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星火英语】专八阅读答题技巧

(2016-12-29 15:42:41)
标签:

杂谈

​虽然要过年了,请记得你还有专八考试!!!

http://ww4/large/666efa44jw1fb7lwtmnz2j208c08ct8t.jpg

一起看看专八选择题和简答题解题方法吧~

一、选择题

(一)八大题型分析

通过对最近几年专业八级考试阅读理解选择题的统计分析,此部分的常见题型按照出现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推理判断题、事实细节题、语义理解题、主旨大意题和观点态度题。此外,还有近几年出现的文章体裁题、篇章结构题和修辞题。

1主旨大意题

主旨大意题(简称主旨题)主要测试考生概括总结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一般就整篇文章或构成整篇文章的段落提问,是阅读理解部分一项重要的技能测试。提问方式主要有:

    What is the main theme of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Which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passage would be .

专八阅读理解短文无标题,考生必须通过阅读文章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一般的文章,尤其是说明文和议论文,往往有主题句表明中心思想,段落中有主旨句表明段落中心。主题句通常在短文的开始或结尾,少数也会出现在文中。了解了这一点,主旨题往往就会迎刃而解。有的文章记述某个人物或事件,一般都没有主题句,要靠综合分析或推理才能得出文章的主旨,因此更要细心阅读。

在做主旨大意题时,考生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将太笼统或太具体、未能恰当反映文章整体思想的选项看作正确答案。考生在解答主旨题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干扰项的特征:

    (1) 看似合理,实则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这是主旨题干扰项最常见的特点,是指利用生活常识编造选项或将文中的事实细节当作主旨,选项中的内容涉及文章的细节,这属于论据部分,不是细节所支持的论点。有时干扰项是一句没有展开论述的话,或者当提问全文主旨时,有一项是某一自然段的大意,这种选项干扰性很强,做题时尤其需要注意。有超过一半的文章主题在文章的首句或末句提出。有时干扰项是文章的延伸性内容,即出现在文末或某段末,但该部分内容与主题关系不是很密切,有时候可能与主题相差甚远。

    (2) 概括范围太宽

这是指选项包含的内容超出或多于文章阐述的内容。就标题提问的干扰项常有此特点,常为对文章内容的过度推断。

具体可参考如下方法寻找文章的中心思想:

1) 判断出文章的主题究竟是一个人、一个地方还是一件事情,如某一概念、设想等;也可能是某一事情的过程、方法。总之,人、物、地点、思想或过程都可以成为主题句的主语。

2) 判断出与该主语有关的最主要的东西,如该主语所做的事情,或者外界对于该主语所做的事情成为该主句的谓语动词。

2事实细节题

事实细节题(简称细节题)主要测试考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对一些关键性细节信息的理解能力,内容可能涉及文章中的各种具体细节,如时间、地点、原因、结果、方式等。例如: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hen does culture begin to emer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account for better performance of bilinguals in doing non-inhibition task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initia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ffee-house news to mass-media new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Denmark’s energy-saving policies originated from .

专业八级阅读理解部分的事实细节题的常见出题点包括:

1) 长难句:如果一个句子为复杂长句,词汇难度也较大,通常将其设为考点,通过同义转换,变化措辞来设置选项。

2) 列举处:文章在表述某种观点时,如果采用列举的方式对其进行阐述,那么这些列举的细节部分就可能成为考点。

3) 比较处:做阅读理解选择题时,考生要特别注意表示比较的句子,通常有as…as,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及某些动词,例如:match, parallel, rival等。通常出题者将对比关系做出改动,然后采用不同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形成干扰项。

4) 因果关系处:通常出题者会选择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直接出题,就某个事件的原因或结果直接提问。

5) 转折处:文章中的转折通常表示前后两种观点的对比,因此出题者可能采用张冠李戴的手法,将A的内容戴到B的头上。

6) 引言处:通常文中引用的部分是出题者的常考内容,特别是引用人物原话的部分。

7) 段首和段尾处:文章的段首通常为该段的主题句所在,而段尾又是结论部分,起到首尾呼应、引起下文的作用。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考查通常是以同义转述的形式出现。

