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齐 全 最 实 用 的 经 络 穴 位---人 体 经 络 穴 位 与 功 用(1/2)
(2011-07-19 07:18:20)
标签:
健康 |

人体经络穴位与功用
经络 |
重要穴位 |
位置 |
作用 |
地位 |
重要方 |
足阳明胃经-----培育后天之本 |
承泣 |
眼眶瞳孔下对点 |
迎风流泪、青光眼等眼疾 |
胃经第一个穴位 |
眼疾和美容六穴 |
四白 |
眼眶下面凹陷处 |
养颜美白、黑眼圈、老花眼、三叉神经疼等 |
明目穴 |
|
|
巨髎 |
四白穴往下,到鼻翼两旁,及鼻孔旁边 |
面部神经、三叉神经、中风 |
|
|
|
颊车 |
使劲咬牙,面部突出包,即咬肌,上面窝即是,与嘴角处一平行线 |
治牙疼、口眼歪斜,面部神经麻痹 |
|
治牙疼时与合谷穴一起 |
|
头维 |
额头角一横指(1,5厘米处) |
头疼、头胀、眉棱骨疼、太阳穴疼 |
|
|
|
人迎 |
喉结旁开两横指(1.5寸),喉结旁边一摸有动脉在跳 |
缓解压力、降压、祛斑、去黑眼圈 |
缓解心理压力最好穴位,治高血压要穴,美容要穴 |
不要按揉,要抚摸、捋顺它既可 |
|
缺盆-乳根 |
缺盆、气户往下等 |
开胸顺气 |
|
拇指沿线推 |
|
天枢 |
肚脐旁两寸 |
消化系统 |
升清降浊、过滤血液、排泄功能 |
腹部推揉 |
|
水道 |
天枢穴下三寸,关元穴旁开2寸 |
利尿,治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小便不通等 |
|
推揉或点揉 |
|
伏兔 |
膝盖上6寸处 |
心跳过快、心慌及调节心脏功能 |
|
用掌根顺时针按揉,补足心脏气血 |
|
阴市 |
腿伸直时膝盖处出现一个窝,即此穴;膝关节上3寸 |
治血糖过高,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
降血糖要穴 |
揉 |
|
梁丘 |
大腿前面髁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得连线上,髌底上两寸;或阴市穴下1寸 |
胃病与膝关节的急性病。 |
|
|
|
犊鼻 |
膝盖下面内外侧各有一窝,称膝眼,外侧窝即此穴 |
膝盖受损、膝关节积水、走路不稳、补脾胃、壮腰肾、瘦腿 |
气血最盛,强身穴;膝盖为筋之府,人体动力源。 |
引血下行三部曲:第一步推腹,第二步跪膝,第三步金鸡独立;气血引下,循环通常 |
|
足三里 |
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 |
消化、血液、心脏、内分泌系统。 |
人身第一长寿穴,人体保健第一穴, |
敲、点、揉 |
|
|
上巨虚、下巨虚 |
足三里往下四横指为上巨虚;上巨虚往下三横指为下巨虚 |
上巨虚治疗大肠、便秘等;下巨虚治疗小肠病 |
|
|
条口 |
下巨虚往膝盖方向向上1寸处;把腿伸直,迎面骨处正好有一肌肉,其下缘点既是 |
肩膀发沉、肩周炎、高血压、心血管病、防脑中风 |
又称肩凝穴,通经活络能力强 |
|
|
丰隆 |
条口穴旁开一横指 |
化痰功能 |
|
|
|
解溪 |
脚腕系鞋带处;脚腕和脚背交界处,抬脚尖,硬筋旁边的窝 |
放松身心,改善脑供血不足 |
|
按揉或转脚腕 |
|
陷谷 |
