,她叫我们小孩子不要早睡,说是熬过半夜后会从南天门上下来个白胡子老爷爷,给每个不睡觉的小孩一件皮祆。我们小孩子开始都很兴奋,决心熬件皮祆,可年年都撑不住睡着了。
年初一我们到舅家拜年,我好和小表姐玩,自然跑的很快。舅父只有一男二女三个孩子,家里不太热闹,很喜欢我们去。我们给舅父舅母磕头拜年,两位长辈也给我们每人一个红包。吃过午饭我们带小表姐一起回到自己家,从此她就在我家玩了。白天我们到校场去看杂耍、套圈、拉洋片。晚上看戏,还看玩龙灯、耍狮子、跑旱船,踩高跷和玩走歌等等数不清的玩意儿。这些玩意儿中我最好看的是“走歌”,扮走歌的都是十岁左右的男孩女孩,内容是一出出的戏,有“断桥”、“篮桥会”、“西游记”等。孩子们坐在一个特制的铁丝筐里,上身是真人装扮,下身则是假的,一支假脚踏在一个物件上。如:白娘子脚下踏的是一条白蛇,许仙则是一把雨伞。数孙悟空最神奇了,他立在一棵桃树上,还能不时能翻跟头,好看极了。每个走歌架都得由身强力壮的汉子抗,他也穿戏服,还要把身穿戏装的小孩子高高驮在肩上。就是我们这些小孩都能看的很清。我家的前院很开阔,有一个大过车门,每年过年和十五灯节,都把玩狮子的请到家里玩,他们都特别卖劲儿,狮子能上两层方桌,可惊险了。结束后少不了多给些钱,父母还吩咐多给他们拿些点心酒菜。
http://s6/middle/666fe3fctb1e99dba6ab5&690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灯节,各种玩意儿一直不断。四叔也提前来我家给小孩子们扎花灯。他的手非常巧,扎的灯特别好看,有小兔灯、西瓜灯、绣球灯、小宫灯等,还扎了一对挂在大门外的走马灯。从正月十三到十七共五天灯展,十五是最高潮。看花灯的人几乎是倾城而出,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十五灯节过后接着是正月十九城隍爷生日,县城隍爷和府城隍爷相互拜望并出访巡视全城。这一下又忙坏了大人孩子,八抬大轿抬着像真人一样大小身穿皇服的城隍爷,真如神仙下界。沿途不少烧苦香的人,大冷天赤身赤足的跟在轿子前后,都是为了给父母还愿,一片孝心令人感动。这一天恰巧是四姐的生日,因此大家都说四姐是有福之人。直到二月二曰啃了枣花馍才算真正过完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