对于事实细节题,我们要从词义和语法着手,包括词义转换、句际关系和语篇理解。通常是从题干和选项中找线索,使用寻找关键词定位原则,例如:专有名词、地名、时间、数字等。题干关键词在文中多次出现,一般定位在第一次出现处。其次是采用自然段定位原则:通常事实细节题的出题顺序与行文的顺序大体上是一致的。然后对选项进行仔细分析,重叠选项,得出答案。

细节题常见的出题方法是列举法。通常列举题有两种:一正三误;三正一误。也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一句话列举。根据某个选项的语言提示,回归文章找到一句话,这句话包含三个选项的内容。第二类:局部列举。根据题意,回归文章发现连续两三句话涉及三个选项的内容。第三类:段落列举。题干在某自然段首句出现,这个句子为段落主题句,即三个选项的内容在一段出现,不涉及其他段落。第四类:文章列举。选项内容涉及整篇文章。一句话列举题和段落列举题有明显的信号词帮助答题,根据题序做题,不必区别对待。文章列举题和局部列举题则应在其他题做完之后再处理。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与原文内容相符,或与原文提到的内容相矛盾,或原文未提及的内容。

设计选项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改头换面法,即原文中内容的同义替代。一般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或间接找到答案,但是不可能与阅读材料一模一样,而是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型表达相同的意思。通常题干” “正确选项的信息值等于或者约等于原文中某句的信息值。对于列举类题型,通常正确答案一般来自于相似的选项之中。而对于问某个事件的原因、结果等题则正确选项可能来源于完全不同的选项中。原词越多,对的可能性越小。

对于某些考生而言,细节题比较难,一来很多人的阅读方法不对,找不到文章中对应的内容;二来几个干扰项的迷惑性太大。提高正确率的一个方法是改善自己的阅读方法,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文章中对应的内容;第二是提高自己分析长难句的能力,也就是精读的方法;第三是依靠一些解题技巧。考生应记住:

1) 主旨与细节是相辅相成的。确定了主题,才能深刻理解材料的意思。同样,对具体细节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才能更好地确定主题。

2) 文章的事实细节内容不会孤立地出现,它与前后的内容密切相关。考生要善于利用因果、类比、时间、空间等关系将零碎的细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3) 看细节内容要跳出来看,即要对文章的组织结构有很清楚的认识,然后判断这个细节为哪个主题服务。

4) 坚决遵循本本主义。文章里有什么就用什么,不可凭感觉发挥答题。

5) 遵循位置原则。不一定要根据出题段内容解答问题,如果题目内容在段落开头或结尾,可以参考相邻段的内容。

6) 掌握长选项的竖读法。纵向比较所有选项,尤其是开头部分,找到其中相同的部分。如果某几个选项中相同的语言对解题有用,先看这几个选项。否则先看其他选项,或者这几个选项的差异部分。

3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简称推断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要求考生不仅能读懂文章,还能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根据已知内容推断引申含义。例如: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key to successfu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your life depends on whether you .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a common cause of failure in business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is .

    In the eyes of the author, winter in Paris is significant because of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implied in the passage?

推断题根据出题点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即对文章的总体进行提问和针对某个细节进行提问:

1) 局部推断题常见于逻辑性较强的段落或者句子:强转折对比处、因果关系处、类比关系处,还有可能来自表示言外之意的句子:虚拟语气处、反问句处;

2) 全文推断题实际经常考查的是最后一段和中心论点,还有可能来自于原文中四个不同的信息点。

解答推断题时,考生需要就文章陈述的论点或描述的事实进行推理,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正确的推理建立在对文章有关部分透彻理解的基础上,也就是针对题目的要求与提示,对原文中找到的所有相关信息进行仔细的分析,摸清它们之间的时间、方位、因果、对比等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推理,选定答案。

在推理过程中,有时某些词语的语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能否把握准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对辨清逻辑发展的来龙去脉也很关键。对于推断题,要注意联系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推理,因为这种题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考查作者与考生之间的shared knowledge,属于应用题型。所谓推理,就是以已知的事实为依据来推出未知的事情,并根据推测加以判断。因此,尽管推断题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但却可以在文章中寻找并确定可供推论的依据,即已知的部分——推论的前提,从中推测出未知部分——推论的结果。所以,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该做到:弄懂文章的字面含义;注意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弄清词或短语的隐含意义;对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暗示做出合理的猜测和推论。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