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接缝处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处即是 |
威严、胃下垂、头疼、太阳穴疼 |
|
|
|
内庭 |
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接缝处 |
鼻出血、祛胃火 |
|
|
|
厉兑 |
第二趾尖 |
精心安神,治做噩梦 |
|
十个脚趾攥、扭、掐趾肚,安眠作用 |
|
手阳明大肠经---肺和皮肤的保护神 |
商阳 |
是指间内侧 |
便秘,人体开塞露 |
治便秘要穴 |
|
合谷 |
手虎口处 |
收面口疾病,止疼、防感冒 |
包治百病的万能穴,大肠之原穴 |
太冲配合谷治疗头疼;牙痛是左侧痛按右侧穴 |
|
第二掌骨 |
|
微缩的人体,按压相应位置等于给身体各处安上保险了 |
长在手臂上的全息本草 |
把痛点按揉的不痛了,效果就出来了 |
|
阳溪 |
|
改善眼部、头部供血,明目,眼痛等 |
补阳气,提精神 |
|
|
偏历 |
两虎口相交,中指在手臂上所点之初即是 |
治疗面部神经麻痹、预防脑中风,利尿消肿如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 |
|
拨动着揉,把乱筋揉开 |
|
温溜 |
|
祛除寒邪 |
|
刮痧 |
|
上廉、下廉 |
|
清肠、治便秘 |
主要功能清肠毒 |
|
|
手三里 |
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曲池下约三横指,即2寸处 |
上肢疲劳、酸疼;头面肿,腰膝痛,鼻炎,身体虚弱 |
强壮穴,和足三里一样为保健大穴,常揉增强免疫力 |
揉 |
|
曲池 |
肘关节横纹外侧细缝接近肘尖的部位 |
调节心情,缓解关节,控制血压、血糖,明目等 |
降血压要穴 |
|
|
手五里 |
正好在骨头上 |
肩膀疾病,淋巴结核 |
通经活络,专门给肩部,颈部和头部供血的一个很好穴位 |
|
|
臂臑 |
肩膀三角肌下缘 |
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眼睛胀痛、迎风流泪等 |
治疗眼疾要穴,尤其白内障,明目穴 |
|
|
肩腢 |
肩膀上面窝中 |
预防感冒、改善头部供血、预防脑中风 |
预防感冒和脑中风要穴 |
|
|
迎香 |
鼻翼外缘中点 |
鼻炎、鼻塞。 |
鼻炎的克星 |
手指搓热,抚摸鼻翼,再点按迎香 |
|
足少阳胆经 |
瞳子髎 |
外眼角旁边一点的凹陷处 |
各种眼疾、祛鱼尾纹 |
胆经的起点 |
|
听会 |
耳垂边,贴着面颊的地方,食指一按,这里有个窝,张嘴时窝时凹进去的 |
耳鸣、耳聋、面瘫 |
|
|
|
悬颅、悬厘 |
耳朵斜上方 |
治头晕目眩 |
|
|
|
率谷 |
耳尖上边1.5寸 |
消化不良、酒后头疼、肚子不舒服 |
|
|
|
天冲 |
|
头疼、惊恐、癫痫 |
|
|
|
浮白 |
|
专治白发 |
|
|
|
风池 |
后脑头发边缘有一凹窝,往里一推,会触到脖子后面两根硬筋,往上面是枕骨,大拇指往里一顶既是 |
各种风症 |
|
|
|
肩井 |
肩关节和脖子边缘的中点处,大拇指放在肩上,贴住脖子,中指所点的位置既是 |
颈肩综合征、牙疼、乳腺疾病、淋巴结核 |
四通八达之通经活络之要穴 |