1) 其意思不是照搬原文而来,而是靠推断得出;

2) 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段落大意;

3) 明确作者的观点及写作该文的目的;

4) 分析文章中所给的有关信息,进行逻辑推理,挖掘作者在文章中埋下的伏笔,得出正确的推论。

4语义理解题

语义理解题(简称语义题)是就文章中某一词语、短语或句子的含义进行提问的一类题目,主要测试考生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境理解、推测特定词义的能力。语义理解题的提问对象一般为关键词,包括生词、多义词、复杂句等,但以生词辨义最为常见。例如:

    The fact that interference is now seen 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 means that .

    “Most people are about as happy as they set their mind to being.” This statement means that most people .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Denmark's example couldn't be more timely”?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shoppers…flaunt their new power at every turn” means that shoppers would .

首先,在解答语义理解题时,考生应遵循两个原则:

1)不管这个词超纲与否,根据上下文都能得出其意思;

2)不管这个词多熟悉,都要通过上下文得出其在特定语境的意思。

在解答语义理解题时,考生应首先返回原文找到该词出现的地方;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该单词的意思,这是因为语义理解题的正确答案经常隐藏在词汇在原文出现处的前后;注意同位语、特殊标点、定语从句以及前后缀;对原文原句语法和词义进行精确剖析。

1) 利用语境理解词汇的外延意义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依存于语境并受之影响。只有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才能掌握其确切意义,灵活地进行语言交际。英语存在着许多一词多义的现象。那么,人们遇到这种现象时,为什么一般不会产生误解呢?这就是语境在起作用。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只能靠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

2) 利用语境理解词汇的内涵意义

词汇的内涵意义指的是一个单词或词组在人们的头脑中引起的情感联想,它是附着在外延意义上的含义。词汇的内涵意义常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上下文,就很难把握词汇的内涵意义。

3) 利用语境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政治、历史、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文化特征。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有助于准确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

4) 利用语境可以提高猜测语义的能力

学习了语境知识后,我们知道阅读材料中的每个单词都与它前后的词语或句子甚至段落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语境推测、判断生词的词义。

5) 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

在猜测词义的过程中,除了使用上面提到的一些技巧,我们还可以依靠构词方面的知识,从生词本身猜测词义。

5观点态度题

观点态度题(简称态度题)是就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色彩或所持态度进行提问的一类题目,主要测试考生从字里行间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情感和态度的能力。例如:

    The author winds up the passage with a  note.

    What is the tone of the author in the last paragraph?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e counter-conference .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paperlessness”?

观点态度题根据提问涉及的范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就整篇文章中作者的行文态度或感情色彩进行提问,即泛指;另一类是就作者在文中对某个特定人物或事件所持的观点、态度进行提问,即特指。两类态度题需区别对待。解答泛指类态度题时,考生需要抓住文章字里行间的总体风格和导向,根据作者的思维方式和用词习惯做出概括性的判断,切忌将考生本人的感情色彩掺杂其中。解答特指类态度题的关键是抓住能够体现作者感情色彩或态度的关键性、标志性词语,以此为依据做出有针对性的判断。

6文章体裁题

文章体裁题(简称体裁题)是就整篇文章进行提问,主要测试考生对阅读文章整体性质的把握能力和对文章体裁进行理解归纳的能力。例如:

Which category of writing does the review belong to?

A Narration.B Description.C Persuasion.D Exposition.

专八阅读理解文章的体裁主要有四类,按照近年来在真题中出现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和描写文。文章体裁不同,其结构特点就会各异,因此考生平时应了解并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特点。

7篇章结构题

篇章结构题(简称篇章题)2007年专业八级考试中出现的新题型,提问对象一般为文章的一个或多个段落在行文中的作用,主要考查考生对阅读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例如:

    The rhetorical function of the first paragraph is to .

    What function does the second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serv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author's development of argu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agraphs is that .