按揉 |
|
渊腋 |
模到腋窝,向下四横之际3寸处即是 |
乳腺增生,肋间神经疼、腋窝出汗 |
|
中指或食指点 |
|
辄筋 |
|
养筋护肝,行气化淤 |
|
四个手指肚捋渊腋到辄筋 |
|
日月 |
心窝下边,乳房旁开4寸即是,乳头内侧 |
胆结石、胆囊炎 |
|
与期门穴互为表里 |
|
京门 |
用手指骨头硌侧面位置,在骨头边缘,对应大腿两侧的高点处 |
肾气不足,腰酸腰疼 |
胆经上的补肾大穴 |
|
|
带脉 |
与肚脐眼相平的腰侧位置 |
减法,前列腺疾病,便秘,妇科病 |
|
推腹法,侧着推,往中间腿,往大腿根腿,敲带脉隶于减肥,老年人可以加强胃肠蠕动治疗便秘。 |
|
环跳 |
臀部 |
高血脂,水肿,静脉曲张 |
胆经穴位,通膀胱经,排毒功能 |
趴着敲打 |
|
风市 |
站立姿势,手自然下垂,中止键对应的大腿外侧位置即时 |
风症、失眠、腰酸、腰涨疼 |
风市是各种风的市场 |
敲打风市能改善胆经的循环效果,所谓敲胆经就是敲风市、中渎穴。 |
|
中渎 |
风市下方 |
胆经瘀塞、胆结石、胆囊炎等 |
疏通瘀阻的大穴,人体中焦形成瘀阻的沟。 |
敲打 |
|
膝阳关 |
|
专治膝盖疼 |
|
|
|
阳陵泉 |
腓骨小头前下方一横拇指处;膝盖下外侧旁有一高出来的小骨头,骨头下缘边上,食指按住,如拨琴弦,有筋 |
胆囊疾病、膝关节病、慢性胃炎、抽筋、肝胆郁气、月经不调等 |
胆经的合穴,女士“逍遥丸”,筋之会穴 |
反复拨动 |
|
|
阳交、外丘 |
并排 |
头疼,乳腺疼 |
胆经郄穴 |
|
光明 |
脚外踝尖上5寸处 |
眼病、青光眼、白内障、头疼、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病等 |
胆经的络穴,治眼疾要穴 |
|
|
悬钟 |
外踝前缘上3寸 |
头痛、腰痛、颈椎病、关节炎等 |
髓之会穴, |
腰椎痛,揉悬钟穴、太溪穴、复溜穴配合效果好。 |
|
丘墟 |
外踝骨的前缘 |
嗓子红肿、咽喉肿痛、牙痛等 |
各种上火之症,胆经原穴 |
|
|
女福穴 |
外踝前侧下1寸处,肌肉微凸。 |
妇科病和男性前列腺疾病 |
|
|
|
手少阳三焦经-------内分泌永不失调 |
关冲 |
无名指外侧1毫米处 |
堵得慌、晕车,咽喉痛,急性咽炎等 |
三焦经的第一个穴位,三焦经出气的地方 |
用指甲掐或用指节硌有效果;关冲加劳宫治晕车 |
液门 |
无名指与小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推压时比较疼。 |
治人体干燥症;咽干、嘴干、眼睛干等解除热性感冒症状;帮助恢复体力。 |
主水液 |
|
|
中渚 |
液门下1寸处 |
眼疾,各种痛症:肩膀痛,中耳炎,耳聋,肩周炎,膝盖痛等等,手指蜷缩不能伸开等 |
治疗痛症的要穴 |
揉穴技巧:先掐进去,然后挫着揉,让其发麻,一麻就通 |
|
阳池 |
|
激发身体氧气,揉此穴,阳气激发 |
此经要穴,蓄积人体阳气,三焦之原穴 |
先揉阳池激活阳气,后揉中脘,推腹排浊气,再揉气海,人体上下气就全通了 |
|
外关 |
腕横纹上2寸处 |
打通胆经,缓解坐骨神经痛、腰痛、肋骨痛、肩膀痛、头痛、落枕 |
治疗偏头痛的要穴,痛症找外关。 |
|
|
支沟 |
手背朝上时,腕关节北侧的横纹上三寸,前臂两骨头间空隙 |
便秘、两肋疼、耳鸣、耳聋 |
治疗便秘的要穴 |
|
|
天井 |