首先,文章的体裁往往决定着文章的结构,体裁不同,结构也会大不相同。因此,如果我们了解常见体裁的结构模式和行文特点,就能更快地抓住文章的思路,从而提高阅读和解题的效率。

其次,段落是文章的缩影。解答篇章结构题时,无须再次逐字逐句地阅读原文,而应使用略读法浏览各段,梳理主要段落的中心思想,将各段提供的线索连接起来,把握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考生要善于辨识作者在各段中使用的结构标志,以便迅速理清文章的结构模式。

8修辞题

修辞题提问对象为文章中的词或句子,要求考生结合文章内容辨识其中的特定修辞方法。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表达效果的表现手法。解答修辞题不仅要抓住各种修辞方法的基本特征,也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综合理解修辞表达的意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英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lliteration(头韵):指连续数个词语均用同一个字母或同一个音开始。例如:Sing a song of sixpence.

    Simile(明喻):把某人或某物比拟为有共同特征的另一个人或物,通常含有likeas。例如: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Metaphor(隐喻):把一种事物比作与之有共同特征的另一种事物,二者的相似性是暗示出来的,通常不含有likeas等比喻词。例如:She has a heart of stone.

    Synecdoche(提喻):用事物的一部分代表整体或用整体代表部分。例如:Tom just bought a new set of wheels; England lost by six wickets.

    Metonymy(转喻):一种事物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替换,二者之间不是互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例如: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Personification(拟人)。例如:England expects every man to do his duty.

    Paradox(似是而非的隽语):看似矛盾然而实际上可能蕴含真理的说法。 例如:More haste, less speed.

    Oxymoron(矛盾修饰):把互相矛盾或不调和的词语搭配在一起,最为常见的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例如:sweet sorrow

    Irony(反语):用说反话的方式表达想法。例如:Mother will be proud for what you have done now.

    Hyperbole(夸张)。例如:I've told you millions of times.

    Zeugma(轭式修饰):用一个词和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互不相干的词搭配。例如:She was against the wall and abortion.

另外,英语中的修辞方法还有onomatopoeia(拟声),apostrophe(顿呼),pun(双关),anti-climax(突降),antithesis(对照),euphemism(委婉)等。

(二)五大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无章可循。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结果表明,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将新信息与大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相互作用的过程(被称为解码)。阅读者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建立联系,进行判断、猜测、思考,最终达到理解的目的。阅读者对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得越多,理解起来就会变得越轻松。因此,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形式上由细节到把握总体思想,内容上由总体思想指导理解细节的双向并行的处理过程,两者缺一不可。与之相对应的阅读常用技巧与步骤即可分为浏览试题、略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以及回查等几种,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浏览试题以明确目标

在进行阅读之前,首先浏览短文后面的试题。在看完题干和四个选项后,分析掌握每个试题考查的内容和题型(推理题、细节题、主旨题等),以便带着问题有目标地阅读短文,根据相应的解题技巧从中寻找正确答案。

2通过略读(skimming)全文以掌握主旨

略读(skimming)又称跳读reading and skipping)或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方法,其主要特征是有选择性地阅读,其目的有二:一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获取文章主旨大意或中心思想;二是辨识文体,掌握结构(如果是记叙文,就要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和人物活动等主要线索;如果是论述文,就要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及论述内容)。换句话说,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跳过某些细节,以抓住文章的大意,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其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印刷细节,如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从而了解作者的思路、行文模式,以便把握住主旨、有关的细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重点关注文章开头,力求抓住文章大意、文章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口吻或语气等。

3)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抓住主题句,略去细节不读,以求提高速度。段落过长时可适当阅读其中某一到两行,以强化理解。

4)注意转折词和序列词等起衔接作用的标志词。

3通过扫读(scanning)定位以获取特定、关键信息

扫读scanning)又称寻读查读,同略读一样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它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个具体事实或某一个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他不相关内容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读者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略过尽可能多的阅读材料,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种方法一般可应用于事实细节题的查找中。

作为一种快速寻找信息的阅读技巧,扫读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准确。具体地说,扫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因此,可以把整段的文字直接映入大脑中,不必逐字逐句过目。视线在阅读材料上掠过时,一旦发现相关的内容,就要稍作停留,将它记住或摘录下来,从而既保证扫读的速度,又做到准确无误。扫读与略读不同。略读时,读者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扫读则是读者在略读之后,根据已知的文章大意与结构,按照题目要求确定所需特定、关键信息的位置,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4回查难点以确保无误

    回查是指考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于把握不大或较难的试题(如概括归纳题、作者意图题等),将所给出的选项与原文中对应的部分进行仔细比较、反复推敲,从而得出结论。考生要尽量避免主观臆断,要在文中有关段落找到支撑的论据,以确保答案准确无误。

5克服不良阅读习惯

除了上文提到的阅读技巧外,绝大多数考生在阅读速度方面还必须努力克服以下不良阅读习惯,从而达到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效率的最终目的。

1指读。用手指或笔尖指着文章逐词阅读以期集中注意力。一旦遇到生词便停顿下来,便无法在通篇理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阅读理解。

2唇读。出声地阅读,或即使不出声嘴唇也在动,大脑中仍在,无形中降低大脑的思考速度。

3回读。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时,返回句首甚至段首重读。

4译读。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逐词逐句的翻译,通过译成母语来辅助理解。

二、简答题

(一)四大题型分析

简答题是此次命题改革后的新增题型,通过对最新考纲样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简答题的题型与选择题题型基本一致。以细节类问题为主,也有主旨题、推断题和语义题,而且提问方式大多以 wh-question为主。下面以最新考纲样题为例进行分析。

1具体细节题

这类题所占比重最大,一般来讲考生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出处并不难。但关键是如何从答案出处中归纳出问题的答案。因为简答题要求考生既要用最简短的语言,又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原文的整句话来作答。所以,得分易,而得满分难,便成了此类试题的一大特色。答题时需要注意找准答案,即找到问题中的关键词在文章中的大体位置,并尽可能地缩小范围,找准目标。否则答案涉及无关问题时会被扣分。

2主旨题

此类题出现频率较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回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句。但考生应注意不可照抄原句,而需要重新归纳组织、概括,用不多于10个词来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

3推断题

这类题与选择题中的推断题一样,简答题的答案在原文中是不能直接找到的,需要考生进行合理的推断。当然这种推断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文章中的某些词及作者的写作手法都可能成为推论的依据。

4语义题

这类题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转述(paraphrase)或解释(explain)某个词或语句在特定语境下的特定含义的能力。该类题要求考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还要能将其表达出来。

常见的出题方式为:

    What does the word “...” in…refer to?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expression “...” in Paragraph…?

    What does the expression “...” in the context of the passage refer to?

解答这类题时,注意找出原词在文章中的同义替换词。如果没有,还应注意破折号、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插入句等具有解释、说明作用的语言成分。

(二)四大答题技巧

1运用简洁的表达方式

概括能力是简答题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答案用词要简洁、准确,不要拖泥带水。题目要求“Answer each question in NO more than 10 words”,这就意味着能用词概括的就不用短语,能用短语的尽量不用句子,能用简单句的就避免使用复合句。做到这一点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防止笔误或其他错误,如语法错误等。

2抓住关键词

一篇文章的关键词是构成语篇的精髓。抓住了关键词,不仅有助于理解文章,而且在表达上也能言简意赅,正确选用关键词比自己现场组织答案要准确、简练得多,也省时省力。

3注意提问方式与答案的协调性

不同类型的问题要求不同形式的回答,不能仅仅为了答案的简洁而忽略了问题与答案在形式上的对应。例如问目的时,答案就应当用表示目的的用语,如 for短语、不定式短语,而用名词性或形容词性的回答则不对应。掌握这一原则有助于增强考生答题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4避免语言错误

组织答案要认真细致,避免使用不熟悉的句型、词汇或短语;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问题;书写要规范、认真,注意回答问题时首字母的大小写问题。

总之,简答题基于理解,重在表达。只要考生平时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考试中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词汇的选择和语法的规范,做该类题时就会得心应手。另外,由于简答题是基于前面4篇阅读文章进行设置的,所以考生在做题时,应以一篇文章为单位,同时解答Section ASection B的题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专八资料持续更新中~​

更多阅读资料尽在《专八阅读180篇》​

http://ww1/large/666efa44jw1fb7m1zok1jj20b408cjst.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