肘尖上1寸处有个窝 |
治淋巴结核 |
|
|
|
冷渊 |
肘尖上2寸处 |
因上火而头痛、头胀,发热、心里烦躁 |
又叫冷清泉,祛火 |
|
|
消泺 |
肘窝往上5寸处 |
祛湿化痰 |
祛湿化痰要穴 |
|
|
臑会 |
|
专治肩膀痛 |
|
|
|
肩缪 |
肩关节后方,胳膊外展时肩部后面出现的小窝 |
肩周炎 |
|
|
|
天牖 |
紧挨耳后斜下方1寸处 |
治耳聋、耳鸣,肩颈痛等 |
治耳聋、耳鸣要穴 |
|
|
翳风 |
耳后凸起的高骨向下摸,到耳垂后面,下颌骨后面的凹陷处 |
一切风疾,耳聋、耳痛、牙痛、头晕、偏头疼等 |
|
|
|
瘈脉 |
翳风穴上边 |
负责头部供血、预防脑血管疾病 |
专给大脑供血 |
|
|
耳门 |
张嘴时耳朵前方摸到的凹陷处 |
耳鸣耳聋(按揉时要一压一放) |
|
|
|
足太阳膀胱经 |
晴明 |
内眼角稍靠上的凹陷处 |
眼病、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打嗝 |
眼疾第一大穴 |
十指肚梳头50次,中心线旁开1.5寸,治眼疾、头疼、癫痫。 |
攒竹 |
眉头内尖 |
眼疾热症如红肿等 |
眼疾要穴 |
眼部六穴:鱼腰、承泣、丝竹、攒竹、四白、晴明。 |
|
天柱穴 |
后脖颈入发际0.5寸处 |
明目醒神、降压,防颈椎病、感冒。 |
揉到酸痛点 |
|
|
八缪 |
腰部下方,裤腰下缘和尾骨尖中间旁开2-3厘米处 |
生殖系统疾病,腰疼、痛经、子宫肌瘤、前列腺等 |
横擦或者痛点按揉 |
后被撞树、撞墙、撞门框疏通背部膀胱经 |
|
委中、委阳 |
膝关节后侧掴窝横纹中点,委阳在委中外旁开0.5寸。 |
腰疼,腰背部所有疾病;膝关节、腿部疾病、足根疼,降血压 |
|
|
|
承山 |
提脚尖时小腿后方肌肉的交角凹陷处 |
痔疮、肌肉疲劳、腰疼。 |
结合提肛治痔疮。 |
|
|
飞扬 |
承山穴斜外下1寸 |
慢性腰疼 |
慢性腰肌劳损首选穴 |
|
|
昆仑穴 |
外踝骨后缘 |
对老年人效果特别,老年炳炎、腰腿等,降压穴 |
|
手指肚推飞扬至昆仑,告别降压药 |
|
申脉、至阴、京门、足通等 |
脚外踝下缘至脚外侧 |
腿抽筋、癫痫,筋脉不展 |
|
|
|
手太阳小肠经----主治液病,手到病除 |
少泽 |
小指甲外侧旁边一点,用指甲掐 |
治疗产妇乳汁不足,小儿打嗝,溢奶等 |
小肠经第一个穴位 |
|
前谷 |
从少泽往小指跟上推,推倒一块骨头推不动了,卡主的点既是 |
头后部痛、眼睛胀痛、耳鸣、手心发热、出汗、腮腺炎等 |
|
|
|
后溪 |
小指侧接近第五掌指关节后,手掌手背交界的地方;从掌根向小指根方向推,卡住的地方即是,或者一攥拳,感情线小指侧的纹点既是 |
急性腰疼;具有止疼作用,坐骨神经、脊椎病,癫痫等 |
八脉交会穴,四通八达穴位,治百病 |
|
|
腕谷 |
掌根下有一条横纹,侧面有一根骨头骨头前边的凹陷 |
祛身体湿热,治疗糖尿病,治便秘 |
治糖尿病要穴和祛湿要穴,小肠经的原穴 |
|
|
阳谷 |
腕谷后面一横指的尺骨茎突前面的凹陷处,即腕横纹的小指一侧 |
降血压,至头晕、牙痛、口腔溃疡以及头肿、头胀、三叉神经痛 |
降压穴位 |
|
|
养老 |
把左手手心朝下,平放在胸前,右食指点在左手腕关节高处的那块骨头上,然后左手往里一翻,右手食指就跑到一条缝里面了,这个缝即是 |
防止所有的老年病:高血压、老年痴呆、头昏眼花、耳聋、腰酸背疼等 |